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增温发酵剂对稻秸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勇  凌霞芬 《食用菌》1994,16(4):11-13
蘑菇培养料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及生化过程,由于蘑菇菌丝更容易利用堆制发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机复合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菌体蛋白等,因此在了解蘑菇的营养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利用生物增温发酵剂堆制发酵过程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使我们有目的地配备原材料,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备适合于蘑菇生长的培养料,达到高产优质栽培的目的。众多的有机复合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统称为木质纤维素)的变化显得最为重要,它们的变化影响着其他有机复合物的形成,还影响着培养料中的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全碳全氮、可溶性碳氮、可溶性糖、无机盐以及蘑菇原基形成决定因素之一的碳氮比的变化。因此着重讨论了生物增温发酵剂对木质纤维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备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料是栽培蘑菇的关键。随着蘑菇生产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广大蘑菇种植者希望有一种快速有效的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以克服目前二次发酵技术周期长、费工多、耗能大的缺点。为此,我们于1987年开始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的研究,制成了适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的新技术,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增温发酵剂的制备在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分离筛选到可用于蘑菇堆肥的微生物,并以此为基础制成了适用于制备蘑菇培养料的“增温发酵剂”。(二)应用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发酵根据增温发酵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和二次发酵的原理,同时参照国外短期发酵技术和室内发酵方法,并结合国内常规堆制发酵的操作步骤,我们建立了一套在生产上行之有效的节能、快速、床式蘑菇培养料发酵新技术。其具体流程为:稻草的切割和预湿一预堆一添加增温发酵剂一培养料进房床式发酵一翻格播种一管理采收。与二次发酵技术相比,每堆制111.1米~2培养料,应用这技术可省煤150~300公斤,省工8~10个,缩短周期5~10天。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1997,(2)
本所研制的生物增温发酵剂(简称增温剂),是双孢蘑菇培养料堆制发酵的添加剂。应用增温剂进行培养料堆制发酵,可使蘑菇培养料的烦琐、复杂发酵过程在室内一次完成,或在室外就能完成后发酵,勿需多次翻堆和能源加温,大大缩短了培养料制备周期,减少了培养料内养分的流失,显著提高了培养料的发酵效率。因此,应用增温剂制备培养料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安全及增产等优点,是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为蘑菇高产栽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经实践证明,增温剂还能应用于除木屑以外的多种培养料的堆制发酵,特别  相似文献   

4.
凌霞芬  冯志勇 《食用菌》1993,15(6):10-11
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发酵过程主要是在羧甲基纤维素酶的作用下降解进行养分转化的过程,因此研究培养料发酵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对于从营养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来阐明床式发酵新技术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材料与方法(一)培养料发酵分为用蘑菇增温发酵剂的床式发酵和二次发酵两种,具体发酵时期见表1.(二)培养料营养成分测定由本所实验室及本院  相似文献   

5.
防止堆肥中氮的损失蘑菇是一种腐生性真菌,它所需要的养分全部来源于培养料。蘑菇培养料要含有一定比例的氮,才能使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栽培者是按照碳∶氮为33∶1来配制培养料的,经过堆制发酵后降至17~18∶1,这个比值是蘑菇菌丝同化碳和氮的最适值,蘑菇转化基质率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收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一、蘑菇生长的营养需求实验室中,双孢蘑菇的菌丝能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谷氨酸为氮源、无机盐作矿质营养及硫胺素(B)和生物素(H)为维生素源的基质上生长,但不能形成子实体。在经过堆制的培养料中,却能很好地形成子实体。这说明蘑菇生长的营养要求是十分复杂的。培养料中的成分较复杂,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在堆制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有利于蘑菇生长的物质,如微生物量、微生物多聚糖、木质素一蛋白质复合体、木质素—腐殖质复合体以及一些尚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蘑菇增温发酵剂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慈友  任永源 《食用菌》1992,14(6):19-19
蘑菇培养料二次后发酵技术的推广普及,对我国蘑菇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发酵时间长、耗能多、劳动强度大.而应用增温发酵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提供)可直接上床发酵,不用能源加热,也不用翻堆,可达到与二次发酵法同样的优质培养料,为蘑菇高产栽培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本文主要报道我们在西湖区周浦乡的应用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发酵剂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剂对北方地区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有一定增温和催促效果,但不是必须的;在培养料中添加适量发酵剂有增产效果,但不十分明显;发酵剂可以应用于各种双孢蘑菇培养料,在添加发酵剂的条件下,在培养料中添加10%棉子壳增产效果明显;添加10%棉子壳和5%饼肥可以替代培养料中的畜粪,并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信息台     
《食用菌》1991,(4)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技术通过鉴定该项研究在掌握国内外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应用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蘑菇培养料快速发酵的新技术,与二次发酵法制备的蘑菇培养料相比,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及提高蘑菇产量等优点,已在全国17个省市推广11.1万米~2。  相似文献   

10.
Sinden和Hauser早在1950年和1953年的论文中即描述了栽培蘑菇“短期”前、后发酵培养料的堆制方法。但是,对堆制好的培养料的“选择性”或“专一性”至今才引起注意。堆制好的培养料是一种营养丰富、供蘑菇菌丝产生大量子实体的基质,正确制备的培养料应具有专一性。Eddy和Jacods(1976)指出,  相似文献   

11.
袁留照  张洪海 《食用菌》2004,26(3):16-17
采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在双孢蘑菇培养料中进行生产性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复合肥能缩短培养料堆制发酵时间、提高培养料的质量;与合成料相比,能促使蘑菇菌丝健壮生长和增强抗性,能使蘑菇增产8%~15%,商品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2.
蘑菇培养料的堆制,实质上是由不同温型的微生物群对培养料进行分解、转化和再合成的过程,促使料中的各种养份之间的比例逐步趋向平衡,最后成为适合蘑菇菌丝生长的基质。本文报道了上海郊区常规粪草料雄制各个阶段主要养份变化的测定结果。材料和方法 (一)粪草料配方:以1000尺~2面积计,晚稻草800公斤,元麦草800公斤,干牛粪  相似文献   

13.
凌霞芬  王富民 《食用菌》1992,14(6):15-15
蘑菇培养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蘑菇产量的高低,为了能在栽培之前对蘑菇培养料的发酵质量有所了解,我们研究了应用蘑菇增温剂制备培养料时料温的变化与发酵质量间的相关性,以期从料温的变化预测蘑菇发酵料的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培养料发酵方法应用蘑菇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蘑菇增温剂系本所生产的一种新型生物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三十烷醇对白蘑菇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和方法 1.菌种:白蘑菇“102号”。 2.培养料配制:用粪草料经五次发酵堆制而成。培养料配方:湿牛粪9000公斤,干稻草、干麦草各800公斤,翻堆时加石膏粉50~75公斤,磷肥25-50公斤,尿素15公斤,再用0.1~0.5%的石灰水调pH值等于8。培养料上堆发酵好后,上床进行大床栽培。 3.种量与播种方法:播种量为每0.278米~2一瓶(750g/瓶)菌种,采用穴播。供试面积为111.11米~2。 4.三十烷醇的施用:三十烷醇购于中国科学院有机所,纯度99.9%。在自蘑菇的菌丝生长期、菌丝更新期及子实体形成期均可喷施三十烷醇。我们在复土前和复土后的第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蘑菇后发酵中嗜热真菌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后发酵中嗜热真菌对产量的影响蘑菇二次发酵分前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前发酵即培养料在室外堆制阶段时间为12~14天,后发酵即经前发酵过的培养科进入室内进行升温处理阶段。在这阶段许多有益微生的就在此长出来,这些微生物亢细菌、真菌、放线菌,对蘑菇生长起...  相似文献   

17.
增温剂对培养料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富民  凌霞芬 《食用菌》1992,14(5):12-13
应用增温剂制备蘑菇培养料,具有节能、省工、快速、安全及增产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为了从微生物学的角度阐明这一新技术的可行性,我们测定了蘑菇培养料应用增温剂后料内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的变化,并与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料内微生物的变化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杂木屑培养料配方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经微生物菌剂堆制发酵处理的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比较各配方香菇生长情况的结果:在添加49%、62%、78%的经发酵油茶壳、山核桃壳、板栗壳的培养料中,香菇菌丝均能生长;综合考虑产量、生物转化率,以49%的添加比例更适宜,其中添加49%经发酵山核桃壳的培养料配方的平均单袋产量较高,达698.67 g,仅比常规杂木屑配方低4.36 g。  相似文献   

20.
杨国良 《食用菌》2011,33(3):69-70
4蘑菇堆料中有哪些微生物?在堆料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嗜温细菌、放线菌,有时还有嗜温霉菌。这些微生物自然存在于堆料的原材料中,在合适的条件下生长繁殖,分解利用堆料中的可溶性营养物,进行生物代谢而产生热量、水和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