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宁夏干旱区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本研究在滴灌条件下设置不同播种量(S0:0 kg·hm-2,S1:16.5 kg·hm-2,S2:33.0 kg·hm-2,S3:49.5 kg·hm-2,S4:66.0 kg·hm-2)拉巴豆与甜高粱混播,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和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以及牧草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2年试验结果表明,拉巴豆播种量对甜高粱株高、茎粗、茎秆1~4节强度和茎秆5~7节强度及混播草地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甜高粱株高、茎粗、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随拉巴豆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草地总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在S3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32.12 t·hm-2、4....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3.
渗灌对宁夏引黄灌区苜蓿生长性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渗灌对苜蓿土壤含水量、生产性能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对苜蓿的科学渗灌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为对象,对渗灌定额350(S35)、400(S40)、450(S45)和500(S50) m3·667 m-2和漫灌定额800 m3·667 m-2(CK)下的土壤含水量动态,苜蓿生长性状、饲用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内,CK的土壤含水量和耗水量最高,S45的土壤含水量较低,渗灌较传统漫灌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CK在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各渗灌0~40 cm土层变异较小,渗灌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水分变异低于漫灌;2)渗灌可促进苜蓿的叶茎比、分枝数、叶面积指数、根系生物量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增加,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这在S45和S50下总体表现更明显;3)除S35外,其他渗灌的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适宜的渗灌量可提高苜蓿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苜蓿经济效益。研究认为,450 m3·667 m-2左右渗灌定额是宁夏引黄灌区苜蓿渗灌的适宜灌水量。  相似文献   

4.
胡安  康颖  侯扶江 《草地学报》2016,24(6):1155-1163
为了预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草量和营养品质,通过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不同刈割时间的紫花苜蓿株高、产量(包括茎产量和叶产量)和干草样品,分析了样品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纤维、粗蛋白,并比较了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建立了基于株高的产草量与营养品质预测模型(草产量:yTotal=0.1256x2.2866,R2=0.8898,粗蛋白含量:yCP=50.103x-0.369,R2=0.8625,中性洗涤纤维:yNDF=0.4902x+13.728,R2=0.8586,酸性洗涤纤维:yADF=0.371x+9.3476,R2=0.8678,粗纤维:yCF=0.3556x+4.598,R2=0.8855),以及基于产草量的产量构成和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基于株高、草产量和产量构成的营养品质预测模型,和营养品质之间相互预测模型等。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成本降低96%,可以为黄土高原雨养耕作区紫花苜蓿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播量拉巴豆(Dolichos lablab)与甜高粱(Sorghum dochna)混播后对混合饲草青贮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甜高粱单独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青贮(S0),不同播种量拉巴豆(S1、S2、S3、S4分别为22.5、45.0、67.5和90.0kg·hm-2)与甜高粱混播后的混合饲草青贮,室温(约25℃)发酵60 d后测定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甜高梁单播的鲜、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75.61和23.04t·hm-2。混播处理组混合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粗蛋白含量则显著提高(P<0.05)。混播处理组的混合饲草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单播甜高粱青贮饲料(P<0.05)。与S0处理相比,S2处理显著增加了乳酸含量,同...  相似文献   

6.
河西地区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对刈割高度与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刈割和施肥是豆禾混播草地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合理的留茬高度和氮磷配施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为探究不同留茬高度和施肥模式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河西走廊地区以紫花苜蓿、无芒雀麦和长穗偃麦草1∶1∶1建植的第3年豆禾混播草地为试验对象,利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留茬高度为主区,设置5 cm(A1)、8 cm(A2)、11 cm(A3)3个留茬高度,施肥模式为副区,设置不施肥CK(B1)、单施磷肥:150 kg P2O5·hm-2(B2)、低氮高磷:75 kg N·hm-2+225 kg P2O5·hm-2(B3)、氮磷平衡: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B4)、单施氮肥:150 kg N·hm-2(B5)、高氮低磷:225 kg N·hm-2+75 kg P2O5·hm-2(B6)6个施肥模式,在混播草地中豆科牧草初花期进行刈割,施肥方式为第1茬刈割后追施。结果表明:以A3B3(11 cm留茬高度和75 kg N·hm-2+225 kg P2O5·hm-2的施肥模式)处理组合全年产量最高(19626 kg·hm-2);A2B2(8 cm留茬高度和150 kg P2O5·hm-2的施肥模式)处理组合全年产量最低(14342 kg·hm-2)。提高留茬高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紫花苜蓿整体品质,提高禾本科牧草整体品质。增施氮肥的同时减施磷肥可有效提高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施用量过高会使牧草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下降,最合理的氮磷配施模式为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综合产量和品质的结果来看,适当的磷肥施用量可以显著提高牧草营养品质。利用TOPSIS综合评价模型对混播草地产量及各混播组分营养品质进行整体评价后得出:8 cm的留茬高度以及施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的氮磷为适宜在河西走廊地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草地利用的留茬高度与施肥模式的组合。  相似文献   

7.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草业科学》2023,(11):2871-2878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1:1.2 kg·hm-2,S2:1.8 kg·hm-2,S3:2.4 kg·hm-2,S4:3.0 kg·hm-2,S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设置了露地平播、全地面覆膜平播、半覆盖平播、覆膜垄沟播和土垄沟播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覆膜和垄沟技术对土壤水热状况、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在覆膜垄沟处理条件下,参照“3414”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对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垄沟处理较露地处理在生长前期提高了土壤温度,在返青期、第一次和第二次刈割后提高了0~80 cm土壤含水量,并提高了苜蓿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施肥试验中,P2K2N3处理干草产量最高,为6 366 kg·hm-2,并提高了土壤肥力;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分别是P2K1N2、P2K2N3;P2K1N2处理的中性洗涤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综上,覆膜垄沟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施肥处理P2K2N3,即P5O260 kg·hm-2,K2O 45 kg·hm-2,N 92 kg·hm-2,综合效果较好,是垄沟覆膜条件下的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9.
孟翔  孙伶俐  谢开云  刘伟  褚皓清  赵越 《草地学报》2022,30(9):2356-2364
为探究灌溉、施磷量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产量和水分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P0),60(P1),120(P2)和180 kg·hm-2(P3)4个肥力梯度,以及AM (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 (土壤灭AM真菌)2种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磷含量、磷吸收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平均总产量在QI和RDI下分别为14 487.08 kg·hm-2,13 395.23 kg·hm-2,QI与RDI相比产量高出8.1%,但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24.3%。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提高15.40%~39.96%。平均总产量在AM处理和-AM处理下分别为14 938.47 kg·hm-2,13 450.22 kg·hm-2,AM处理与-AM处理相比产量高出11.1%。综合来讲,QI+P2+AM处理下(即灌溉量14 000 m3·hm-2、施磷量120 kg·hm-2和土壤不灭AM真菌),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最高17 343.69 kg·hm-2,总吸磷量最高为51.46 kg·hm-2,RDI+P2+AM处理组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64 kg·m-3。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地区紫花苜蓿氮磷钾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产优质苜蓿草地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6-2017年选择黄淮海地区苜蓿生产的典型区域沧州为试验点,以该地区当家苜蓿品种中苜3号(Medicago sativa L.‘zhongmu No.3’)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当年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中苜3号苜蓿干草产量高低顺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处理3(N1P2K2)即施N 5.00 kg·hm-2,施P2O5 60.00 kg·hm-2,施K2O 180.00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23 657.9 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处理7(N2P3K2)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2.45%,处理6(N2P2K2)粗蛋白含量最低,为16.8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处理3(N1P2K2),为34.14%,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的处理7(N2P3K2),为51.27%。处理7(N2P3K2)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11.36。综合分析,处理7(N2P3K2)的初花期营养价值较高。根据产量模型分析,中苜3号苜蓿施N 4.10 kg·hm-2,施P2O5 48.47 kg·hm-2,施K2O 270.0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23 918.2 kg·hm-2。  相似文献   

11.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氮磷互作模式对绿洲区滴灌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N 105 (N1)和210 kg·hm-2(N2)2种梯度,施P2O5 0 (CK)、50 (P1)、100 (P2)和150 kg·hm-2(P3)4种施磷梯度,交互配施共8个处理(N1P0、N1P1、N1P2、N1P3、N2P0、N2P1、N2P2、N2P3),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滴灌苜蓿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N1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2条件下,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大于其他处理;N1、N2条件下,各茬次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P2处理小于其他处理。P0、P2和P3条件下,前3茬中,苜蓿的株高、茎粗、生长速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大于N2处理;相同施磷条件下,苜蓿叶片、茎秆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表现为N1处理小于N2处理。通过对苜蓿各生长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生长速度和茎粗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株高和茎叶比对苜蓿干草产量的贡献率较小。通过模糊相似优先比评价表明,不同氮磷处理下滴灌苜蓿各茬次的较优施肥模式为N1P2处理,此处理下,苜蓿能够获得较高干草产量(25103.19 kg·hm-2)、高蛋白含量(叶:23.60%~26.47%、茎:10.57%~11.76%)、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3.28%~17.41%、茎:38.63%~47.21%)和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叶:18.18%~22.93%、茎:49.53%~59.83%)。在新疆绿洲区,施氮(N)105 kg·hm-2、磷(P2O5)100 kg·hm-2有利于促进滴灌苜蓿干草产量的形成及营养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氮磷配施条件下紫花苜蓿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磷水平[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和两个氮水平[0(N0)和120 kg·hm-2(N1)],共计8个处理,通过微根管根系监测0~60 cm的土层细根周转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生产量和死亡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P2条件下达到最大值,且P1、P2处理显著大于P0处理(P<0.05),在相同施磷条件下,N1处理显著大于N0处理。在不同土层中,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现存量在0~30 cm土层中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0~15 cm土层中,P2处理苜蓿细根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处理下,苜蓿细根现存量主要集中在15~30 cm土层。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随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细根周转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细根周转率受细根现存量与细根死亡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细根死亡量与周转率拟合的相关系数最大,拟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当施磷(P2O5)量为100 kg·hm-2、施氮(N)量为120 kg·hm-2时,能够显著增加苜蓿细根的现存量和根表面积密度,进而促进苜蓿根系周转和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氮磷肥供应对干物质产量及再生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磷(P2O5)水平处理(0、50、100、150 kg·hm-2)及4个氮(N)水平处理(0、60、120、180 kg·hm-2),研究了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氮磷含量及累积量、再生6和12 d的生长量等指标对氮磷肥投入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及磷肥均显著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在低磷供应条件下,干物质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最优施氮量为120 kg·hm-2。对不同施氮处理而言,饲草干物质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2)干物质产量与地上部氮含量、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氮磷肥施用可以促进植株残茬再生,0、50、100、150 kg·hm-2磷处理下适宜残茬再生所需的施氮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刈割6 d后残茬的再生芽芽长及叶面积、刈割12 d后叶面积均与再生生物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施用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氮肥的用量。当磷肥施用量分别为0、50、100、150 kg·hm-2时,适宜生长及再生的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80、120、120、60 kg·hm-2。江淮地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体系中推荐年施磷量及施氮量分别为100及12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季节性栽培技术中的肥料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施磷量对滴灌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环境及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磷(P2O5)梯度: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采用滴灌模式随水滴施,测定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干草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  相似文献   

16.
吉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燕麦混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适合吉林地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与燕麦混合播种方案。试验以单播油菜(15 kg·hm-2)和燕麦(220 kg·hm-2)为对照组,按照播种量占单独播种量50%、60%、70%、80%、9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混播,以A~F顺序标记燕麦播种率,以1~6顺序标记油菜播种率,设定3次重复,共计108个试验小区。播种后分别在油菜抽薹期、盛花期、结荚期取样,对作物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3999.89~5367.28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10.16%~13.9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49.88%~64.5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6.88%~41.52%。盛花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5102.35~6453.52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11.28%~16.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57.99%~69.3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3.88%~48.80%。结荚期试验组干草产量范围是5737.16~6988.16 kg DM·hm-2,粗蛋白质含量范围是9.25%~13.1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57.10%~68.8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范围是32.99%~41.01%。表明混播处理C1在油菜抽薹期和盛花期的综合评价最高,干草产量分别为5281.23及6152.52 kg DM·hm-2。混播处理C2在结荚期综合评价最优,干草产量为6988.16 kg DM·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