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稻(藕)田综合种养通过开发利用"低洼荒地、低产蟹池、低效鱼池",在不占用水稻种植面积和精养池塘的基础上,实现种养结合,产出优质水稻、莲藕、水产品和禽产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新抓手、提高农渔业效益的新途径、发展绿色农渔业的新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大力推进稻(藕)田综合种养发展,主推稻渔、藕虾、稻鸭等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4.
<正>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连作和稻渔共作-连作模式三种;按照水产动物的种类划分,则有稻-鱼类(鲤、鲫、泥鳅、黄鳝等)、稻-甲壳类(虾、蟹,其中虾又分为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等)、稻-两栖类(蛙类,包括青蛙、牛蛙、石蛙等)和稻-爬行类(龟、鳖等);按照共作的生物种类数来划分:二元共作、三元或多元共作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稻鱼共作模式。适宜稻田种养的鱼类品种可以很多,一般以杂食  相似文献   

5.
<正>稻渔综合种养包括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等共生轮作模式。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双赢”的优势,既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可以显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是一种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主推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养蟹(鱼)稻田中配套养鱼流水槽,水稻净水、蟹(鱼)除杂草和害虫、鱼粪残饵还田肥田,形成了一个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破解了养鱼水体面源污染难题,亩均利润是稻渔综合种养的1.9倍,是单种水稻的14.4倍,形成了一种新的生态循环综合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从广西渔业主管部门获悉,2017年广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20万亩,产值25亿元。全区稻渔综合种养形成10种典型模式,发展格局由点扩展到面、从局部扩展到全区。目前,全区各地已先后总结创立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10大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三江"一季稻+再生稻+鱼"、灌阳"稻+鱼鳅龟鳖等品种混养"、全州"稻+禾花鱼"、融水"稻+河蟹"、钦南"稻+南美白对虾"、龙圩"稻+螺"、宁明"稻+蛙"、覃塘"藕+鱼"、田东"稻+小龙虾"、横县"稻+鳖"等,全区形成各显神通、各  相似文献   

8.
正一、技术名称稻渔综合种养养殖技术二、技术概述稻渔综合种养是指利用稻田水面进行水产品养殖,获得水稻和水产品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稻鱼轮作方式,依托水稻和水产两大资源优势,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是一种生态循环、优质高效的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稻和渔是一个相互依存、循环利用的生物链,养殖的鱼能为秧苗活泥增氧,田间的秸  相似文献   

9.
正藕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小龙虾与莲藕共用池塘,利用池塘水环境,加以人工管理,既种藕又养虾,以提高池塘效益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小龙虾可以利用藕塘中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池中水草等作为饵料,而其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的生长提供肥料,实现藕虾综合种养的良性循环。1池塘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保肥性强的池塘。池深1.0~1.5 m,面积5×667 m2~10×667 m2。沿塘内四周开挖虾沟,沟宽1 m,深60 cm。池塘四周架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扣蟹的适宜放养密度,本实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养密度(200、350、500、650和800只/667m2)对寒区稻蟹综合种养过程中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性能及稻田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中华绒螯蟹...  相似文献   

11.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基地韶关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43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大半。"水中鱼跳,坝上稻香"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稻渔立体种养在我国应用时间久,此种种养方式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鱼、虾、蟹等水产品产量,从而提高种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对推进农业绿色、高效、循环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田多用、一季多收的稻鱼立体种养在天津市宝坻区已然深耕多年,现今已初步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品种不同以及技术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稻鱼立体种养仍有诸多弊端,本文就此浅析稻鱼立体种养技术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23,(10):43-44
<正>稻蟹综合种养实质性就是生态农业,即同一环境(水体)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响水县黄圩镇茂成家庭农场,坚持不改变粮田性质,在同一块地里实施麦、稻、蟹共生互补,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一田“麦、稻、蟹”三丰收。现将2022年度稻、麦、蟹综合种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宗纯 《中国水产》2017,(2):113-115
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民创造性的探索了一条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从时间上的互补性,种养的互利性,种养品种的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秧藕鱼生态种养模式,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现将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进行总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民创造性的探索了一条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从时间上的互补性,种养的互利性,种养品种的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秧藕鱼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15.
孙成 《科学养鱼》2020,(8):34-36
正近两年,莲藕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怀远县甚至出现莲藕腐烂在田块里也无人采收的现象。由于受传统单一品种栽种意识影响,加之种藕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种藕经济效益逐渐降低。2018年,怀远县编制了《稻田综合种养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以稻虾、稻鳅为主,并提出莲田养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农业部联合有关推广科研教学单位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逐步形成了稻鱼、稻蟹、稻虾、稻鳖等19种典型新技术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能有效促进粮食生产,极大地促进农渔民增收,同时具有巨大生态效益,是产业扶贫的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稻蟹综合种养的生产实践,介绍了扣蟹暂养和稻商品蟹育肥、稻蟹综合种养等技术措施,并指出兴安盟稻渔综合种养应选择辽蟹。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既不是简单的"稻田养蟹",也不是"蟹池种稻",而是建立起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的多元生态系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在推广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时,不仅注重"一水两用、  相似文献   

18.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19.
对采煤塌陷地原有藕池进行适当工程改造,在以藕为主的基础上套养河蟹-鱼类,经过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了藕、河蟹、鱼类的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藕-蟹-鱼套养池塘纯效益约为56 350元/hm2,藕池纯效益约为35 000元/hm2,藕-蟹-鱼套养比单纯养藕效益净增21 350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1%左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采煤塌陷地的改造利用提供了一条低碳环保生态高效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闽西北山区拥有像武夷山、大金湖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该地区旅游经济带动农产品价格,特色水产品如稻花鱼、溪鱼、田螺等产品消费大、价格高,同时闽西北丘陵山区拥有大量海拔较高的稻田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满足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要求。闽西北的武夷山市、松溪县、光泽县等地分别开展了稻鱼、稻鳖、稻蟹综合种养试验。笔者长期在武夷山地区开展稻田生态种养的构建、推广和宣传工作,实践显示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丘陵山区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