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讨玉米(Zea mays)秸秆黄贮与甜菜(Beta vulgaris)块根的体外发酵组合效应,本研究将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以100?0 (T_1)、80?20 (T_2)、60?40 (T_3)、50?50 (T_4)、40?60 (T_5)、20?80 (T_6)、0?100 (T_7)的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其养分降解率、发酵参数及总产气量,以评价组合效应的功效。结果表明:1)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干物质消化率(dry matter degradability,DM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egradability,NDFD)、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acid detergent fiberdegradability,ADFD)先升高后降低,且组合后的养分降解率均高于单一原料养分降解率。2)随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发酵液pH逐渐降低,T_1组pH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T_3、T_6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3)。当甜菜块根比例为40%时,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s,TVFAs)和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当甜菜块根比例大于40%时,其浓度又呈现降低趋势,T_3、T_4、T_5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3)发酵时间对总产气量有显著影响(P0.001),且时间和处理具有显著互作效应(P=0.006),总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随着甜菜块根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4、8、12 h,T_3组总产气量显著高于T_1、T_6、T_7组(P0.004),发酵24、48 h,T_4组总产气量均显著高于T_6、T_7组(P0.008)。4)不同比例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各有差异,但是从综合组合效应值来看,结果为T_3T_5T_4T_2T_6。因此,玉米秸秆黄贮与甜菜块根的最优组合为60?40。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以苜蓿为对照研究辣木叶与玉米的组合效应。辣木叶/苜蓿与玉米分别按100:0、80:20、60:40、40:60、20:80、0:100的比例进行组合,采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组合间的体外发酵参数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比例的升高,两组培养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和乙丙比均呈下降趋势,而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48h产气量(48 h GP)和潜在产气量逐渐升高;辣木叶组和苜蓿组的pH、48h GP和丁酸无差异(P0.05),TVFA、乙酸、丙酸、产气速率和有机物消化率(OMD)极显著高于苜蓿组(P0.01);辣木叶组的48 h GP和微生物蛋白(MCP)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AEs)与苜蓿组无差异(P0.05),TVFA、乙酸和NH_3-N的组合效应值显著高于苜蓿组(P0.05);以48 h GP、NH_3-N、MCP、TVFA浓度和OMD的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AEs为主要衡量指标,辣木叶与玉米的组合比例为60:40时,正组合效应达到最大。从本试验结果可以得知,辣木叶是一种与苜蓿营养价值相当的粗饲料资源,辣木叶与玉米比例为60:40时的饲料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苜蓿干草和秸秆组合体外发酵营养特性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评价了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和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分别以0:100、25:75、50:50、75:25 和100:0进行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组合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A)、产气速率(b)及产气延滞时间(LAG)变化趋势不同;苜蓿干草与玉米秸秆按50:50的比例或苜蓿干草与小麦秸秆按75:25的比例组合时的效应明显好于其他组合.48 h产气量与粗蛋白(CP)(P<0.05)及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HC)含量及NDS/CP(P<0.01)呈负相关关系;理论最大产气量与CP、NDS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NDF、ADF、HC和NDS/CP(P<0.01)呈负相关关系;产气速率与CP(P<0.01)、HC(P<0.01)、NDS(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别与NDF(P<0.01)、ADF(P<0.01)、NDS/CP(P<0.05)呈负相关关系;产气延滞时间与饲草料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只与NDS/CP(P<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认为, 饲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比例决定了体外发酵产气的特性.生产实践中应针对低质粗饲料营养特性,适当添补易发酵或高蛋白牧草,提高粗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豆科和蓼科牧草的组合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体外发酵产气技术,评价了鲁梅克斯、三叶草和苜蓿分别以0∶100、25∶75、50∶50、75∶25和100∶0进行两两组合时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鲁梅克斯与苜蓿组合时,不同组合比例间的发酵动力学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与三叶草组合时,理论最大产气量(A)及产气速率常数(b)以苜蓿占25%时最高,显著(P<0.05)高于苜蓿占75%的组合;鲁梅克斯与三叶草组合时理论最大产气量及产气速率常数分别以鲁梅克斯占25%和50%的组合最高,并显著高于鲁梅克斯占75%的组合.相同牧草组合时不同组合比例产气延滞时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牧草组合时不同比例组合牧草各时间点的产气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组合效应或正组合效应趋势,在发酵12和24 h时,产气量最易出现显著的正组合效应,不同牧草组合时产气量的组合效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理论最大产气量、产气速率常数及48 h产气量(GP)与OM、ADF、NDS含量及NDS/C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CP、NDF及HC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发酵延滞时间与OM(P<0.001)、ADF(P<0.001)含量及NDS/CP(P<0.01)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CP(P<0.001)及HC(P<0.00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认为,组合牧草体外发酵产气程度主要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粗蛋白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与花生秧间的组合效应,试验将全株玉米青贮与花生秧按100∶0、80∶20、60∶40、40∶60、20∶80和0∶100 6个比例进行组合,每组3个重复,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微生物蛋白(MCP)、产气量(GP)及相应的组合效应(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MFAEI)。结果表明:在24 h的IVDMD方面,最大值出现在80∶20组和60∶40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SFAEI均为正值,最大值出现在60∶40组;在24 h的MCP方面,最大值仍出现在80∶20组和60∶40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SFAEI值80∶20组和60∶40组为正值,其余2组为负值;在GP方面,随着花生秧比例的增加,产气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最大值在60∶40组,花生秧占100%时,产气速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潜在产气量随着花生秧比例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在组合效应综合指数方面,花生秧占20%和40%出现正效应,其中40%时正组合效应最大。综上所述,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青贮与花生秧为60∶4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实现低质粗饲料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北方地区饲草型发酵全混合日粮确定最佳粗饲料组合配方。将玉米秸、苜蓿、燕麦草3种饲草通过机械预处理,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体外发酵,根据混合饲草的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等)以及组合效应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玉米秸+燕麦草组合体外发酵各指标及组合效应效果不佳;玉米秸+苜蓿干草组合中,处理组D(玉米秸∶苜蓿干草=60%∶40%)和处理组E(玉米秸∶苜蓿干草=50%∶50%)体外发酵指标(pH、IVDOM、GP、TVFA)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组合中,处理组R(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30%∶20%)和处理组Q(玉米秸秆∶苜蓿干草∶燕麦干草=50%∶40%∶10%)体外发酵指标值及正组合效应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综合考虑,玉米秸+苜蓿干草和玉米秸+苜蓿干草+燕麦草两个组合中,苜蓿的添加比例在30%以上时,体外发酵积累的pH、IVDOM、GP、TVFA值及组合效应显著增加,能明显地提高秸秆的消化率或降解率,饲草间产生正组合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法研究不同比例的桑叶与羊草之间的组合效应,从而筛选出两者之间的最佳组合比例。将桑叶和羊草分别以0∶100(T0组)、20∶80(T20组)、40∶60(T40组)、60∶40(T60组)、80∶20(T80组)、100∶0(T100组)的比例混合后作为底物,进行连续72 h的体外产气培养和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底物中桑叶比例的提高,理论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培养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和体外有机物消化率(IVDOM)都有升高的趋势;2)在72 h时,T100组的理论最大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和IVDOM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60和T100组的培养液M C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在48和72 h时,T60、T80和T100组培养液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在72 h时,T60、T80和T100组培养液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在6、12和72 h时,T60、T80和T100组的培养液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T60组的多项组合效应(MFAEI)要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桑叶与羊草的组合能够改善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即存在正组合效应,其中桑叶与羊草的最佳比例为60∶40。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CS)、小麦秸秆(WS)与玉米秸秆青贮(CSS)的组合效应。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首先研究CS与WS,筛选出的最优CS-WS组合后,再与CSS选出最优组合,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组合间产气量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CS与WS组合的SFAEI在60∶40比例时达到最优、最优CS-WS组合与CSS组合在40∶60产气量达到最优;各饲料间的干物质消失率影响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其最优SFAEI的比例组合分别是50∶50和20∶80;不同饲料组合间pH差异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产量在两组饲料组合中达极显著(P0.01)影响,分别是随小麦秸秆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随玉米秸秆青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其最优SFAEI的比例组合分别是60∶40和40∶60;不同饲料组合间氨态氮浓度影响显著(P0.05),在10.71~26.05mg/dl变化,均在正常浓度范围内;用多项组合效应指数评定各饲料组合的最优比例分别为:CS和WS为60∶40;最优CS-WS组合(60∶40)与CSS为20∶80。综合分析得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青贮三者的适宜组合比例为12∶8∶80。  相似文献   

9.
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瘤胃体外发酵组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与米糠粕间的组合效应,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小麦秸秆与米糠粕按100:0(RBM0)、75:25(RBM25)、50:50(RBM50)、25:75(RBM75)、0:100(RBM100)的比例组合后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在产气特性方面,随着米糠粕比例的增加,12,24,48 h累计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HM)和产气速率(B)逐渐增大,而体外延滞时间(Lag)逐渐降低,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2)在体外发酵12,24,48 h时,当米糠粕占2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产气量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5)。3)当米糠粕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最大,各比例之间差异显著(P<0.05);当米糠粕占2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DMD产生最大的组合效应(P<0.05);当米糠粕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NDFD、ADFD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5)。4)当米糠粕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组合体外发酵48 h的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乙酸/丙酸最低。5)48 h累计产气量、产气速率与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灰分(Ash)以及中性洗涤可溶物(NDS)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OM)、半纤维(HC)以及中性洗涤可溶物/粗蛋白(NDS/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理论最大产气量与DM、CP、Ash、NDS显著正相关(P<0.05),与NDF、ADF、OM和HC显著负相关(P<0.05);Lag与NDS/CP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试验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产气量及干物质降解率的组合效应方面来看,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最优组合是75:25;从纤维降解率的组合效应方面来看,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最优组合是25:7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青贮茭白鞘叶与玉米、豆粕组合对体外瘤胃发酵及其组合效应的影响。通过研究青贮茭白鞘叶与玉米(0%、15%、30%)、豆粕(0%、15%、30%)组合的体外发酵参数及其组合效应值的变化,探索优化组合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生成量也相应上升,同时pH、氨态氮(NH_3-N)和乙丙比相应下降。随着豆粕比例的增加,所有发酵指标生成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当青贮茭白鞘叶∶玉米∶豆粕为40∶30∶30时,NH_3-N、MCP、TVFA、产气参数48 h产气量(48 h GP)、产气速率(a+b)和有机物消化率(OMD)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相比较最低值,NH_3-N浓度提高了196%,MCP提高了131%,TVFA提高了81%,48 h GP提高了98%,OMD提高了70%。同时该组的48 h GP、TVFA、MCP和OMD的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都极显著升高(P0.01)。以48 h GP、MCP、TVFA浓度和OMD的组合效应值以及综合组合效应值AEs为主要衡量指标,青贮茭白鞘叶:玉米:豆粕为40:30:30时正组合效应最大(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贮茭白鞘叶∶玉米∶豆粕为40∶30∶30组合的营养成分较均衡,瘤胃发酵效率最高,为最优组合,在这个比例下能够有效的提高青贮茭白鞘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