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祁成年 《中国种业》2002,(10):48-48
目前,全国甘蓝型优质油菜的种植面积在逐年上升,特别是长江流域优质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产量提高较快,需种量也随之增加,为了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3年的制种经验,现将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一批两系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应用于生产,为油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配合两系油菜的应用,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提高华杂3号油菜制种产量关键技术华中农业大学科研推广处(武汉430070)唐仁华华杂3号油菜系华中农业大学选育、湖北省品审会1995年审定的一个双低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杂3号油菜制种,除需掌握一般的制种技术外,还需抓好下列关键技术。1适时早播,培育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一批两系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应用于生产,为油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配合两系油菜的应用,对其制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王华等对两系油菜制种的异交率及外源花粉传播范围、适宜行比及施氮比例、多效唑对母本花期的调控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肖华贵等对黔油12号的适宜播差期、行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邬贤梦等建立了南方两系油菜高产制种技术优化模式;农业部也于2004年发布了《双低杂交油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在制种产量方面,代文东等报道“黔油14号制种获得了大面积平均单产785.52kg/hm^2以上”;林卫红等通过对1999年秋至2002秋贵州省思南县杂交油菜制种调查、分析,单产平均为814.05kg/hm^2。  相似文献   

5.
提高杂交油菜制种质量的技术措施江苏省溧水县种子站(211200)邱祖清姜小龙油菜杂交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杂种优势的发挥,生产高质量的杂交种是杂交油菜高产的根本保证。我县自1995年接受省杂交油菜制种项目以来,始终把制种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意识深入到制种的...  相似文献   

6.
就贵州两系杂交油菜制种隔离区的选择与布局、栽培技术、母本结实率研究、可育株拔除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对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两系杂交油菜制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陕西省成为全国最大杂交油菜制种基地~([1])。汉中市曾作为油菜杂交品种秦油2号的制种基地,近年来冬油菜杂交制种面积在2000hm~2左右。各油菜种子生产企业在勉县、留坝、南郑、宁强等县利用山区自然隔离优势,落实关键技术,杂交油菜制种每667m~2产量达到80kg左右,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农户共同从这一产业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笔者  相似文献   

8.
青杂2号油菜品种是青海省农科院油菜中心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2000年11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133d,子粒含油率45.2%,芥酸含量0.65%,硫代含量27.8μmol/g,耐寒性强,抗病能力强,增产优势明显,适宜在海拔2800m以下地区种植.2001年西宁市下达给大通县科技项目"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2号制种基地建设及试验示范"项目,经过2001、2002年的实施,顺利地完成了该项目,所制的种子经青海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检验均达到标准,2003-2005年继续与青海省农科院合作制种,现已累计建立制种基地1250亩,生产杂交油菜种子21.8万千克,为大通县和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良种,现将大通地区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腾文  李正强  王仙萍 《种子》2006,25(10):96-98
多年制种表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油研10号大面积制种,制种过程的精细组织管理措施是所制杂交油菜种子纯度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是青海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6万hm2左右,产量近37.5万t。其中优质杂交油菜已突破10万hm2,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62.5%,杂交油菜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品质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较强的超标优势。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杂交油菜制种优势明显、效益高,种子子粒饱满、发芽率高(95%以上),种子需求量大;生产的优质油菜产品以饱满、无病虫侵害、含油量高而享誉省内外市场,一直是粮油进出口部门和国内外商家看好的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