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在农村,市场经济给农村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日益丧失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在农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在农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和自豪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机制,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技艺和传统戏曲项目为主;遗产数量上,皖南最多,皖北次之,皖中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少;空间分布特征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呈"河流指向"型分布,从类型上看,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提出,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保护、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对于古城荆州而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成为其一项具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来促进荆州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新词 《农业考古》2012,(6):335-337
浚县"泥咕咕"是中原地区原始鸟崇拜的物化形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门设置了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俗称"国保"项目。产生于农业文明与民俗活动中浚县泥玩——浚县泥咕咕被列为"国保"项目之一,民间艺人王学锋等  相似文献   

5.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后,已经进入了后非遗时间和空间中,同时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表征的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更是"文化中国"之于世界的一种民族国家认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我国的发展极其重要。傩仪身体语言作为我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对其保护和传承,本文为了能够让大家明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祁门傩舞为例探究后非遗身体语言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过度商业化的开发而忽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从而导致文化遗产丧失精神内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就如何进行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探讨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剖析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并将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基于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打造"非遗+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建立商洛花鼓旅游生态园区、开展文化实景演出、开发非遗文创旅游产品等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推动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26-227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关键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文献、成果进行检索分析。通过本文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以期刊研究为主,所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涉及手工艺、传统艺术、传统医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活态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文化积淀。在农村地区的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能够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效果,促进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也能逐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传承。本文在简要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建设地位的基础上,对优化应用措施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尔沁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分析了科尔沁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现状,并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图书馆的发展等3个方面论述了科尔沁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景观设计具体都要落实到材料的应用上,因此景观设计作品中使用的各种制品及材料都是景观材料,它是一切景观工程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景观作品的空间结构和艺术效果。本文尝试着以不同角度来阐释景观材料对景观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蓉  杨大禹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26-2827,2850
对昆明市第十一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实例分析,从校园现状入手,对校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对校园环境中的校园入口、林荫休闲活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几个功能分区,以及校园景观规划的几个要素:中心主景观、道路景观、建筑之间的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崂山风景区景观要素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崂山风景区的林相图和1983年、1991年、2001年3期实地调查资料,在ARC/INFO的支持下,对崂山风景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多样性较低,整个景现被黑松与落叶松林占据了80%以上的面积。但从1983~2001年的变化上看,景观多样性有加大的趋势;(2)黑松的面枳变化很小,但落叶松林面积有所下降,刺槐、赤松、空地面积有所加大;(3)分维指数主要在1.25~1.35,说明整体斑块的边缘比较规则且变化小;有林地的散布与毗邻指数在1991~2001年间整体加大,其中黑松与落叶松分别增大到73.51、76.48,说明分布呈零散分布的趋势;(4)景观格局的分布中,类斑的分布与坡度呈正态分布;类斑与坡向没有较大关系,分布较均匀;类斑集中分布在201~800m的高程区,类斑块数与多样性在401~600m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冀凤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07-6708
以亳州市丁家坑水域整治实践为例,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坑塘水域景观整治与保育规划的对策。笔者认为要做到城市坑塘水域健康发展,需做好:①做好城市水域保护规划,结合景观进行坑塘整治与保育规划。②依法加强管理、监督坑塘“绿线”,禁止在水域绿线规划范围内乱搭、乱盖建筑物和构筑物,发现填占、侵害坑塘水域等违法行为,及时处理。③禁止向水域排放各类污水,禁止向水域倾倒垃圾、渣土及有毒、有害物质等。④加强舆论宣传及监督,揭露违法行为,使坑塘水域保护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80-15281,15295
简要回顾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我国学者在中国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水和谐的理念,以景观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滨水区的概念及其内涵。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滨水区已成为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而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滨水景观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以包括南湖荡主体及沿湖岸500 km的区域为研究区域,探究了其景观生态分类和景观格局分析。结合相关分析评价,针对南湖荡3个景观子区存在的不同问题,对每个子区因地制宜地进行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景观建设,以期实现滨水区的生物平衡、滨水景观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太原碑林公园是以书法篆刻为主题内容,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采用中国式的园林造景艺术,以综合法造景的混合式文化园林。该文对太原碑林公园的主要景观的造景方法及如何突出主景进行了分析,该园林作品主景表现突出,景观错落有致,总体设计风格古朴庄严,典雅别致,精致协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景观形式和建筑形式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从几方面诠释了景观形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景观形式的核心价值和衍生价值,并思考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对景观形式纠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观美学评价中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宋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1-3532
概述了景观、景观评价的概念及国内外景观评价的研究情况,在各种景观评价方法中心理物理学法被公认为是最科学、最可靠的方法.介绍了心理物理学方法的概念及原理,用心理物理学方法建立景观评价模型的内容,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进行景观评价的步骤,并详细介绍了心理物理学方法中公认为最有效的2种方法--SBE法和LCJ法及在景观美学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园林景观营造的实际需求,借鉴相关学科的理念与优势,融合景观学与物候学2 个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提出景观物候学概念,进而论述其时代背景、内涵、特点、研究途径及应用意义。景观物候学,既可以充分考虑景观学的观赏属性需求,又可以借用物候学的准确特质,定能极大提高园林植物造景的档次和精准度,推动园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