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玺  叶占胜 《畜禽业》2001,(3):32-34
换羽是鸡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羽毛。自然换羽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而且自然换羽的鸡群,因为换羽有先有后,恢复产蛋也有快有慢,整个鸡群难于出现产蛋高峰,这对进行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缩短母鸡的换羽时间,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常采用强制换羽技术。所谓的强制制羽,就是人为地给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造成强制激,引起鸡体的器官和系统发生特有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和更换新羽,从而达到在短期内使鸡群停产、换羽,然后恢复产蛋,并提高蛋的品质,延长鸡利用期的目的。目前,强制换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与商品蛋鸡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姜金兰 《畜禽业》2004,(10):19-20
强制换羽技术已在现代养禽业中被广泛运用,对蛋鸡实施强制换羽被认为具有如下意义:(1)恢复产蛋鸡体质;(2)改善蛋的品质;(3)提高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和孵化率;(4)延长鸡的经济寿命;(5)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有资料表明,通过对蛋鸡实施强制换羽,商品蛋鸡可多饲养6~9个月。父母代种鸡也可延长利用6个月左右;而成活率提高20%,产蛋率提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3,(8):27
蛋鸡经过春夏两季的大量产蛋后,在秋天有一个换羽修产阶段。由于鸡群在此期间耗费饲料,许多人采用限饲、限水、限光照的办法,人工强制换羽。这种办法,一是对鸡的体质基础有所破坏;二是蛋鸡50d左右才能恢复产蛋。新的方法是:在鸡日粮中增加2%的锌,喂3d后,蛋鸡产胆量下降50%,其羽1/3脱  相似文献   

4.
吴凡 《畜禽业》2005,(1):19
1维生素C与应激尼日利亚的科学家在热带气候的肉用小鸡饲料中添加VC。在相同的饲料供给量下,饲料中添加VC的与未添加的肉用小鸡比较,死亡明显减少,体重明显增大了。他们认为1.5~2.0g/穴kg·饲料雪VC含量便足以补充其缺乏。生产实际中,如给予预防量的VC可减小鸡在高温、高湿、饲料和饮水突然中断、免疫接种、疾病、换羽、断喙、捕捉、噪音、移舍等不同的应激状态所受到的不利影响。2维生素C在免疫中的作用Pardue博士认为,在应激期间,当鸡免疫机能下降时,VC的补充将改善应激因子对鸡免疫的影响。首先,VC作为一种氧化剂,通过自由基对细…  相似文献   

5.
张登辉 《畜禽业》2001,(8):40-40
为了探讨适合本地推广,简便易行的蛋用种鸡强制换羽方法,我们于2000年8月进行了此项试验,现报告如下: 1 强制换羽前的准备工作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从2000年8月17日开始,地点在本场2号蛋鸡舍. 1.2 调整重组鸡群 将78周龄、产蛋率50%的父母代依莎褐蛋鸡淘汰病、弱、残、过肥、过瘦的鸡只,挑选265只移位并笼.鸡舍窗户进行遮光处理,以便实施光照控制.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4,(2)
<正>种鸭产薄软壳蛋的原因:(1)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2)饲料中维生素D3含量不足。(3)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种鸭日粮中钙的需要量3.6%4%,有效磷为0.48%,磷在日粮中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钙磷的正常比例,导致种鸭对钙的吸收障碍而产薄软壳蛋。(4)产蛋期的应激,母鸭受到外来的惊吓,会使蛋壳质量下降,产薄软壳蛋。(5)随着种鸭到产蛋后期,尤其对于春天留种的鸭群,产蛋后期再加上夏季高温、产蛋量、蛋壳品质均有所下降,产薄软壳蛋也会增多。防治措施:当薄软壳蛋比例增多时,可在日粮  相似文献   

7.
将5250只健康的60周龄的罗斯308肉种鸡分为三舍用于强制换羽。试验前测定标记鸡的体重,共停料18d,有序控制饮水,人工控制光照。1周后再次称重,以后每2d称重1次,在12d后每天称1次,并记录每天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公鸡在第十六天恢复供料,母鸡在第18d恢复供料是最佳的时间,这时鸡的换羽已经开始并且死亡率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8.
<正>1啄癖种类1.1啄羽癖雏鸡、蛋鸡换羽期容易发生。多与含硫氨基酸、硫和维生素缺乏有关。1.2啄肛癖各种年龄鸡均可发生。尤多见于高产笼养鸡或开产鸡群,由于过大蛋产出时造成脱肛或肛门撕裂则可引起啄肛癖。1.3啄蛋癖产蛋旺季最易发生。多因饲料缺  相似文献   

9.
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通常在雏鸡和青年鸡中最容易发生,在蛋鸡和种鸡生产中尤为常见,对鸡群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较大影响,增加病死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搞好啄癖的预防和治疗,对养鸡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啄癖发生的种类1.1啄肛癖雏鸡、初产蛋鸡或高产蛋鸡较常见,处理不及时可全群蔓延。1.2啄羽癖鸡群在换羽时容易发生,严重时可造成“赤膊鸡”。多与B族维生素、含硫氨基酸和硫缺乏有关。1.3啄蛋癖多发生于蛋鸡产蛋旺季。与饲料中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有关。1.4啄趾癖雏鸡易发生,严重时造成脚趾脱落。1.5…  相似文献   

10.
<正>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的疾病,该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在鸡的各种传染病中,球虫病是发生率最高的,只要是有鸡的地方,几乎都有鸡球虫病发生,尤其是集约化养鸡场更易暴发球虫病。特别是在免疫接种时,转群时,更换饲料时,天气忽冷忽热时,尤其是冬季通风不良及夏季湿热多雨时候更容易暴发球虫病。球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可导致鸡群死亡和生产能力下降,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鸡霍乱病是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病原体污染了鸡群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当天气变化、长途运输或栏舍卫生差、通风不畅,鸡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该病发生。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鸡霍乱病不仅鸡发病,鸭、鹅也可感染该病死亡,统称禽霍乱病。就鸡霍乱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制了孕酮抗原,并研究其对强制换羽期(72周龄)的蛋鸡和产蛋高峰期(237日龄)蛋鸡主动免疫后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72周龄强制换羽期试验组的产蛋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蛋高峰期(237日龄)孕酮主动免疫第2组和第3组的产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1.38%和19.77%,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汤春华 《畜禽业》1999,(1):36-36
<正> 产蛋鸡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一年左右的产蛋才发生换羽而休产,自然换羽一般需4个月左右,时间长,休产期需投人大量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在规模化养鸡场的生产实践中,鸡场工作者大多采用饥饿、加锌和激素等方法对鸡实行强制换羽,以缩短换羽时间,达到鸡群  相似文献   

14.
陈赛 《畜禽业》2001,(2):63
近年来,科学养鸡普及广大农户,蛋 鸡育雏成活率从80%左右提高到了 90%以上,但8周龄之前的体重却始终 达不到品种要求的标准.笔者在长期的 农村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养鸡户使蛋 雏鸡体重达到品种标准的新方法. 在育雏过程中,除了搞好卫生消毒 防疫、科学免疫、合理投药、保证育雏温 度、通风良好、饲喂精细外,采用了以下三 种方法使雏鸡体重达到了品种标准要求. 1 及时调群 在蛋雏鸡十日龄左右(结合免疫或 断喙)进行第一次调群,即将大小或发育 情况不同的鸡进行分笼饲养.简单的方 法是在免疫或断喙时将明显大或强壮的 鸡和弱小的鸡挑出来分笼饲养.对弱小 的鸡给予细心的管理和饲养,这样便可 使其体重跟上正常鸡群.按照此法,以 后,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调群.  相似文献   

15.
李连敏  裴爱民 《畜禽业》2007,(12):24-25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是保育猪、生长育成猪普遍存在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生长育成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治疗费用,推迟上市时间等。发病率通常在30%~60%,死亡率一般为10%~20%,一旦发生将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1,(5)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estifer, 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非孢子形成的杆状细菌,属于黄杆菌科里默氏菌属,可引起雏鸭、鹅和火鸡的严重浆膜炎、败血症和渗出性疾病~([1])。在自然条件下,2~8周龄雏鸭最易受感染,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达90%以上,死亡率为50%~80%,可引起患病鸭只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病理变化~([2])。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是由于雏鸭养殖密度过高,空气循环不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饲料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应激因素引起,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无明显季节性,但春秋季节多发~([3])。  相似文献   

17.
“猪—沼—鱼—鸭—草”生态种养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基本模式一塘鱼(可养水面0.67hm2,其中成鱼池0.53hm2,鱼种池0.14hm2),一栏猪(常年留蓄8头~10头,年出栏20头左右),一口沼气池(8m3~12m3),一块饲料地(约0.14hm2),一群鸭(30只~50只)。2“猪—沼—鱼—鸭—草”生态种养模式的意义投入的肥料和饲料分四个方向,分别作用于饲料地、生猪、池塘和鸭。其中仅以少量的优质商品饲料作用于池塘,满足鲤鱼生长的需要。该模式可生产鲜鱼、商品猪、鸭蛋、鸭肉和沼气。沼气用作…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12)
<正>1鸡舍环境要搞好。冬季入舍前2-3 d,要提前给鸡舍升温,使其和原来鸡舍温度基本一致。舍场用40%甲醛溶液或50%来苏儿溶液消毒。2预防应激。冬季要在暖和的中午转群,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转群。转群前让鸡空腹,抓鸡、放鸡动作要轻。转群后3~5 d饲料中加适量的抗菌素药物和多种维生素,以增  相似文献   

19.
李四清 《畜禽业》2002,(2):52-52
目前规模养蛋鸡采用笼养已较为普及,这是养鸡业的一大变革,也是集约化生产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措施.但并非指平养就一无是处,其各有利弊,而笼养优点大于平养.笼养的优点:(1)单位面积养鸡数远远超过平养,可增加50%~100%;(2)鸡粪与鸡体完全隔离,可直接落到地面,鸡舍尘埃大大减少,通过粪便感染的疾病机会少,鸡只死亡率大大降低;(3)鸡的运动量限制到最低限度,能量消耗小,节省饲料;(4)便于观察鸡只,分群或选淘方便;(5)有足够的采食、饮水位置,鸡的均匀度和健康状况都较好;(6)可省去平养所需的垫料支出;(7)鸡蛋破损率低,清洁度高;(8)可大大减少鸡的伤残;(9)劳动强度低,一名饲养员可管理5000~10000只鸡,而平养的则很难胜任.  相似文献   

20.
肉鸡禽流感的发生特点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特点1.1发病特点(1)发病日龄有缩小的趋势,2月份前一般发生于30日龄后的肉鸡群;2月份后发病提前,有23日龄发病的鸡群。(2)病程长,一般4~5d,如果防治不及时,病程可长达10d以上,甚至到淘汰出栏。(3)发病率20%~80%、死亡率8%~40%。较高的死亡率主要与防治不及时,继发感染有关。(4)饲养密度大,饲养管理条件差,易发且发病率、死变率较高。(5)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病鸡的各种排泄物、分泌物及尸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中尘埃、设备、车辆、野鸟、昆虫、人等可传播本病。1.2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多先出现个别鸡只突然死亡(鸡头、胸部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