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香菇种植对气象条件要求非常严格,近年来香菇种植发展又十分迅速,为了更好的为香菇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我院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香菇在各个生育时期不同天气条件下详细的技术方案,特提出仅为菇农提供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宁夏香菇产业发展,通过调整菌袋配方组分和比例、选择适宜的香菇品种和种植模式、严格控制出菇时间等关键技术,在形成相对稳定的含水量之上降低了杂菌污染率,在彭阳成功引进种植了香菇品种L808。通过技术示范,香菇产量为0.5~1.0 kg/袋,纯收入3.8元/袋,每茬收入8 000~10 000元/棚,填补了宁夏香菇生产的空白,且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3.
真菌类蘑菇包括草菇,鸡腿菇、香菇、平菇等.香菇因其味道鲜美,深受市民喜爱,加其销售价格较高,种植管理技术易学易懂,农民朋友在秋冬农闲季节种植栽培非常适合。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4月26日,浙江省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中国香菇之乡"磐安县召开。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岳钧、副主任鲁长根,以及来自全省的食用菌专家、示范基地负责人等共120余人齐聚磐安,共同探讨食用菌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促进食用菌产业提升发展。会议观摩了磐安县玉山镇铁店村富盛农场的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菌棒集中培养模式和夏季香菇出菇管理技术,同时参观考察了万苍乡金土地农业公司的南方温室大棚香菇生产等现场;听取了磐安、庆  相似文献   

5.
谭伟  郑林用 《食用菌》2000,22(5):28-29
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小、日照少、湿度大等自然气候的特点,常造成香菇制袋污染率高,成品率低,产量不高。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香菇生产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缓慢发展阶段。从 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针对这种特殊气候特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吸收浙江、福建等先进省份的技术,结合四川实际情况,致力于鲜香菇的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改进研究,经反复试验,获得一批适合本省种植的鲜香菇新菌种,并总结出其配套栽培技术。该技术平均制袋成品率达 95%以上,袋产量高达 750 g以上。现将该新技术要点与传统技术对照介绍分析如下:1 鲜香菇菌种…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栽培者对夏季出菇,开发反季节鲜菇市场,普遍怀有高收益预期。但夏季的长时间高温,已经超越了香菇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生物学属性,即使在相对冷凉的北方山区,选用耐高温的品种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为出菇前期菇蕾丛生集中涌现,朵小肉薄、商品价值低,出菇后期菌棒变干变硬、感染绿霉丧失出菇能力。对此,笔者根据多地生产经验和走访种植能手,提炼成了减轻和克服越夏出菇障碍的技术措施,即进行香菇菌棒的二次转色。该技术经河北阜平鑫  相似文献   

7.
陈余红  钱小华  缪辰  朱玉银 《蔬菜》2019,(12):63-66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发挥姜堰区香菇支柱产业优势,以及香菇、芋头生长期衔接紧密,设施、露地转换自然的特点,探索出了香菇—芋头轮作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香菇轮作芋头对增加菇农经济效益作用十分显著,使近年来出现的单一种植导致化感物质累积、病虫害加剧、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致使连作障碍严重、产量持续下降,设施香菇的发展受阻等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利用芋头生长期与香菇生长期的高度互补、无缝衔接的特点开展轮作种植,改善了香菇和芋头生长的微生物环境,改良了土壤性状,每667 m~2香菇产量在9 000 kg左右,芋头产量在1 200 kg左右,为提高大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的品种搭配和不同的种植形式选择,研究了香菇计划性控制出菇技术。通过合理安排农户菇事,控制每户的出菇量和跨地区异地出菇的措施实现春夏秋冬四季出菇,周年出菇计划。  相似文献   

9.
香菇书记——记中共河南省泌阳县委书记——徐群才中共河南省泌阳县委书记徐群才(右二)下乡指导香菇种植技术。冯华豫摄影一踏上泌阳这片热土,仿佛置身于神奇般的香菇世界。到处映入眼帘的,尽是层层叠叠的香菇棚、香菇杆,家家户户的庭院里,一朵朵香菇,象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0.
《浙江食用菌》2010,(4):55-55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多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为生,且形成一定规模,菌菇种植也是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然而,2010年东留乡小溪、龙溪、兰畲等6个村近百户的菇农种植的香菇菌棒都发生腐烂、霉变,几近绝收,直接经济损失达几百万元。6月28日,记者就此事深入该乡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香菇工厂化栽培中普遍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通过调查海拔360、450、610m等不同区域的香菇栽培基地,对在香菇工厂化栽培中常见的5种杂菌性病害(4种真菌和1种细菌)、3种生理性病害和2种害虫等病虫害特征进行介绍,并总结其发生规律;阐述了在香菇菌棒生产、培养及出菇等不同阶段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朱明会 《中国食用菌》2020,(1):83-85,89
为了控制香菇栽培成本,在对香菇栽培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香菇栽培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土地租赁成本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提出香菇栽培的总成本与栽培方式也有密切关系。香菇栽培成本的控制,要从技术手段和科学管控两方面入手综合考虑。研究结果对我国香菇栽培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晋南地区香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古县近几年香菇反季节栽培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晋南地区香菇反季节高效栽培技术:选好栽培时期、选择适宜品种及做好转色期和越夏的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4.
蔡敏  汤新金  覃修应  方翔 《中国食用菌》2011,30(6):49-50,54
通过加工冷冻鲜香菇、脱水香菇和香菇罐头不同保藏工艺的处理,测定成品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研究比较3种保藏工艺对香菇品质影响,探索适宜香菇加工保藏的方案.根据食品分析与检测方法,冷冻鲜香菇、干菇、菇罐头中的香菇多糖的含量分别达到6.72%、6.63%、6.68%,VC含量分别为0.258 mg·100-1·g-1、0.0...  相似文献   

15.
旨在介绍目前北京香菇栽培中主要存在的4种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其优缺点为各地区选择合适的栽培管理方式提供帮助,促进首都农业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以枯草芽孢杆菌KD1发酵代谢产物为试材,采用统计分析及食品分析检测等方法,研究KD1发酵代谢产物对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香菇产量以及香菇营养成分的影响,并探究该代谢产物的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KD1发酵代谢产物对菌丝生长速度最大提升率达9.64%,同时显著改良子实体性状;在产量方面,前4批次总出菇量提升18.59%,最大单潮香菇产量提升35.40%;在营养成分方面,丰富了香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种类,香菇中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提升38.46%,新增亮氨酸和异亮氨酸2种氨基酸;且代谢产物在室温下可长期稳定保存。综上所述,KD1发酵代谢产物应用于香菇生产具有巨大潜力与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世界香菇生产和消费大国,其栽培规模与种植技术对香菇的生产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免割保水膜袋新型香菇栽培技术,很多菇农持犹豫、观望态度.根据荆门、襄阳等地的袋料香菇种植情况,将免割保水膜袋栽培与传统2种栽培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免割保水袋栽培省工、省时,品质安全,成品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面对蔬菜消费结构的高级化,探讨喜凉性香菇的时序供应规律与经济特征,对市场有效组织与生产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典型批发市场为代表,采集香菇2005年-2008年日交易量、价格与日交易额等资料,研究华北温带地区香菇的供求状况。结果表明,华北香菇市场周年交易量存在明显的冬春供应旺季与夏秋供应淡季的周年变化和"大小年"趋势,季节差价45.23%-52.35%。华北地区香菇市场季节间价格周年变化相对均衡,面对淡季的香菇生产,降低成本与产业化市场组织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对食用菌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以香菇、金针菇、风尾菇为代表,从孢子形态、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以及生理酶活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探讨了Zn、Cu、Ni元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存在着种类及浓度差异;其中Zn的增产效应是显著的;Cu对香菇产量抑制明显,而对凤尾菇有增产效应;低浓度的Zi对提高香菇和风尾菇的质量是有益的,但对金针菇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