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逐步扩大我国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数量,提高其野外生存能力,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25日首次在甘肃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并对其放归与实时监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结果表明,普氏野马生活习性(采食、活动地、饮水、精神、体色及代谢情况)呈现出基本稳定的规律,且屡次出现交配行为顺利产下小马驹,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具备了普氏野马放归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生态直通车     
27匹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 自然保护区放归   2001年 8月 28日上午 11时, 27匹野马在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归大自然。据报道,放归地有丰富的水源,而且梭梭、针茅等植物较多。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成立于 1982年,位于新疆东北部地区。保护区内有 77种野生动物,以保护鹅喉羚和蒙古野驴为主。保护区的基本地形是低山丘陵,面积达 18000平方公里。 预计第二群野马的放归将在明年的 3月进行。   自 1876年野马被发现后的短短 100年间,野马遭受了大规模的狩猎、捕杀,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在全世界 112个繁育中心和动物…  相似文献   

3.
正普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6000万年的进化史,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濒危物种。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生马,其保护工作在我国历来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普氏野马放归地——新  相似文献   

4.
数字     
正甘肃敦煌普氏野马种群扩大到60匹普氏野马原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和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其野生种群于20世纪60年代灭绝。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实施了"野马返乡计划",陆续从欧洲引回普氏野马,在新疆、甘肃进行繁育,并进行野外放归试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西湖保护区是普氏野马适生区,2010年、2012年两年,28匹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3月14日,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北京麋鹿苑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野马。普氏野马是较大的有蹄类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等级;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现存数量仅几百匹。它的体长两米五上下,肩高一米二以上,体重200公斤左右。在自然环境下,每年  相似文献   

6.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6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普氏野马的成功野放,卡拉麦里山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现就其现状进行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普氏野马是世界上唯一保留着6 000万年基因的珍稀马种,被誉为"活化石"。上世纪70年代,新疆普氏野马灭绝。野马重引入及野放工程的实施,对野马种群的恢复和遗传多样性的丰富有着重要意义。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自1986年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野马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行为活动、生理生态、野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野马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截至2018年底,新疆野马  相似文献   

8.
<正>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发现了世界上最后一批野马,取名普氏野马。而在此前,全世界普遍认为野马已经绝迹。普氏野马演化史长达五六千万年,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是地球上唯一存活的一种野生马,其科学研究价值不亚于大熊猫、鸭嘴兽等"活化石"。上世纪末,在欧洲流亡百年之后,野马终于回到它的家乡,并被成功放归中国西部原野。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以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鹅喉羚为代表的有蹄类野生动物栖息地及温带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具有全球重要性,具有建立国家公园的天然优势.对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符合公...  相似文献   

10.
正普氏野马,又名准噶尔野马、新疆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Ⅰ物种。普氏野马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为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动物。1野马的历史分布与变迁准噶尔野马具有6 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是地球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种,它保留着地球上唯一马的原始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们对寄生虫病并不陌生,而寄生虫病对普氏野马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别看小小的寄生虫不惹眼,一旦它进入普氏野马的体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它可天天在野马身体里跑来跑去,吸取营养、释放毒素。各种寄生虫广泛寄生于普氏野马,以多种方式掠夺营养,损害健康,降低野马的动物机能,其中一些寄生虫病除危害成年野马外,还会对幼驹造成一定危害。寄生虫危害严重时会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公元10世纪,西藏的僧人就描述过普氏野马。据《蒙古秘史》记载,在1226年左右,成吉思汗的马曾被一群普氏野马惊翻。100多年前,普氏野马曾成群结队,驰骋在广阔的戈壁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等国的探险队大规模捕猎普氏野马,对其进行圈养。到20世纪60年代,蒙古国野外的普氏野马灭绝了,奔腾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食物的匮乏已经使敏感、羞怯的野生珍稀动物普氏原羚不顾一切地与牧民的家畜争食。普氏原羚,也叫普氏小羚羊,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普氏原羚和藏羚羊一样是中国特有的羚羊  相似文献   

14.
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准噶尔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入附录Ⅰ物种.普氏野马具有6 000万年的进化史,被世人誉为"活化石",是地球上唯一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的物种,具有别的物种无法比拟的生物学意义.野马是生物进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平衡生态作用,对人类寻求生物发展规律、发展生物基因的研究有着极高价值.目前,全世界不足1 500匹,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物种.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首次野马野放活动于2001年8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举行。27匹珍贵的野马在这里冲出圈养的围栏,正式放归自然。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一个对野马实行野外放养的国家。专家介绍,类似的野马放归自然的活动,将在今后逐批继续进行。记者有幸参加了此次野马放归活动并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16.
马胃蝇蛆病在中国新疆地区马科动物中广泛流行,其中的病原体———黑腹胃蝇的感染比例最高。对该地区感染普氏野马、蒙古野驴和当地家马的黑腹胃蝇195条线粒体 COI 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得到了57个单倍型;采用邻接法(NJ)构建单倍型之间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存在6个遗传分化程度较大的簇。结果表明:1)感染3种宿主的黑腹胃蝇单倍型多样性均很高,说明感染同一宿主个体的黑腹胃蝇来自多个母本;2)感染3种宿主的黑腹胃蝇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其中感染野马和野驴的黑腹胃蝇群体基因交流最频繁,说明放归普氏野马种群每年重复感染的黑腹胃蝇主要源自同域野驴;3)当地黑腹胃蝇传播期较为滞后,其传播盛期发生在家马离开以后。  相似文献   

17.
对某些濒危珍稀动物圈养、繁殖、个体的野化及放归野外的工作是许多动物保护工作者的美好愿望。但是这项工作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大型食肉类动物。将圈养动物放归野外的工作,除了动物本身的体质状况需要考虑外,还要考虑诸如圈养动物是否会携带某些病菌到放养地,从而威胁原有野生种群的生存;自然环境中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供给;是否会影响到当地的其它物种的生存;是否会影响当地社区居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承德等19城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准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通化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江西省上饶市、赣州市、景德镇市,山东省日照市、莱芜市,湖南省张家界市,广东省佛山市、江门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宜宾市、巴中市,云南省临沧市,陕西省安康市等19个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此,全国已有137个城市获此称号。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普氏野马距今有6000万年进化史,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野生马。普氏野马的染色体为66个,比家  相似文献   

19.
<正>三个泉野马野放点有三口天然泉眼,是夏季普氏野马主要的水源地和休憩场所。在十几年几乎没有人工补饲的情况下,三个泉现有的20余匹野马的野性恢复得非常好,成为中国第一代野化最成功的群体。本文作者在得知野马产驹7匹的好消息后,决定去三个泉看看,没想到竟有幸当了几天野马巡护员,与当地的工作人员一起亲身体验普氏野马的巡护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普氏野马有6000万年的进化史,原分布在中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和蒙古国一带,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上原有300多种野马中唯一幸存下来的物种。由于种种原因,普氏野马至今无纯野生个体存在。历经40年的人工繁育,卡拉麦里作为野马的故乡,从最初国外引进的24匹野马,已繁育出数百匹野马,平均繁殖成活率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