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可与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联用的化学药剂及复配比例,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Yz菌株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Yz菌株发酵原粉中活菌数,比较不同化学药剂与Yz菌的生物相容性;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复配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以及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甲基托布津、扑海因、百菌清、多菌灵对Yz菌芽孢活性具有保护作用,活芽孢下降率分别为39.70%、39.99%、46.33%、50.42%,显著低于对照;多抗霉素和代森锰锌对Yz菌芽孢活性无影响,活芽孢下降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可用来与Yz丸化种衣剂进行复配。盆栽试验表明,Yz丸化种衣剂与代森锰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复配后,棉花种子发芽率较高,为85.00%~94.98%,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也提高,为63.99%~71.37%。其中,甲基托布津以0.3%和0.5%的比例与Yz丸化种衣剂混配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74.42%、76.58%。[结论]甲基托布津与Yz丸化种衣剂复配效果较好,以0.3%比例复配最佳。  相似文献   

2.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种不同杀菌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研究杀菌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杀菌剂比单剂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3%,极显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较好,2年结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为66.1%。发芽率和出苗率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后能够极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菌的抑杀效应。枯草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在一定体积分数范围内能有效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且随着无菌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孢子萌发抑制率也增大。体积分数为20%的枯草芽孢杆菌无菌滤液,处理后7d抑制率可达78.8%。体积分数为60%时,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菌液对百合枯萎病的发病抑制率达65.3%。且该菌液对百合的生长有一定的促生功效,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百合枯萎病有抑菌和防病作用,且抑菌作用随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草莓枯萎病拮抗菌JM-3的分类地位,并评价其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gyr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进行菌种鉴定,同时采用抑菌活性测定、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JM-3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平板对峙抑制率为57.42%。盆栽试验发现,处理后90天,拮抗菌JM-3固体制剂对草莓枯萎病病情指数的防效为83.02%,高于菌液和多菌灵处理,表明固体制剂的持效性较高。田间试验结果趋势与其基本一致。生防菌JM-3液体和固体制剂处理的果实糖酸比分别为8.88和8.90,显著高于多菌灵处理和对照。可见拮抗菌JM-3对草莓枯萎病具有较高的生防效果,且有助于提升草莓品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菌丝干质量、菌丝生长速率、孢子萌发率等,研究黄柏的乙醇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利用温室盆栽试验评估黄柏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黄柏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质量浓度为32 000 mg/L时对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达到80%以上,抑制中浓度(MIC)为7 530 mg/L。质量浓度为16 000 mg/L的处理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达100%。在盆栽试验中,质量浓度为16 000 mg/L的处理对番茄枯萎病的保护防治效果达73.53%,显著高于常规化学药剂。试验表明,黄柏提取物对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胜红蓟根系分泌物在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石榴枯萎病的作用途径,以胜红蓟土壤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胜红蓟土壤浸提液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石榴枯萎病菌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胜红蓟土壤浸提液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石榴枯萎病菌没有明显的作用。以上结果说明,胜红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控制石榴枯萎病防治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生防菌的生长而起作用,而对病原菌石榴枯萎病菌没有明显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生防细菌与化学杀菌剂复配效果,筛选出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配方组合处理种子,为棉花病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棉花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平板对峙试验筛选拮抗细菌,含毒介质法对化学杀菌剂进行毒力测定,相容性测定筛选出与生防细菌协同使用的化学杀菌剂;评价盆栽试验防病效果。【结果】6种生防细菌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6.69%~79.53%,其中枯草芽孢杆菌KXZ-33对其抑制率最好,为79.53%。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15.840 1、18.018 0、12.794 0 mg/L。KXZ-33与20 mg/L的甲基硫菌灵的相容性最高为90.46%,活菌数为2.18×107 cfu/mL。KXZ-33与10 mg/L多菌灵在7 d防治效果最高为90.5%,28 d下降为27.0%;KXZ-33与10 mg/L甲基硫菌灵协同防治棉花枯萎病7 d防效为87.7%,28 d防病效果为43.7%。【结论】枯草芽孢杆菌KXZ-33种子处理与喷施50%甲基硫菌灵10 mg/L防治棉花枯萎病可以起到提高防效,弥补生防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效不稳定的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生防菌对四种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稻瘟病生防菌(短小芽孢杆菌)对4种主要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进行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此生防菌对4种作物土传病害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0倍生防菌发酵稀释液对4种土传病原真菌--辣椒枯萎白绢病菌、节瓜枯萎病菌、香蕉枯萎病病菌、粉蕉根腐病菌生长抑菌率在41.18%以下,显著低于对稻瘟病菌生长的抑制率(69.85%);生防菌发酵原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6.67%,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倍数的生防菌液对节瓜枯萎病菌的抑制差异不显著,抑制率介于76.34%~84.97%之间。  相似文献   

9.
绿色木霉GY20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绿色木霉对棉花枯萎病菌菌落、生长量及浸染棉花幼苗的抑菌作用,采用绿色木霉GY20与棉花枯萎病菌F12进行平皿对峙培养;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木霉菌的重寄生现象;同时研究木霉菌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对棉花枯萎病菌落的影响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质量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绿色木霉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峙培养中木霉菌株GY20对棉花枯萎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够产生抑菌圈;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木霉菌使棉花枯萎病菌丝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木霉产生的挥发性代谢物质可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落的生长,且其非挥发性代谢物质可强烈抑制棉花枯萎病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质量,并具有热稳定性;盆栽试验证明,木霉菌对棉花枯萎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说明绿色木霉对棉花枯萎病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验证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特设置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每667米2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1千克,棉田枯萎病发病较轻,相对防治效果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微生物菌剂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产酸克雷伯氏菌Rs-5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BCL-8按不同比例复配,研究不同复配组合对棉花的解盐促生作用及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产酸克雷伯氏菌Rs-5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BCL-8按1∶(1~2)复配时,对立枯丝核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应;两者按1∶(1~2)复配浸种的棉花种子的发芽率为86.67%(是对照组的1.49倍),盆栽试验中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60.00%和50.00%,分别是对照组的1.50和1.67倍。[结论]产酸克雷伯氏菌Rs-5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BCL-8按适当比例复配对盐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前期分离筛选获得的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为研究对象,将其制备成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并通过随机质心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微胶囊的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2.05%,氯化钙浓度为1.90%,壳聚糖浓度为0.85%,菌液:海藻酸钠为1∶2.5,经测定其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9.0%以上。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的稳定性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保护剂的条件下35 d后,贝莱斯芽孢杆菌活菌数的保存率为79.91%。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76.00%,相比于未包膜的菌体,应用后防效提升了18.75%,表明微胶囊包膜技术能提升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为今后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方法,对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的提取及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从感染枯萎病的棉花组织中分离培养棉花枯萎病菌,置于不同温度下以不同转速进行培养,获得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6℃、200r/min、72h,菌丝干质量可达3.611g,为大量提取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奠定了基础。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激活蛋白进行提取后,电泳检测发现,在分子量为51kD附近有一条较为集中的电泳谱带。用激活蛋白1 000倍、1 500倍、2 000倍稀释液分别处理2个棉花品种(新陆中7号、新陆中32号)的种子,以清水作对照,检测激活蛋白对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蛋白能够提高2种棉花种子的发芽率、促进胚根生长,其中稀释1 500倍时的促进效果最明显,分别为:新陆中7号发芽率90%,胚根长6.04cm,胚根鲜质量85.78mg,胚根干质量8.89mg;新陆中32号发芽率85%,胚根长5.12cm,胚根鲜质量77.41mg,胚根干质量8.56mg。表明棉花枯萎病菌激活蛋白具有高效的诱导激活活性,为研制低成本的蛋白生物农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草莓枯萎病增效生物复配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5种配比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田间试验测定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各单剂对草莓生长性状的影响和对草莓枯萎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1∶1、1∶2、1∶3、1∶4、1∶5混配组合对草莓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5.311 5、4.008 6、3.570 6、3.350 9、3.218 9μg/ml;5种混配组合对枯萎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2.28、1.77、1.53、1.64、1.11,其中以1∶1增效作用最大。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三种不同浓度混配及各单剂均有促进草莓生长和防治枯萎病的效果,其中高、中浓度处理高于低浓度和单剂处理。药后30 d和80 d测定枯萎病防治效果,高浓度的防效最高为100.00%和93.11%;中浓度的防效为92.49%和86.49%,高于低浓度和各单剂处理;低浓度的防效分别为82.61%和72.42%,高于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但低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结论]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定植后的灌根浓度推荐为1 000~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草莓枯萎病增效生物复配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 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5种配比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田间试验测定20%吡唑醚菌酯·200亿 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00倍液、3000倍液以及各单剂对草莓生长性状的影响和对草莓枯萎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1∶1、1∶2、1∶3、1∶4、1∶5混配组合对草莓枯萎病菌的 EC50分别为5.3115、4.0086、3.5706、3.3509、3.2189μg/ml;5种混配组合对枯萎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2.28、1.77、1.53、1.64、1.11,其中以1∶1增效作用最大。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三种不同浓度混配及各单剂均有促进草莓生长和防治枯萎病的效果,其中高、中浓度处理高于低浓度和单剂处理。药后30 d和80 d测定枯萎病防治效果,高浓度的防效最高为100.00%和93.11%;中浓度的防效为92.49%和86.49%,高于低浓度和各单剂处理;低浓度的防效分别为82.61%和72.42%,高于1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但低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结论]20%吡唑醚菌酯·200亿 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定植后的灌根浓度推荐为10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管碟法测定8种典型生物与化学农药制剂对西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盐酸吗啉胍、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对西瓜枯萎病菌无抑菌活性,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甲基托布津、乙蒜素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抑菌圈半径依次为9.6、7.5、4.8、3.5 mm.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西瓜枯萎病菌的相对抑菌率及EC50,结果表明,多菌灵的抑菌活性最强,持效期大于14d,16 mg/L处理药后14d相对抑菌率仍为100%;其次为生物农药活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其EC50为1.437 2 mg/L,是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7.
黄瓜枯萎病、豇豆根腐病在生产中危害严重,研究生物农药防治该类病害在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研究木霉菌T2562对黄瓜枯萎病和豇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平板对峙试验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T2562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了79.62±0.79%,对豇豆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9.31±1.27%。盆栽试验中木霉菌T2562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4.52±4.31%,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颜色桔梗种子发芽情况的差异,采用不同的种衣剂包衣桔梗种子,以此提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和利用率。通过观察并测定10个产区桔梗种子的外部形态,根据颜色分类考察其含水量、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用不同的种衣剂包衣种子,以此确定优质桔梗种子发芽的标准和筛选一种适合桔梗种子包衣的种衣剂。结果表明,桔梗种子主要分为黑色种子、黄色种子、绿色种子三类,发芽率分别为82.3%~88.3%,50.3%~57.0%,38.7%~44.0%。桔梗种子用B种衣剂T3浓度包衣后,种子在纸床中的发芽率比对照提高约7%,发霉率降低约13%,种子在沙床中的出苗率比对照提高约10%。因此,黑色组桔梗种子最好,而且用B种衣剂T3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生防菌HFW217的种类及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方法 采用16 SrDNA、rpoB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方法,对HFW217进行鉴定,通过温室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HFW217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结果 菌株HFW217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短杆状、有芽孢,其菌体的形态呈短杆状,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loliquefacien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经鉴定该菌是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loliquefaciens。温室和田间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62%和73.18%,防效明显高于多菌灵。结论 菌株HFW217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对棉花枯萎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方法]以采自湖北荆州棉花种植区的新鲜棉花植株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内生菌株的分离,再通过几丁质酶及平板对峙双重筛选对棉花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果]从大田棉花植株内分离出83株细菌,其中6株为几丁质酶产生菌。通过几丁质酶及平板对峙双重筛选,从中获得菌株V-8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拮抗作用最强,该菌株具有较宽的抑菌谱,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等6种重要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棉花根际土壤能稳定定殖,50d后定殖密度达6.2×105cfu/g;对棉花枯萎病的盆栽防效为73.2%。表明内生细菌V-8对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可作为几丁质酶基因克隆的重要材料。[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棉花枯萎病的防治以及充分开发棉花内生菌资源、研制新型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