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的氮肥适宜施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同,施N 144.0、172.5 kg/hm~2时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较不施氮处理和减氮处理提前1~3 d;全生育期也最长,为145 d,较其它施氮处理延长2~3 d。施N 172.5 kg/hm~2和144.0 kg/hm~2时株高、秃顶长、行粒数、千粒重均优于其它处理,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处理间并无差异。施N144.0~172.5 kg/hm~2时玉米籽粒产量为11 578.05~11 818.2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8 764.35 kg/hm~2)增产32.10%~34.84%,不施氮肥处理与施氮处理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氮肥贡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氮肥贡献率的变幅为15.48%~25.84%,施N 172.5 kg/hm~2的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5.84%,从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看,不同施氮量之间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都呈递减趋势,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变幅为19.54~46.53 kg/kg,氮肥偏生产力变幅为65.81~300.57 kg/kg,而高施氮量的农学效益和偏生产力低下,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所以在保证玉米籽粒产量的基础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为17.70~19.54 kg/kg,偏生产力为68.51~80.40 kg/kg。  相似文献   

2.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_2处理),与N_0处理相比,N_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相似文献   

3.
以美玉(加甜糯)7号为材料,设纯氮0、150、225、300、375 kg·hm~(-2)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其鲜穗产量、施肥效益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300 kg·hm~(-2)时,显著提高美玉(加甜糯)7号鲜穗产量和施肥效益,两者均以N_(300)处理最高,比N_0处理增产34.1%和增收30.8%。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生理利用率变化不大。综合考虑玉米鲜穗产量、施肥效益及氮肥利用率认为,美玉(加甜糯)7号合理施氮量范围为225~30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滴灌春小麦根系生理特征对氮肥的响应及其与产量、氮肥利用间的关系,从而为滴灌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5个施纯氮N1(300 kg/hm~2)、N2(275 kg/hm~2)、N3(250 kg/hm~2)、N4(225 kg/hm~2),N5(0 kg/hm~2,对照)水平下小麦根系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新春31号N2处理(275 kg/hm~2),新春6号N3处理(250 kg/hm~2)根系生理特性表现最佳,且新春6号根系生理特征表现较好,其开花期根系POD活性、GS活性、NS活性和拔节期根系活力比新春31号分别提高了0.22%、6.15%、16.12%、8.08%,而新春31号开花期根系MDA含量较新春6号提高了6.94%。新春31号施氮量(275 kg/hm~2)和新春6号施氮量(250 kg/hm~2)虽不是最高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对根系生理特性与产量进一步分析表明,供氮量由225 kg/hm~2增加至275 kg/hm~2时,籽粒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皆会随供氮量的增加有所提高,然而,当供氮量是300 kg/hm~2时,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因此,综合小麦根系的生理指标和产量关系得出最适氮肥施用量为250~275 kg/hm~2,可达到高产与节肥目的,这一模式也体现了滴灌技术节肥高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机采棉地区在适宜的水氮供应下,棉花干物质动态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状况。【方法】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机采棉田,设置不同灌溉量(2 250 、3 450、4 650 m3/hm2)和施氮量(0、300、600 kg/hm2)2个因子,分析不同处理的棉花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及水肥生产效率。【结果】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棉花开花结铃,在干物质积累及花后贡献率上,灌溉量和施氮量二者其中一个因素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影响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及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灌溉量3 450 m3/hm2和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加快,花后干物质的贡献率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在棉花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上,随着灌溉量增加籽棉产量也随着增加,当灌溉量由3 450增加到4 650 m3/hm2时,籽棉产量的增加幅度减小,在灌溉量3 450 m3/hm2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施氮量为N2时,棉花产量最大为7 153.08 kg/hm2。【结论】在不同灌溉量下,随着施氮量增加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提高。但随着灌溉量增加施氮量的正效应将会减少。南疆机采棉田在3 450 m3/hm2灌溉量下,施肥量(纯N)为300 kg/h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棉花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实现棉花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以邯棉559为试材,设氮肥(尿素,N含量46.7%)施用量0(不施,CK)、180、270、360和450 kg/hm~2计5个处理,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且指标值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其中,施氮量≤360 kg/hm~2时增施氮肥效果普遍明显,而施氮量45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条件下,邯棉559适宜的氮肥(尿素)施用量为360 kg/hm~2,该施肥量较为经济,且棉花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单铃重较大,产量和衣分较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中游种植制度的变化,秋玉米的种植面积在逐渐增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待优化,而通过提高种植密度配合氮肥减施,以协同实现秋玉米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效应还有待探讨。为此,以半紧凑型秋玉米品种勤玉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置常规施氮量处理(N_(300),300 kg/hm~2)、减氮30%处理(N_(210),210 kg/hm~2)及不施氮处理(N_0);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常规种植密度(D_(60),60 000株/hm~2)、中密度(D_(78),78 000株/hm~2)与高密度处理(D93,93 000株/hm~2),探讨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秋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形成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与常规种植相比(N_(300)D_(60)),减氮30%(N210)后,增加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冠层光截获率、LAI及干物质积累量,粒重下降不明显,产量显著提高;但由中密度(D78)提高到高密度(D_(93))种植时,冠层光截获率、LAI、干物质积累量、粒重及产量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常规种植相比(N_(300)D_(60)),减氮30%(N_(210))与中密度(D_(78))处理秋玉米的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回收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当提高到高密度(D_(93))种植时,氮素转运效率与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因此统筹考虑提高秋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时,湖北省秋玉米品种勤玉58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8 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可实现增密增产减氮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泾惠渠灌区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为泾惠渠灌区提供合理的灌水施肥运筹方式。【方法】在泾惠渠灌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W_(90)和W_(120),即灌水定额为90和120mm)和施氮(底肥60和120kg/hm~2,追肥0,60和120kg/hm~2,即施氮的底追肥处理组合为N_(60/0),N_(60/60),N_(60/120);N_(120/0),N_(120/60),N_(120/120))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部位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除净积累量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及氮素收获指数外,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低水处理(W_(90))的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处理(W120),其中产量增幅为4.88%~7.44%,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幅为6.15%~18.66%,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19.48%~35.94%。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积累量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籽粒产量表现为N_(0/0)(5 653.68kg/hm~2)N_(60/0)(6 777.71kg/hm~2)N_(60/60),N_(120/0)(7 165.63kg/hm~2)N_(60/120),N_(120/60)(7 376.92kg/hm~2)N_(120/120)(7 659.88kg/hm~2);氮素积累量表现为N_(0/0)(188.97kg/hm~2)N_(60/0)(229.49kg/hm~2)N_(60/60),N_(120/0)(275.23kg/hm~2)N_(60/120),N_(120/60)(310.00kg/hm~2)N_(120/120)(327.40kg/hm~2);当施氮量过高时,继续增加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提高追肥的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及各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其中N_(60/60)与N_(120/0)处理相比,W_(90)和W_(120)灌水水平下籽粒产量分别提高3.92%和4.44%,各器官氮素积累量提高11.43%~27.99%,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8.37%~71.81%;N_(60/120)与N_(120/60)处理相比,各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15.06%~39.63%。【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灌水定额为90mm、底肥施氮量60kg/hm~2、追肥施氮量120kg/hm~2,即W_(90)N_(60/120)为本试验条件下泾惠渠灌区冬小麦的最佳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9.
2014—2015年在河南省信阳市开展氮肥和播种方式对豫南稻茬小麦信麦9号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设置0、150、225 kg/hm~2 3个氮肥水平,撒播和条播2种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有利于信麦9号产量、干物质积累、子粒氮含量的提高。不同的播种方式下,单产均以施氮量为225 kg/hm~2达到最高水平。随氮素供应的增加,植株地上部吸氮量和子粒氮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农学效率、氮素偏生产力、氮素表观回收率等参数呈下降趋势,氮素生理效率呈上升趋势。在豫南稻茬麦区目前的生产水平下,条播处理的施氮量225 kg/hm~2可以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机采棉株型塑造、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分析适宜冀南棉区机采棉种植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60、120、180、240、300、360和420 kg/hm2共8个氮肥施用梯度,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高、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节位、果枝长度、果枝节数、果枝夹角、吐絮率、叶面积指数、透光率、叶倾角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果枝长度和果枝夹角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果枝始节高度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棉花吐絮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其中N3~N8没有显著差异。与不施氮相比,施氮处理可以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降低叶倾角,使冠层有效光截获量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单铃重呈增加趋势,棉花籽棉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N6~N8差异不显著。【结论】氮肥用量会显著影响棉花适宜机采农艺性状,影响棉花株型塑造、群体冠层结构和产量,冀南棉区机采棉的氮肥推荐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烟农0428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济麦21为对照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纯N 0、90、180、24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烟农0428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烟农0428籽粒产量增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烟农0428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济麦2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农0428氮素养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同一施氮量处理相比较,烟农0428氮素养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济麦2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施氮量对烟农0428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合理调控,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对早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施氮量为60 kg/hm~2时产量显著高于施氮量为90、120 kg/hm~2的处理,抗倒伏能力强,同时氮素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均具有显著优势。此外,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建议前茬冬作马铃薯的早稻氮肥减施70%~80%,合理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产量、提高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覆膜栽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Oryza sativa L.)节水灌溉覆膜栽培氮的合理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在淹育型水稻土上开展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育期、经济性状与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明显,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草谷比增大,收获系数降低;施氮超过120 kg/hm~2后,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田间倒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施氮120 kg/hm~2时水稻综合经济性状好,产量最高,单产为9 532.9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达到48.89%和16.50 kg/kg。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合理地进行熟化垫料的大田利用,在相同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猪发酵床熟化垫料不同比例替代化肥(不施肥对照、施化肥、熟化垫料1/2氮量替代、熟化垫料3/4氮量替代和熟化垫料全氮量替代),研究其对小麦当季产量、当季土壤养分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熟化垫料不同替代量下,小麦当季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株高及穗长差异显著(P0.05),产量依次为氮素化肥处理(7 365.3 kg/hm~2)熟化垫料1/2氮量替代处理(7 225.1 kg/hm~2)熟化垫料3/4氮量替代处理(6 293.3 kg/hm~2)熟化垫料全氮量替代处理(5 160 kg/hm~2)不施肥对照(3 676.8 kg/hm~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熟化垫料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熟化垫料替代比例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农学效率则呈现降低趋势。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土壤养分状况以及氮肥利用率,熟化垫料1/2氮量替代可以达到单施化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增密与减氮对秋玉米产量形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长江中游种植制度的变化,秋玉米的种植面积在逐渐增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待优化,而通过提高种植密度配合氮肥减施,以协同实现秋玉米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效应还有待探讨。为此,以半紧凑型秋玉米品种勤玉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置常规施氮量处理(N_(300),300 kg/hm~2)、减氮30%处理(N_(210),210 kg/hm~2)及不施氮处理(N_0);种植密度为副区,设置常规种植密度(D_(60),60 000株/hm~2)、中密度(D78,78 000株/hm~2)与高密度处理(D_(93),93 000株/hm~2),探讨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秋玉米冠层结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形成有明显的互作效应。与常规种植相比(N_(300)D_(60)),减氮30%(N_(210))后,增加种植密度均能明显提高冠层光截获率、LAI及干物质积累量,粒重下降不明显,产量显著提高;但由中密度(D_(78))提高到高密度(D_(93))种植时,冠层光截获率、LAI、干物质积累量、粒重及产量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常规种植相比(N_(300)D_(60)),减氮30%(N_(210))与中密度(D_(78))处理秋玉米的氮素转运效率及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氮肥回收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当提高到高密度(D_(93))种植时,氮素转运效率与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因此统筹考虑提高秋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时,湖北省秋玉米品种勤玉58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8 000株/hm~2,施氮量为210 kg/hm~2,可实现增密增产减氮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宁南旱作区谷子连作施肥对产量、土壤养分变化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_4处理(施氮肥175.0 kg/hm~2、磷肥112.5 kg/hm~2、钾肥90.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产量为8 656.9 kg/hm~2,总吸氮量也最大,比T_3处理(施氮肥125.0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60.0 kg/hm~2)增加了2.6 g/kg,比T_5处理(施氮肥225.0 kg/hm~2、磷肥225.0 kg/hm~2、钾肥120.0 kg/hm~2)增加了4.6 g/kg;T_4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分别为38.57%、49.47 kg/kg、40.49 kg/kg、104.98 kg/kg,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变化趋势是不一致的;施肥明显改变了耕层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在剖面的分布,速效氮含量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缓慢变化,在20 cm土层处,施肥处理的速效氮含量较CK增加了9.96%~26.55%。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南疆机采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施氮量对南疆机采棉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南疆机采棉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以‘新陆中54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4个施氮(纯N)水平,分别为0(N0)、150(N1)、300(N2)和450kg/hm~2(N3)。结果表明,N2、N3处理较N1、N0处理花铃期延长4~8d,N2处理有效增加真叶数、茎粗、倒四叶宽和有效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合理(平均25.15cm),符合机采要求;至盛花期,棉花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净光合速率(Pn)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81和36.32μmol/(m~2·s);N2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大,且向生殖器官转运率最高,为61.02%,增产效果最显著,为36.30%。在南疆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施氮量为300kg/hm~2时,棉花生长优,单株结铃数多,单铃质量大,籽棉产量最高,为5 781.7kg/hm~2,且投入产出比最小,为0.7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中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不同施氮量(250、260和270 kg/hm~2)对还田稻秆氮素的释放量、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250 kg/hm~2和260 kg/hm~2施氮量下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小麦全生育期稻秆的总氮素释放量以及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接种AM真菌对260 kg/hm~2与270 kg/hm~2施氮量下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均显著高于250 kg/hm~2施氮量和空白对照下的。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260 kg/hm~2施氮量+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在施氮量70~210 kg/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至280 kg/hm2玉米产量下降,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适宜施氮量为178 kg/hm2。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并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当季回收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14.1 kg/kg、46.2%和135.2 kg/kg下降至7.4 kg/kg、19.3%和37.6 kg/kg。  相似文献   

20.
于2016~2017年在江苏连云港市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下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地表径流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其产量构成因素;水稻的最适栽植规格为25 cm×13 cm,最适施氮量为300 kg/hm~2;小麦的最适播种量为375 kg/hm~2,最适施氮量为315 kg/hm~2;增加种植密度能够有效降低农田地表径流氮流失量和氮流失率,提高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氮流失量显著上升,氮流失率出现减小的趋势,且作物的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