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岭南园林植物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区具丰富的园林观赏植物资源,岭南园林中对植物的选择运用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分不开的,形成了独特的本土风格。本文通过对岭南园林中运用的植物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岭南园林植物应用具热带性、乡土性、实用性、观赏性、兼容性、开放性及宗教性等特点。并对今后岭南园林建设中植物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岭南山茶花产业的进一步开发,从园林应用角度,通过调查分析,梳理岭南山茶花类群的乡土物种及适宜品种资源;依据其资源特性,从适宜生境、适宜视境、植物组群、花文化的角度,探讨山茶花配置手法及要点,营造岭南地域特色的山茶花景观。  相似文献   

3.
指出现在正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型园林的大好时机,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绿化应大力倡导使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具有3大优越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乡土植物资源丰富.使用乡土植物建设园林可节约资源、保护地方物种的多样性、打造城市的地方特色、构建和谐的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4.
指出现在正是建设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型园林的大好时机,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绿化应大力倡导使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具有3大优越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乡土植物资源丰富。使用乡土植物建设园林可节约资源、保护地方物种的多样性、打造城市的地方特色、构建和谐的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市城市园林植物应用存在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单调,乡土植物应用少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园林苗圃基地建设滞后,种植设计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和不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等。提出了今后温州市园林植物应用需严格贯彻园林绿地系统绿地植物多样性的精神,营建相对稳定、科学合理的特色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建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资源管理系统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植物地域性的含义和特点,通过对使用适生植物和乡土植物两种典型的植物地域性应用方式进行的分析,阐明了在园林建设中应用植物地域性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园林建设中运用乡土植物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市园林植物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800余年的建都史,为五朝古都,又是新中国的首都。城市的特殊地位使我们今天看到皇家园林、寺庙园林与现代园林相互交融,植物应用各具特色。依据北京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园林植物分为乡土植物、传统植物和新优植物三大类型,对不同类型同林植物应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与首都地位相比,北京园林植物多样性依然不够丰富、乡土植物和传统植物生产应用不够普遍、新优植物推广不够广泛等问题。在究其原因基础上,提出应着重挖掘乡士植物资源,保护传统植物资源,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同时继续加强植物引种育种,增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优苗木推广出路.丰富城市植物景观与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仍存在忽视乡村自然环境建设保护的迫切性、植物景观乡土性和地域性缺失、乡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不够等问题,与外国尤其英国、德国存在明显差距。以粤东山区客家乡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提出以乡村山林田、公共建设区和村居房前屋后等植物景观建设为主,在保护乡村自然植物资源和生产性农田生态体系前提下,通过挖掘应用当地特色品种创新发展生产体系,依托当地植被营造乡土植物景观,优化村居植物环境特色,拓展乡村公园格局融入周围自然景观,以构建和重塑美丽乡村园林与自然植物生态体系,凸现地域性植物景观和文化风貌特色。  相似文献   

9.
第21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十香花苑"的建造构思源于广州名园"十香园"。"十香园"以香为媒,充分发挥了岭南地区香花植物的文化内涵。"十香花苑"沿承了"十香园"的文化传统,以10种香花为主题,营造出十大特色庭园。"十香花苑"所选择的香花植物多为岭南乡土品种,植物配置因地制宜,讲究与亭台、假山、水景的组合,力图呈现出多角度的可观赏性,凸显岭南园林文化的文化性、艺术性、乡土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因其能够收纳及净化雨水、解决雨水面源污染及水体存储循环问题。为了丰富江门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化植物多样性,实地调研了江门市41个具代表性园林绿地中园林植物及乡土植物的种类及配置现状,共记录了380种(含种下单位)维管植物,隶属于107科、269属。其中乡土植物有47种,隶属于39科、42属,仅占总种数的12.36%,揭示了乡土植物在江门主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频度过低、品种单一、配置简单等现象,因此亟需加强园林工作者对乡土植物的重视,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针对江门地区生长良好、对城市环境适应力相对较强、尚待开发的乡土植物进行了统计,并初步筛选出了观赏价值较高,具一定抗性且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乡土植物,为江门市主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6.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