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对不同阶段的旅游影响有着不同的认知。本文以竹林生态旅游热点地——蜀南竹海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3项指标变量进行公因子提取,再通过聚类分析及判别分析划分出对旅游发展持不同态度的3类居民,并对其进行了旅游影响感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普遍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尚未形成反对者。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客问卷调查,以便利抽样的方式探讨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相关关系,以指导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的需要。经因素分析得到环境责任、生态关系、游客意愿和居民福祉4个游客环境态度因子,参与互动、积极参与、环境干扰、环境维护和后续保护5个游客环境行为因子。对环境态度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生态观光型、严格生态旅游型和一般生态旅游型3类游客。研究发现:游客环境态度因子与环境行为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游客环境态度类群与环境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出了大力发展可持续旅游、强化景区环境解说和提高游客管理水平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旅游影响和居民感知及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旅游影响和居民感知及态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如今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心和重视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核心期刊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旅游影响感知、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基于居民旅游感知差异的居民聚类分析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作了系统的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运用三方面;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西龙虎山和银殿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随机抽样,针对11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相关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居民自身条件欠缺、社区自然禀赋欠佳和社区与外界关系不顺制约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社区可利用资源、政府行为和保护区留给社区的生存空间等与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提出通过有效劳务输出、发展地方农业经和减少社区居民对限制社区发展因素的负面感知可有效改善保护区周边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外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以及相应的理论运用三方面;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7.
怒江州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生态旅游被广泛认为是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怒江州拥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将是实现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未来几年生态旅游将会成为该区域重点发展的生态产业。因此,摸清高黎贡山怒江片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能够为今后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发展规划和社区发展提供重要参考。2022年8月,调查了政府相关从业者和社区居民2个生态旅游的主要参与和核心利益相关人群对生态旅游的认知情况及对开展生态旅游的态度,怒江州12个州、县两级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185位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对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及贡山县的13个乡镇226户社区居民进行了入户访查。结果显示:85.87%(158/185)的相关管理机构从业人员表示了解生态旅游,50.63%(80/158)的职工能够完全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意义,且87.6%(162/185)的工作人员支持在怒江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能够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概念和意义的社区居民相对较少(占比29.65%,66/226),但对当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大都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8.
在对漓江风景区核心段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墨菲(Peter.E.Murphy)提出的旅游社区发展战略模式,结合漓江风景区的实际情况,从景区商业经营、居民利益分配、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漓江风景区核心段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一方面有助于桂林漓江风景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可为漓江风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西藏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对西藏民族文化及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总结出西藏民族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影响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保护态度的主要原因,对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的6个村寨进行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的各种因子对居民保护态度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村寨对保护区态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N=6,X2=7.98,P=0.04);性别(N=171,X2=7.92,P=0.04)和家庭拥有旱地面积(N=171,X2=8,P=0.04)也是影响保护态度的主要原因;其他因素对保护态度影响不显著.调查社区居民对保护政策的满意度及目前的政策需求认为,落实搬迁,解决土地权属问题,寻找新的经济作物及其种植地点,发展社区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获得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的最主要办法.另外,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护林员待遇,解决公平问题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云南省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公众意识、生态旅游业现状及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等的基础上,提出做好生态旅游规划,一定要保护性开发,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着力培养生态旅游专项人才等措施,以期为促进云南生态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略论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分析了江西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旅游人数的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资金投入、旅游交通、旅游管理等方面剖析了江西的旅游现状;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开发绝特生态旅游资源,运用市场机制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开发环保工艺品,创新管理体制,开发特色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实施省际跨地旅游资源大整合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标准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企业对生态旅游的滥用.文章分析了林芝地区亟需建立生态旅游标准的迫切性,并借鉴国际上生态旅游的认证标准,构建了林芝地区生态旅游标准化发展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丰富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原则、保护内容的论述,提出了对生态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景区人工建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展生态旅游规范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在我国起步不久,从生态旅游资源的界定、调查、评价、规划、开发、管理直至生态旅游环境保育等全过程都很不规范,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结合200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国际生态旅游峰会精神以及国际生态旅游规范化进展,认为我国生态旅游规范化建设可以从寻求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生态旅游认证体系建设和行业标准制定、对利益相关者的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面临的管理体制不顺、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布局不均衡、缺少规划等问题,并就国家层面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单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规划的编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编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Southern Forests》2013,75(3-4):201-206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in forest resources by various stakeholders may result in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value of forest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compared the valuation by international ecotourists and local respondents of the perceived benefits of the Mabira Central Forest Reserv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respondents’ valuation of forest conservation were also investigated. Describing a hypothetical scenario to elicit respondents’ willingness-to-pay (WTP) for forest conservation was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WTP;income ratio was used to estimate respondents’ perceived value of forest conservation. A chi-square (χ 2) test indicat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respondent category (local and tourist) and categories of perceived benefits (p-value = 0.001). The locals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direct-use values while the tourists showed greater interest in the indirect-use values. A Student's t-test showed that the WTP:income ratios of the locals were much higher than for the ecotourists (p-value < 0.001). This implies that the local communities had a higher valuation of forest conservation than the ecotourists.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other factors being constant, the WTP of respondents who perceived direct- and indirect-use value as the most important forest benef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than those who perceived no value by $5.8693 and $0.02628, respectively. The respondents who r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cotourism project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 moderate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WTP compared to those who rated it as low by $6.6908. Over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nefits people derive from the forest either through direct or indirect uses influence valuation of forest conserva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although ecotourismrelated benefits improved attitudes towards forest conservation, ecotourism alone may not be an adequate conservation tool because of the limited support it can provide to the loc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8.
选取广东东源县8个具有代表性旅游景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各种因素,提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对旅游景区了解游客的需求和期望,提升景区综合管理水平与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进而提出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5条原则,最后在生态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产品、基础设施、解说教育系统、人才聘用培训、社区参与等6项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太阳岛风景区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许大为 《森林工程》2008,24(3):32-35
依据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的基本概念,应用生态学、景观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环境和景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对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现有生态资源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太阳岛风景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原则,在原有生存环境的基础上突出游憩休假型风景区的特色,因地制宜,整体综合设计、分地段景观设计,使其在自然生态基础上,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筹,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的良性合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