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阳谷县夏玉米生产实际,从科学选择品种、种子精选及处理、抢茬直播、田间管理、机械晚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夏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技术要点,以指导当地夏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是在不影响下茬作物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从而增加粒重并提高玉米品质的一项省工、省时、简便易行、增产效果显著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是当前安阳市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措施。该文系统阐述了安阳市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以及进一步推广的对策建议,对全面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第二大玉米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7%,年总产量5000万t,占全国玉米产量的35%以上。根据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情况看,普遍存在玉米早收现象严重,造成不必要的减产。综合各地研究表明,玉米适时晚收(苞叶干枯变白,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硬亮)千粒重增加10%~15%,增产玉米50~80kg/667m^2。从黄淮海夏玉米品种遗传、气候条件、光温利用、栽培措施和病害侵染等方面,对玉米适时晚收诸多方面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选择优良品种、种子准备、提高播种质量、施肥、合理浇水与排灌、科学防治病虫草害、防灾减灾技术、适时晚收等方面介绍了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5.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产调查分析和试验研究,针对陕西省关中灌区的生态条件和限制小麦、玉米产量高产的障碍因素,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农艺措施进行统筹调控,从品种搭配、播期调整、群体构建、水肥运筹等方面,总结形成了以“两旱”(小麦早种、玉米早收)为“两晚”(小菱适期晚播、玉米适期晚收)为主体的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是2012年农业部全国100项农业主推技术中,针对黄淮海地区玉米作物的两大技术之一。技术概述夏玉米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内容为选用中、晚熟高产紧凑型玉米新品种(生  相似文献   

7.
紧凑型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紧凑型玉米品种苏玉20、郑单958,实施以机械化播种增密晚收为核心的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使品种配合播期、播量、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栽培措施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组装集成配套,实现夏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规模化,满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一)做好新品种和主推技术推荐工作。结合良种补贴品种推荐,积极认真地做好玉米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荐,为农民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二)加大"夏玉米直播晚收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好玉米粗缩病毒病的综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桦甸市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模式,主要提出适区选用优良品种、大型机械整地、适时早播、增加种植密度、科学施肥、化学药剂除草、及时间定苗、叶面喷肥与化控防倒、防治病虫害、适时晚收等技术,为区域玉米生产达到高产稳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政经信息     
《农家参谋》2008,(10):30-31
农业部在全国大力推广"双晚"技术为抓好今年秋收秋种工作,确保秋粮丰收,并为明年夏粮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向全国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推广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当晚播技术(简称"双晚"技术)。夏玉米适当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增加粒  相似文献   

11.
刘世杰 《河南农业》2014,(19):36-36
<正>当前,河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普遍推广,产量逐年增加,但适时晚收技术却很难得到实施,成为玉米增产的瓶颈。要想大幅度、大面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必须发挥"木桶效应",实施玉米晚收技术。一、玉米收获现状河南省中部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此时,玉米苞叶发黄,籽粒变硬,灌浆完成90%,早收10d左右,减产10%。二、玉米晚收标准玉米成熟后不存在养分向茎秆倒流的问题,只要不影响小麦播种,收获越晚越好。因此,一定要改变早收  相似文献   

12.
蒋向  姚书俭 《河南农业》2008,(23):38-38
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当晚播增产技术(简称“两晚”技术)是一项适用于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的节省性增产技术。该技术能使夏玉米充分利用有限光资源提高单产,冬小麦易于形成高质量群体。节约用水用肥、防止旺长冻害,推厂应用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为打好玉米播种基础,搞好粮食生产,生产总体技术路线是:以选用高产品种为基础,以增加肥水投入为重点,病虫草综防为保证,实现高产高效。根据今年实际情况,玉米播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技术:一、选择优质品种按照总体技术路线,以高产、稳产、优质为基础,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今年以粮饲兼用型品种郑单958为主,搭配种植中科11、蠡玉35、登海  相似文献   

14.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今年玉米灌浆期遭遇阴雨天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灌浆的速度,因此应适期晚收。据调查玉米腊熟至完熟期,每晚收1d,千粒重增加3~4g,也就是说亩增加产量6~8kg,如果晚收7d使籽粒灌浆期延长到48d以上,亩增产可达35~50kg,增收60~80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后期增产潜力,切实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技术措施,因为在玉米收获期正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玉米灌浆的时期。因此,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文章简要论述了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相似文献   

16.
小麦、玉米是濮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收潜力,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收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小麦收获期一般推迟一周左右,玉米播种也相应较晚。为最大限度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推广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增产增效情况:把生产上常用的以玉米苞叶发黄收获推迟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需比常规收获期推迟10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发挥增产优势,夏玉米生产在做好耐密高产品种选用、播前残茬处理、普遍增施钾肥、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科学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落实好“抢时早播”、“密植防倒”、“重追穗肥”、“适期晚收”四个方面的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严锋 《河南农业》2011,(12):45-45
当前,河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普遍推广,产量逐年增加,但适时晚收这个“守株待兔”式技术却很难得到实施。成为玉米增产的瓶颈。要想大幅度、大面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必须发挥“木桶效应”,实施玉米晚收技术。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防早衰促增产一直是玉米生产技术工作的重点,该文回顾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十年来玉米生产防早衰促增产技术进步过程,提出实现玉米增产的想法,为进一步促进玉米生产、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