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氟啶草酮桶混二甲戊灵和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剂防除新疆覆膜棉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2%氟啶草酮悬浮剂与33%二甲戊灵乳油桶混使用以及34%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乳油、38%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在试验剂量下对以龙葵为主的棉田阔叶杂草防效均较高,持效期长,药后60 d株防效为93.9%~100%,优于对照药剂二甲戊灵单剂。但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丙炔氟草胺·二甲戊灵复配制剂对棉花出苗和幼苗生长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盆栽法及田间小区试验测定氯氟吡氧乙酸对反枝苋等阔叶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对姜的安全性,以探讨氯氟吡氧乙酸茎叶喷雾处理防除姜田杂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氯氟吡氧乙酸防除姜田杂草的安全性系数为10. 76,安全性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防除反枝苋等姜田代表性杂草有很好的防效,施药后40 d株数防效为77. 45%~94. 08%,鲜质量防效为86. 65%~95. 02%;姜收获时测产结果表明其具有增产效果。说明氯氟吡氧乙酸防除姜田杂草具有防效高、安全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探讨仲丁灵土壤喷雾处理防除移栽辣椒田杂草的可行性,采用室内盆栽法及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仲丁灵对反枝苋等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对辣椒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仲丁灵防除辣椒田杂草的选择性系数为4.27,安全性好;田间小区试验表明,仲丁灵对反枝苋等辣椒田具有代表性的杂草有很好的防效,施药后40 d的株数防效为84.67%~93.68%,鲜质量防效为88.70%~96.36%;辣椒收获时测产结果表明,除草、增产效果明显。总体可见,仲丁灵对于辣椒田具有代表性的杂草具有防效高、杀草谱广、安全性好等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和论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复配的合理性及三者复配制剂对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var. sativus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油莎豆的安全性,本试验依据除草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并借鉴除草剂防治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作用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藜Chenopodium album 3种杂草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三者混配比例为30∶30∶1时联合作用为增效,为最佳比例。此比例下的36.6%二甲戊·扑·丙炔SC对油莎豆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效,试验有效剂量在1 647.0~1 921.0 g/hm2范围内,对油莎豆出苗、生长较安全;施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防效为91.3%~97.7%。由此可见,二甲戊灵、扑草净与丙炔氟草胺三者联合研制新药剂具有可行性,能扩大杀草谱和应用范围,可用于油莎豆田杂草防控,适宜用量1 647.0~1 921.0 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氟噻草胺、砜吡草唑、二甲戊灵、氰草津4种除草剂单用或两两混用对豫南冬小麦田杂草的封闭化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在河南省信阳市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剂量下氟噻草胺、砜吡草唑、二甲戊灵对小麦安全性较好,氰草津前期对小麦出苗有一定影响,后期可恢复。41%氟噻草胺SC 369.0 g a.i./hm2对看麦娘、雀麦、大巢菜防效均好,药后150 d鲜重防效97%以上,对宝盖草防效差,鲜重防效仅为53.6%。40%砜吡草唑SC 120.0 g a.i./hm2对4种目标杂草防效均好,鲜重防效不低于95%。450 g/L二甲戊灵CS 607.5 g a.i./hm2、40%氰草津SC 540.0 g a.i./hm2对大巢菜、宝盖草防效均较好,鲜重防效不低于92%,对禾本科草防效差,且40%氰草津SC对看麦娘、雀麦的防效显著低于450 g/L二甲戊灵CS处理。不同药剂混合使用,41%氟噻草胺SC 369.0 g a.i./hm2或40%砜吡草唑SC 1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土壤处理除草剂防除花生田杂草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几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花生田主要杂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0%二甲戊灵悬浮剂等除草剂对花生田多种一年生杂草均有好的防除效果,安全性好,显著提高了花生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土壤处理除草剂在鄱阳湖地区直播棉田棉花苗期的应用效果,选择33%二甲戊灵乳油和96%异丙甲草胺乳油开展了田间土壤施药试验,调查两药剂分别在棉花播种前、后施用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铁苋菜为试验棉田的优势杂草种群;各药剂处理均对棉花出苗及生长安全;不同处理间控草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播种前3 d施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对杂草的株防效最高,药后42 d防效为70.53%;播种前3d施用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 mL/hm~2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最高,药后42 d防效为57.15%。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推荐在播种前3 d施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防治鄱阳湖地区直播棉田的杂草。  相似文献   

8.
赵冰梅  朱玉永  王林 《植物保护》2021,47(3):250-255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防除新疆覆膜棉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在新疆南北疆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丙炔氟草胺WP 45~120 g/hm2+33%二甲戊灵EC 742.5/1 237.5 g/hm2对龙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 album、灰绿藜C.glauc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理想,持效期45~60 d,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有一定的防效,但对其生长抑制作用不佳,对榆树Ulmus pumila 苗防效差。50%丙炔氟草胺WP+33%二甲戊灵EC高剂量处理或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对棉花出苗和生长有一定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完善和优化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的田间应用技术,避免和降低除草剂药害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对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烟苗的安全性,开展了田间封闭喷施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制剂用量225、262、300 g/667m~2的处理区均未出现药害;其300 g/667m~2处理在药后30 d对烟田总草的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接近70%,与对照药剂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50 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可用作对照药剂的轮换药剂,参考剂量为262~300 g/667m~2。  相似文献   

10.
吡氟酰草胺属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其与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复配的联合作用及复配剂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田间防效,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了二者复配后的除草活性及联合作用类型,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复配制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效和对水稻的安全性。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后对稗、马唐、异型莎草及鳢肠的活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二者复配的合适配比 (质量比) 范围为 (1~2) : (5~1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于水稻移栽后8 d茎叶喷雾处理,300 g/L五氟磺草胺 ? 吡氟酰草胺 (1 : 5) 悬浮剂对水稻生长安全,且对水稻田稗、异型莎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有良好的防效:在有效成分用量112.5~135.0 g/hm2剂量下,药后35 d,复配悬浮剂对上述杂草的总草株防效和总草鲜重防效分别为93.8%~95.8%和94.1%~96.1%,尤其是显著提高了对较难防除型杂草耳叶水苋及丁香蓼的防效,整体防效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单剂处理及当地常规用药22%苄嘧磺隆 ? 乙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五氟磺草胺与吡氟酰草胺复配能够在扩大杀草谱的同时提高防效,且对水稻安全,可用于水稻移栽田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  相似文献   

1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对大蒜田杂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140-150mL/667m^2,药后140d的防效在81%以上,对防除大蒜田杂草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2.
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生姜上的一种细菌土传毁灭性病害,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且常规化学药剂很难在土壤中起到持续控病的作用,生物防治是其理想的防治方法。为开发对生姜青枯病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生姜根际土壤中分离的一株生防细菌YB-3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以丰富生防菌株资源库。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细菌,对效果最好的拮抗菌株做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生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对筛选得到的优良菌株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在平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率为50.67%,盆栽试验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0.86%;经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YB-3鉴定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YB-3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姜青枯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3.
33%二甲戊灵乳油防治水稻旱直播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2013年采用大田药效试验,研究了33%二甲戊灵乳油对于华南地区早稻和晚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在水稻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使用推荐剂量742.5~990.0ga.i./hm2,能有效防除稗草、千金子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异型莎草、碎米莎草、水虱草等莎草科杂草和尖瓣花等阔叶杂草,在推荐使用剂量内对水稻安全,高浓度处理没有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药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作物促生及防治病害方面极具潜力,为充分发掘姜瘟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评价4株AM真菌对生姜的促生作用和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26%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水剂对花生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掌握最佳使用剂量,对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 6%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水剂234~273 g/hm2对花生田阔叶杂草有明显的防除效果,茎叶喷雾处理15 d对试验地杂草的株防效可达85.7%~94.2%,30 d平均鲜重防效达86.3%~95.0%。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菌毒·霜霉水剂在130、160mL/667m2剂量下,药后7d防效分别为74.04%、79.64%,药后14d防效为82.28%~87.16%,在相同的用量下效果与霜霉威单用相当,且持效期较长,对黄瓜安全,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较好药剂。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的防病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Bs2004菌株对生姜姜瘟、大白菜根肿病和莴苣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Bs2004菌剂可以显著降低生姜因姜瘟导致的死亡率,并使姜苗和生姜分别增产52.5%、51.2%;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效达到52.3%,增产14.7%,显著优于庄伯伯和生石灰土壤处理;对莴苣的增产和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有一定关系,在莴苣生长前期和中期用药可提高对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69.0%,生长后期一次性高浓度用药,莴苣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于2019年1月入侵云南江城县,随后逐步向国内扩散传播,同时为害作物种类也陆续增多。1月份入侵德宏主要为害玉米,4月份为害甘蔗,至2019年9月11日,发现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幼虫混合发生为害生姜。本文介绍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为害程度和生姜的受害症状。草地贪夜蛾为害株率及百株虫量分别为58.4%和42.2头,发生量比斜纹夜蛾高,形成田间相对优势种群。建议准确区分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田间为害情况,有效提供预测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从生姜田土分离的细菌B1 3 0 1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在盆栽条件下 ,B1 3 0 1处理种姜能够有效地防治由茄伯克氏菌引起的生姜细菌性青枯病 ,在种姜带菌率小于 5%的情况下 ,防治效果在75%以上 ;B1 3 0 1可在生姜块茎周围有效定殖 ,并能有效地降低青枯病菌的群体数量 ;也能从老块茎向新块茎转移。B1 0 3 1通过抗菌物质以及竞争作用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除草措施对辣椒地杂草防除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单独施用除草剂、地膜覆盖、除草剂+地膜覆盖不同除草措施对辣椒地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用除草剂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对辣椒地杂草30 d群体株防效分别为68.75%、65.07%,60 d杂草群体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76.50%、82.88%,82.99%、87.35%。白膜覆盖、黑膜覆盖、白膜覆盖+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白膜覆盖+330 g/L二甲戊灵乳油、黑膜覆盖+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黑膜覆盖+330 g/L二甲戊灵乳油对辣椒地杂草30 d群体株防效均达97.00%以上,60 d群体株防效均达96.00%以上,鲜重防效除白膜覆盖+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处理外,均达93.00%以上。综合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除草剂+地膜覆盖均能较好地防除辣椒地杂草,实际生产应用中为减少农药使用可直接覆盖地膜防除辣椒地杂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