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制备出能有效防御黄鳝出血病的三联微胶囊口服疫苗,促进黄鳝养殖业健康发展。【方法】以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为抗原,海藻酸钠为壁材,利用乳化法制备三联微胶囊口服疫苗,然后直接拌入饵料对健康黄鳝进行口服免疫,7 d后进行加强免疫,测定各项血清免疫指标。加强免疫结束15 d后,经腹腔注射3种活菌(1.0×109 CFU/mL)进行攻毒试验,检验三联微胶囊口服疫苗对黄鳝的免疫保护率。【结果】制备获得的三联微胶囊口服疫苗的平均粒径为44.5μm,平均含菌量为4.56×109 CFU/mg。按0.4和0.6 g/kg的剂量口服免疫黄鳝,其血清补体C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平均抗体效价分别为7.5949和11.0651,对应的免疫保护率为60%和65%,且0.6 g/kg剂量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0.4 g/kg剂量组。【结论】制备获得的三联微胶囊口服疫苗能显著提高黄鳝血清SOD、ACP活性及刺激血清补体C3产生,有效抵御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出血病,生产使用时须进行加强免疫,并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表面免疫蛋白(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SIP)微胶囊口服疫苗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免疫效果,将制备的无乳链球菌SIP微胶囊疫苗口服免疫健康的罗非鱼,以注射免疫无乳链球菌灭活疫苗为阳性对照,口服包埋PBS的微胶囊颗粒为阴性对照,分别于免疫后0、7、14、28d取脾脏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脾脏组织中的白细胞分化抗原CD4、白介素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等5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并于第5周进行人工感染攻毒试验,计算无乳链球菌SIP微胶囊口服疫苗对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接种之后,SIP微胶囊疫苗口服免疫组(SIP疫苗组)和全菌灭活疫苗注射免疫组(灭活疫苗组)罗非鱼脾脏中的5种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不同程度上调,且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免疫组(阴性对照组)(P0.05)。在人工感染攻毒试验中,SIP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灭活疫苗组比SIP疫苗组得到了更高的免疫保护率,但两组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IP微胶囊口服疫苗免疫效果好,在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免疫防治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牛大肠杆菌灭活疫苗(K99、F41兼型)的研制与免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离鉴定的兼有K99、F41菌毛抗原的产ST肠毒素的O142血清型大肠杆菌作菌种,制备出菌毛、全菌体和菌毛与菌体混合等3种灭活疫苗。疫苗物理性状良好,接种怀孕母牛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接种疫苗14 d后,抗体效价K99 为4.7~6log2, F41 为2.1~5.5 log2;28 d后K99 为6.5~8log2,F41 为2.6~6.5 log2。产犊后8~10 h,对犊牛口服攻毒800亿菌/mL O142大肠杆菌,结果3种疫苗均能使犊牛获得一定保护,保护率分别为89.1%、55.6%和94.6%,对照组为16.3%。菌毛苗和混合苗免疫效果均优于全菌体苗,K99免疫效果优于F41,两次免疫效果优于一次免疫。现地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证明制备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 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有效控制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离自泰州某规模化养鸭场的大肠杆菌菌株TZY1作为菌种,制备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结果]通过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和动物保护力试验发现自制疫苗无外源性微生物污染,对雏鸭安全性好.对雏鸭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100%,该疫苗的免疫剂量为0.5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免疫保护率达95.1%.[结论]成功制备了鸭大肠杆菌铝胶灭活苗.  相似文献   

5.
用大肠杆菌K88、K99、987P菌株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制备成仔猪大肠杆菌病、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仔猪红黄痢疫苗),以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怀孕母猪,然后对其所产仔猪用发病剂量的相应菌株进行攻毒,同时将连续3批疫苗置2~8℃保存,分别于保存后的不同时间取样进行保存期试验。结果发现,用1.6mL以上剂量疫苗免疫组仔猪的攻毒保护率均在80%以上。通过对免疫母猪所产的1、4、7和10日龄仔猪进行攻毒,仔猪的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说明疫苗免疫产生期为仔猪吸食初乳后24h内,仔猪被动免疫持续期为7d以上。疫苗保存期检测结果显示,疫苗保存27个月后,疫苗的性状检验合格,对怀孕母猪安全,疫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攻毒保护率均不低于80%。因此,确定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6mL,仔猪被动免疫持续期为7d以上,疫苗保存期为2~8℃保存24个月。  相似文献   

6.
鸡球虫疫苗不同免疫途径保护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进行了鸡球虫B-2型疫苗不同免疫途径保护效果的试验。分别通过饮水、拌料、口服3种不同方法免疫,结果显示保护效果不同。其中口服免疫组效果满意,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鸡痘胚体弱毒苗免疫性能的测定,证明该苗能100%保护强毒攻击,其免疫期可达9个月以上,该苗免疫以刺种途径为佳,而滴鼻、口服免疫均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现场使用情况表明该苗是防制鸡痘极有效的疫苗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试验结果,探讨环境因素、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对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效果,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分析如何更好地对猪大肠杆菌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9.
从河北省几个大肠杆菌病较严重的大型鸡场分离到29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符合大肠埃希氏菌的特性。以该菌株为抗原研制了自家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其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保存期及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试验鸡疫苗在免疫后3周到9个月内对大肠杆菌的攻击获得全部保护。疫苗40℃保存15个月,其免疫效力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水产病害是阻碍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渔用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是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最安全有效的措施。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型疫苗,与传统的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保存方便等优点,是疫苗研究的热点,而口服免疫途径具有适用性广、受体鱼应激反应低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免疫方式。本文综述口服疫苗的免疫机制及水产DNA疫苗的研究现状,旨为研究安全、高效的新型口服疫苗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DNA疫苗浸泡免疫预防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ISKNV MCP基因为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DNA疫苗pcMCP,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pcMCP DNA疫苗进行浸泡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cMCP DNA疫苗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Ig M的表达都具有激活作用。免疫后血液中白细胞含量、白细胞吞噬能力和SOD活力都显著提高,14 d时均达到最大。IgM和Mx基因的mRNA表达研究显示,72 h大量表达,96 h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3.05倍和2.02倍。攻毒试验显示,浸泡免疫能够有效保护ISKNV感染的鳜鱼,在第11天,浸泡免疫组的累计死亡率仅为40%,而对照组死亡率都达到了100%,pcMCP浸泡免疫降低了ISKNV感染的鳜鱼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壳聚糖对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gC基因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壳聚糖作为DEV gC基因疫苗(pcDNA-DEV-gC)递送载体,采用肌肉注射和口服单次免疫Balb/c小鼠50µg剂量基因疫苗,并以肌注不同剂量裸质粒组、弱毒组和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分别检测不同疫苗免疫后的细胞、体液和黏膜免疫水平。【结果】肌注壳聚糖疫苗组诱导小鼠产生较肌注裸质粒50µg组和口服壳聚糖疫苗组高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且产生与弱毒疫苗相似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弱毒疫苗诱导体液免疫的能力更强,仅口服壳聚糖疫苗组产生粘膜免疫。【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具有一定的佐剂效应,为获得更有效的DEV gC基因疫苗提供了新策略,但该疫苗的推广应用还有待于对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各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VA5与灭活疫苗混合并制成疫苗。通过常规Bartha-K61株灭活疫苗、含免疫增强剂灭活疫苗和Bartha-K61活疫苗3组免疫效力对比试验,首次免疫后14和35 d对猪进行采血,并且进行中和实验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免疫增强剂能够显著地提高猪伪狂犬灭活疫苗血清中抗体产生,同时能显著提高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IL-2和IFN-γ mRNA表达。交叉中和试验表明,VA5能够显著地提高猪伪狂犬灭活疫苗对伪狂犬流行变异株的中和作用。试验表明,VA5能够显著提升猪伪狂犬病毒灭活疫苗体液与细胞免疫,为研制免疫效果更好的灭活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给8周龄鸡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破坏鸡的法氏囊器官,从而造成鸡的免疫缺陷。在9周龄时,实验组1饲喂增益素,实验组2接种鸡新城疫(ND)油乳剂疫苗,通过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来监测细胞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饲喂过增益素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指数增加的百分数高于仅接种ND疫苗的鸡(P<0.01),说明增益素对感染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鸡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德州市某些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病变的病鸡群中收集腺胃组织进行了病原分离。分离病原通过SPF鸡胚传代可见典型的胚胎病变特征 ,电镜观察 ,可见到直径为 80~ 1 4 0nm、有囊膜及纤突呈冠状排列的病毒离子 ;经 1 %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 ;接种 1 0日龄SPF雏鸡可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征及病理变化 ,并从病变组织中再分离到病毒 ,从而确定该分离株为鸡腺胃型传支病毒。用其制成的油乳剂灭活疫苗 ,可使接种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 ,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鹿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核酸疫苗免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鹿源牛病毒性腹泻分离株CCSYD核酸疫苗体液免疫效果,应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其细胞免疫效果,并与鹿源牛病毒性腹泻分离株CCSYD灭活苗和标准株C24V灭活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鹿源牛病毒性腹泻分离株CCSYD核酸疫苗产生了较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前后免疫应答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么乃全  高云航  张敏  何昭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55-16856
[目的]通过检测猪瘟疫苗免疫后的IFNγ水平探讨仔猪细胞免疫情况。[方法]采用超前免疫和普通免疫2种方法对仔猪进行猪瘟免疫,用流式细胞仪对猪瘟疫苗免疫后仔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分泌IFNγ细胞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进行免疫,仔猪PBMC中分泌IFNγ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多,且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在60日龄仔猪进行第2次免疫后分泌时,IFNγ细胞的比例增加更为明显,而对照组仔猪分泌IFNγ细胞的比例在试验过程中则一直维持较低的水平,这说明猪瘟疫苗能够诱导仔猪体内IFNγ水平升高,间接表明猪瘟疫苗注射后激发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结论]与普通免疫方法相比,采用超前免疫方法能够使仔猪及早地产生针对猪瘟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8.
赵香汝  李寸欣  张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76-7178
[目的]探索奶牛乳腺炎病因及其防制措施。[方法]分析奶牛乳腺的免疫学机制,总结乳腺炎发病的原因,并提出奶牛乳腺炎的综合防制措施。[结果]奶牛乳腺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学机制。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采取加强卫生管理、实行干奶期治疗、疫苗免疫、选育高抗乳腺炎病的奶牛品种等方法进行防治。[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关玲敏  姜新  田冬梅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90-4391
[目的]探究云芝多糖对鸡新城疫体液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云芝多糖以肌肉注射、口服和稀释疫苗滴鼻点眼3种方式配合鸡新城疫克隆30疫苗免疫7日龄雏鸡,首免10 d后进行第2次免疫,并分别于首免后第5、10、18、25、30、40、70天测定其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结果]3种作用方式下的云芝多糖均具有明显增强体液免疫效果的作用。其中,以口服免疫组的抗体水平上升得最高,持续时间最长,但其用量较大;注射组抗体产生最快,但持续时间比口服组略短。滴鼻点眼组的抗体效价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云芝多糖能大大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