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接2015年第8期)3.酰胺醇类酰胺醇类又称氯霉素类抗生素,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属于广谱抗生素。氯霉素系从委内瑞拉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获得,是第一次可用人工合成的抗生素,现已禁止使用。氟苯尼考为动物专用抗生素。本类药物不可逆地结合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受体部位,阻断肽酰  相似文献   

2.
蛭弧菌是一种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对诸多水产动物病原菌具有吞噬和裂解作用。蛭弧菌能够预防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改善养殖环境以及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免疫力。养殖刺参的疾病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利用蛭弧菌可以预防刺参疾病的发生。关键词蛭弧菌水产养殖刺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水生养殖动物各种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为各种病害造成的水产养殖经济损失在500亿元以上。抗生素是控制细菌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有效药物,养殖户为降低感染发病率,提高效益,习惯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生素。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极为严重的国家,不仅滥用于人体,还滥用于畜牧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定点监测与发放调查表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004~2008年连续5年对湖南省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共监测到28种水产养殖动物发生30种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湖南省水产养殖的主要疾病,6~9月是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连载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全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监测结果,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占全部水生动物疾病种类的48.0%以上,水产养殖动物受到细菌性疾病的危害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超过全部病害经济损失的50.0%以上。应用抗生类药物控制水产养殖动物各种细菌性疾病,依然是国内外通行的对策。面对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病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8,(3):84
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日益严重,要想养殖顺利进行,就要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必须进行有效控制。水产动物病害主要是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和水质恶化对水产动物产生的危害。目前的主要控制手段还是使用鱼药。但是许多药物在水产养殖中是禁用的,其中还包括一些水产国标药品,而且还有很多鱼药对水产养殖品种还未做过临床试验,无法确定是否能用。而且药物产品的使用对养殖水体和水产品都会造成污染和残留,因此,我国对养殖水体和水产品的药残也做了严格的规定(见表1和表2)。为了有效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必须寻求新的高效低毒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水产养殖过程中发生疾病,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会产生抗药性细菌,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给人类食品的安全造成隐患。最近研究动向,人们已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调动或激活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以达到预防和抵抗养殖动物疾病的目的。目前通过提高水产动物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疾病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免疫增强剂按其功能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强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另一类是增强由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利用免疫增强剂预防、控制疾病,当前在水产养殖上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细菌进化发展的结果,是细菌适应性的表现,但它却给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带来威胁。本文首先综述了水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质粒介导的水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基因、细菌耐药性遗传学机制等;其次,从病原菌耐药性会导致水产疾病流行爆发和水产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水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危害;最后,从合理、规范用药,加快水产疫苗和新型抗菌药物替代品的研制与应用,加强水产动物致病菌耐药性监测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水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的各种疾病不断发生并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细菌对抗生素类鱼药耐药性增强,通过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养殖生态系统,防治疾病,控制和减少爆发性病害的发生,发展有机水产品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由stolp等1962年在德国土壤中发现,并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此细菌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蛭弧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由于能裂解多种细菌以及特殊的生活方式,被认为是自然净化的生物因子之一。蛭弧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本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蛭弧菌在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效果,为水产动物疾病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蛭弧菌购买于荣昌县西部兽药饲料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说明了光合细菌在优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增加水产动物幼体的增重率和成活率、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对水产养殖业的巨大影响和其自身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噬菌蛭弧菌是一种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对诸多水产动物病原菌都有吞噬作用。养殖刺参的疾病以细菌性病害为主,利用噬菌蛭弧菌可以预防刺参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首先,就是所谓的"治病先杀虫"。现在许多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业者在采用药物防治疾病时,无论水产动物发生的是什么疾病,一律首先要使用杀虫类药物。这种做法无疑从根本上背离了"对症用药"的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如果水产养殖动物患的就是由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那么,使用杀虫药物对这些病原体是几乎没有作用的。滥用杀虫药物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对于已经患病的水  相似文献   

14.
氯霉素类药物因具有吸收良好、价格便宜、抑菌性强和体内分布广泛,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疾病防控。本文主要介绍了氯霉素类药物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氯霉素类药物的特点、作用机理、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体内分布、体内代谢研究和体外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为氯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免疫刺激剂(immunologic stimulant)是指能够调节动物免疫系统并激活免疫机能,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的一类物质.近年来,国内、外均开展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水产养殖动物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免疫刺激剂用于预防使用化学药物难于奏效的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和细菌性疾病.本文在简要叙述水产动物的免疫防御机制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预防的免疫刺激剂种类、特性和水产用免疫刺激剂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细菌性疾病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危害种类多,鱼虾蟹贝等海淡水养殖动物都有发病;流行性广,不分季节、不分养殖模式,因此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威胁着水产动物养殖的健康发展。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已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我国水产动物疫苗研究和产品应用远远滞后于产  相似文献   

17.
各种寄生虫是水产动物体内、外常见的,有时候还可能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的现象发生。从我国渔药生产和销售数量来看,杀虫药约占据着渔药的1/3左右。近年来,由于杀虫药物在水产养殖中被滥用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水产动物寄生虫的耐药性增强,导致寄生虫病发生时药物的杀虫效果很  相似文献   

18.
《水产学报》2001,25(6)
20 0 2年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暨展览会是世界水产养殖学会发起的国际性年度会议。该组织在全世界有来自世界 94个国家的 4 0 0 0多个会员 ,该会于 1999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及 2 0 0 0年在法国尼斯举行的年会上 ,均吸引了全世界近 30 0 0名水产养殖专家参加学术会议及近 2 0 0家企业参加展览。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发祥地 ,也是目前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第一大国 ,在我国举办“2 0 0 2年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暨展览会”的目的在于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国水产养殖的科学家、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的交流 ,进一步宣传我国水产养殖的成就 ,了解和学习世界先进的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品种的老化和退化,水产动物疾病的频繁发生,养殖水体环境的日益恶化,这三大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以投饵为主的养殖模式,残饵、粪便、死亡生物的残体、养殖池塘底物的沉积物、氮(N)、磷(P)等富营养因子排入水体,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要量(COD)、生物需要量(BOD)严重超标,使水体日益严重恶化,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发生。据报道,人工投饵输入虾池的氮占总输入的氮的90 %左右,其中仅有1 9%转化为虾体内的氮,其余的62 %~68%的氮积累于虾池底部淤泥中,此外有8%~1 2 %以悬浮颗粒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WTO后,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水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由冻虾仁引起的“氯霉素事件”,给广大水产养殖者的环保意识敲起了警钟,国家已明令禁止了氯霉素等十八种药物在所有食品动物中应用,寻求高效、无毒、无残留的杀菌药物是广大养殖者期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