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不同采摘期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期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摘期,为适时采收库尔勒香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生长势相近的香梨树,8月20日开始取样,每隔10 d取一次样品,共取样6次,测定其各项品质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随着采摘期的推迟,果实水分含量和硬度逐渐下降,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及总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形指数及可滴定酸含量不断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可以选取水分含量和平均单果重两个指标为库尔勒香梨优良品质性状的综合指标.不同采摘期库尔勒香梨品质排名顺序由大到小为:9月29日>10月9日>9月19日>9月9日>8月30日>8月20日.[结论]库尔勒香梨最佳的品质采摘期为9月29日(花后178 d).  相似文献   

2.
刘东柱 《世界农业》1990,(10):33-35
随着柑桔鲜食消费量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贮藏果品保鲜和风味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柑桔果品采收、贮藏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一、采前处理与采收指标 桔柑果实在采收以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控制落果并能延长果实的采收日期。西欧国家认为,采前在葡萄柚果实显色时,喷施GA_3和2,4-D延长了果实的采收日期,GA_3+2,4-D混合施用延迟了过熟色泽的发生并减少了落果。  相似文献   

3.
1 贮前准备1.1 采收和包装采收的标准为:果实变为深红色,果点明显。采收过早,果实小,成熟度差,涩味浓,而且由于角质还没形成,在贮藏中容易失水;采收过晚。会大量落果,造成损失,同时,过分成熟果肉松软,果实衰老快,缩短贮藏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  相似文献   

4.
<正>每年8~9月,是苹果、梨、葡萄、晚熟桃和早熟柑桔的采收盛期,此期抓好果园管理,可确保产高质优。一、适时采收采收过早,果实没长到应有的大小和重量,营养物质没转化应有的含量,肉质不具备应有的风味,严重降低产量、品质和效益;采收过晚,加重采前落果,果实不耐运输和贮藏,同样降低品质和收入。就地鲜销的,以九成半熟最佳;运往外地鲜销的,以九成熟为宜;用作贮藏的,以八成半熟为好。苹果成熟度的标志:红色品种色泽鲜艳,黄色品  相似文献   

5.
高洁 《河北农业》2016,(4):48-49
正枣树中后期从时间上划分,大体上从8月份开始到采收前,这段时间的管理重点主要是以促进果实增大,减少采前落果,减轻裂果,提高果品品质为主。一、喷施萘乙酸减少落果果实生长中、后期喷施1—2次10—2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可有效地减少采前落果,由于萘乙酸对枣果脱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由于它可以延迟纤维素酶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阻止离层产生,所以可抑制枣果脱落。近年来,枣农使用萘乙酸防落果时间提前,甚至于加大使用浓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熟度香梨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库尔勒香梨果实为试材,分三个不同的采收期,在室温(20~25℃)下贮藏,研究其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采收期的香梨在贮藏过程中都出现呼吸高峰,呈现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晚采收(9月17日)香梨果实的呼吸峰较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实硬度下降较大,果实硬度在采后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小.果实叶绿素含量随采收期的推迟而下降,在室温下贮藏叶绿素分解很快.三个采收期的香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近,在贮藏过程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软枣猕猴桃果实最佳采收期,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期提前20d照样能够后熟软化,采收期越早,成熟软化所需时间越长,贮藏品质越差,但上市时期不发生变化。软枣猕猴桃果实在从常规采收期(下早霜前)前5d开始果实增重缓慢,接近最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但与其他采收期的果实相比,进入软化期和腐烂进程基本一致,因此,从果实的品质角度考虑应从9月25日开始,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7.2%开始采收为宜。为了流通运输的需要可适当提前采收,但品质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疆库尔勒市、阿克苏市和甘肃酒泉市3个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生育期糖酸含量的差异,研究果实生育期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香梨的品质调控和合理采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花后100~150 d(2次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库尔勒香梨果实,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和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糖和苹果...  相似文献   

9.
早、中熟苹果果实成熟期的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吉林农业》2004,(11):15-15
目前生产上栽培的早、中熟苹果品种果实多为绿色,即使着色品种着色亦不佳,且早、中熟苹果品种都有采前落果现象,果农难以把握适宜的采收期。采收期的早晚对早、中熟苹果果实的产量、品质有很大的影响。采收过早,产量低、品质差;采收过晚,果肉松软发绵,落果加重。确定苹果适宜采收期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当核桃的青果皮由绿变黄、部分果皮顶部开裂、容易剥离、种仁饱满、幼胚成熟和子叶变硬时,为核桃最佳的采收时期。此时果仁的风味浓香,品质最佳。一、采收核桃的采收方法有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两种方法。前者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果实成熟时,用竹竿或带弹性的长木杆敲击核桃所在的枝条或直接击落果实。人工采收时应该从上至下,从内向外顺枝击打,以免损伤枝芽而影响来年产量。机械采收的机具包括振动落果机、清扫集条机和捡拾清选机,其作业程序是先用振动落果机使核桃振落到地面,再由清扫集条机将地面的核桃集中成条,最后由捡…  相似文献   

11.
套袋对皮胎果果实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同套袋时间、袋种和去袋时间对果实的影响不同。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包括果实的色泽、果形果个、果面光洁度;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包括果皮果肉组织结构、维生素C含量等。套袋影响果实的耐贮性,同时套袋可降低病虫对果实的侵害。  相似文献   

12.
为丰富天津市果品市场,延长供应期,进行了树莓新品种的引种和设施栽培,研究了不同栽植地区(天津市北辰区和蓟县)的红树莓和黄树莓的果实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贮藏特性。结果表明:红树莓果实的单果重、果实横径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加。从未成熟的白色期到完全成熟的深红期,平均单果重从14.41g增加到25.91g,后者是前者的1.8倍;果实横径从14.20mm增加到17.25mm,增加了3.03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6%增加到了9%,增加了3%。同一成熟期(深红期)的红树莓果实单果重约是黄树莓的1.7倍;红树莓果实横径是黄树莓的1.13倍;红树莓可溶性固形物最大值为9%,也略高于黄树莓的8%。在4℃低温贮藏时,红树莓果实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腐烂率逐渐增加,贮藏到第3天时腐烂率增加了50%,贮藏到第7天时腐烂率达到100%。在粉红规采收红树莓果实,贮藏期最长,但可溶性固形物较低。应在果实粉红期至鲜红期之间采收。  相似文献   

13.
水果农产品微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果农产品微营销策略进行分析,以基于微营销的运营方式展开研究,以水果农产品为销售实体,探究有关水果农产品的销售现状,结合微营销进行研究探索,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访,综合分析结果,了解水果农产品在微营销中的优、劣势,对现有的水果农产品微营销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探索出更加可行、更能创造经济价值的微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连续3a对苹果梨开花物候期及花期霜害调查,发现长果枝上花芽比短果枝的花芽晚开放8d左右。花期霜冻长果枝明显轻于短果枝。据此,冬剪时采取留两套枝,霜后复剪定果,就可保证在有霜或无霜年份树体的适宜负载量,并使其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日灼病是一种由高温强光诱发的植物生理性病害,每年会给北方落叶果树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科学合理的日灼防治是果树优质丰产的重要保证.系统综述了以苹果为首的北方落叶果树果实日灼病研究进展,包括果实日灼的主要类型和症状、日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生理分子机制、目前生产上主要的应用防治措施,同时对未来果树日灼病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果实日灼病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悬铃木成熟球果及果毛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悬铃木成熟球果外部由小坚果及其基部的果毛组成,内部为头状花序的花托.球形花托表面有一层网状结构,其上着生小坚果及部分果毛,内部为花托的木质部分.果毛分为长直毛和齿状分枝毛,表面光滑,每根果毛都由若干个节组成,每个节为中空管状结构,管的外径约33μm,内径约23μm.果毛基部为短节组成的扁平管,中部为长节组成的圆形管,端部为尖刀状或分枝状.  相似文献   

17.
18.
果袋透光性对晚西妃桃裂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晚熟桃品种晚西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晚西妃果实裂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有效地降低果实裂果率,7种果袋套袋的果实裂果率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套袋后果实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但不同果袋之间差异不显著;套袋果实花青苷含量高于不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除了3号袋(外表面淡土黄色蜡纸,内层白色蜡纸)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糖酸比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综合来看,在所选用的7种果袋中,以外层表面褐色里黑色,内层白色蜡纸的果袋(5号果袋)在降低果实裂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9.
疏果和套袋是果树生产中提高果实品质常用的农艺措施,蓝莓疏果和套袋技术研究目前未见报道.为探究疏果与套袋对蓝莓果实生长及品质是否有促进作用,以南方广泛推广的南高丛品种密斯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程度疏果及是否套袋对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果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硬度、纵径、横径,同时提升了果实的内在品质.疏果率为40%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青素含量最高;疏果率为60%时,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最高.套袋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降低,但果袋高温导致日灼果和烫伤果等问题.综合考虑蓝莓果实品质评价指标,以40%疏果率和不套袋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留果量对杏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中主栽品种金太阳杏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疏果处理,研究其与果实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而找出保持较高经济效益的最适宜的留果量。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园盛果期金太阳杏合理的果间距为5~10 cm;而观光采摘园由于顾客需求的果实品质较高,因此一般果间距控制在15~2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