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明确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的敏感性,为稻瘟病菌的抗药性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从福建将乐、沙县、宁化、建阳、南靖、上杭6个地区采集分离的116株稻瘟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析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的敏感性及其相关性,建立供试菌株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图,确定其敏感基线。【结果】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对供试稻瘟病菌菌株的EC50分别为0.001 2~0.012 8,0.209 8~0.632 3,0.196 8~2.273 0和0.217 6~0.616 1 μg/mL,EC50平均值分别为0.004 7,0.361 9,0.812 4和0.427 9 μg/mL,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最敏感,其次为戊唑醇、多菌灵和丙环唑。不同地区稻瘟病菌菌株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稻瘟病菌菌株对同一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敏感性频率分布的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福建省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均为连续性单峰曲线,且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分别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和多菌灵对供试菌株的EC50平均值(0.004 7,0.361 9,0.812 4和0.427 9 μg/mL)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田间菌株的抗药性监测。供试稻瘟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与戊唑醇、丙环唑、多菌灵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4种杀菌剂对福建稻瘟病菌的敏感性依次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多菌灵>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可作为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杀菌剂,并与戊唑醇、多菌灵和丙环唑轮换或混合使用,避免或延缓稻瘟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为三环唑的科学使用及抗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云南省部分稻区的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供试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抑制中浓度(E氏值)在41.284 9~72.722 4 mg/L,不同地区菌株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最敏感的是大理地区菌株,其EC.平均值为49.004 3 mg/L,最不敏感的是宜良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65.000 4 mg/L,二者相差1.33倍.[结论]大多数菌株对三环唑表现敏感,但也出现低水平抗药性的群体,采用三环唑防治稻瘟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华  李苹  柏连阳  刘祥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79-17280
[目的]明确湖南省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抗药性。[方法]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方法,对来自湖南省5个不同地区160份稻瘟病菌标样中的98个纯菌株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结果]稻瘟灵对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平均抑制中浓度(EC50)有很大差异。敏感菌株的平均抑制中浓度,邵阳菌株为10~20 mg/kg,怀化菌株为20~40 mg/kg,常德和郴州菌株均接近50 mg/kg,永州菌株接近40 mg/kg,抗性菌株平均抑制中浓度均大于50 mg/kg。[结论]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已产生一定抗性,抗性菌株抑制中浓度约为敏感菌株的1.25~5.00倍。  相似文献   

4.
吉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基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吉林省8个水稻产区分离获得的102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109mg·L-1,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3.0913mg·L-1。多核菌株EC50范围为0.0109~0.2023mg·L-1,双核菌株EC50范围为0.2956~3.0913mg·L-1。供试多核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多核菌株的EC50平均值(0.0630±0.0388)mg·L-1作为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基线。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与多核菌株之间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稻瘟病菌对三环唑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4年测定了源于贵州省25个县(市)的16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各菌株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EC50最大为128.14μg/mL,最小为21.93μg/mL,相差倍数为5.7063倍。各地区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六盘水地区、遵义地区、黔南地区菌株的敏感性相对较差,平均敏感性EC50分别为79.61、75.80和75.72μg/mL。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水稻稻瘟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贵州省开阳、桐梓和黄平县水稻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和春雷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地水稻稻瘟病菌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黄平县水稻稻瘟病菌对三环唑、咪鲜胺、春雷霉素的EC50值为最大,表现均为最不敏感;桐梓县水稻稻瘟病菌对4种供试杀菌剂的EC50值为最小,表现均为最敏感;开阳县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表现为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用阿米西达对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毒力作用进行了测定,其中阿米西达的嘧菌酯含量为25%,供试水稻稻瘟病菌93个.实验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对水稻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3个供试稻瘟病菌菌株EC50值2.18 ~11.3μg·mL-1,抗药性监测的敏感基线值为4.64μg·mL-1.在药剂浓度为...  相似文献   

8.
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MIC的测定及菌株产黑色素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三环唑抑制黑龙江省116个稻瘟病菌菌株黑色素化的MIC值、黑色素合成量及三环唑抑制菌丝黑色素生物合成的有效中浓度(EC50-H),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菌株产黑色素的能力差异较大,产黑色素能力最强的菌株与产黑色素能力最弱的菌株的黑色素产值相差7.26倍。从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黑色素合成来看,绝大多数供试菌株对三环唑表现为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施保克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30个稻瘟病菌菌株对施保克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菌株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最敏感的是双鸭山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40 81 μg·mL-1;最不敏感的是鸡西地区菌株,其EC50平均值为0.064 89 μg·mL-1;同时,确定稻瘟病菌对施保克敏感性基线为0.049 17 μg·mL-1.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集自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地区的2株禾谷镰刀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18HX2-1和菌株17LH01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己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均有差异,菌株18HX2-1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多菌灵的敏感性高于菌株17LH01,菌株17LH01对己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敏感性高于菌株18HX2-1。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多菌灵对2株菌株的EC50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及配比对赤霉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对25种杀菌剂抑制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效果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25种杀菌剂中40%灭病威胶悬剂、40%多菌灵胶悬剂、30%纹霉净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超微粉剂、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为高效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粉锈宁乳油等7种药剂是中效药剂;其余12种为低效药剂。对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混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优化混合比例的研究表明,在抑菌率大于80%的约束条件下,3种药剂的任意两种混合共有27种优化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棉花立枯丝核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甲基立枯磷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42 mg/kg,其次为多菌灵,EC50为0.044 mg/kg.相关分析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9种化学药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含毒介质法测定了9种化学药剂单剂与复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阿米西达、金阿普隆对禾生腐霉(Pythium graminicola)的毒力较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是0.57 mg/kg和0.58 mg/kg;满适金与敌委丹对禾生腐霉也有较强的毒力。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毒力较强的药剂是适乐时、满时金、多菌灵、敌委丹,其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是0.03 mg/kg、0.30 mg/kg、0.56 mg/kg和0.89 mg/kg。用上述药剂处理玉米种子,对玉米茎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以敌委丹+金阿普隆(拌种)效果最好,防效为68.96%,其次为多菌灵+金阿普隆(包衣),其防效为58.62%。  相似文献   

14.
蔬菜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翔  黄义彬  李卿 《农技服务》2010,27(4):470-471
建立了蔬菜中多菌灵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样品以乙睛萃取,分取一定体积后氮吹,用pH值7.0的高纯水溶解,再经Oasis-MCXSPE小柱的净化和浓缩后上机检测。以安捷伦公司生产的EclipseXDB-C18柱(粒径5μm,4.60mm×250mm)进行分析,流动相(V磷酸盐∶V乙睛=76∶24),流速为1.0ml/min,波长282nm。蔬菜样品中多菌灵的平均回收率为93.4%~98.1%,相对标准偏差(RSD)≤3.85%,方法检出限为0.01mg/kg。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菌田间菌株对多菌灵 (MBC)敏感性表型呈多样性,在所检测的菌株中有 MBCS、MBCLR、MBCHR和MBCVHR表型.而对乙霉威 (DIE)则只检测到 DIES和DIEHR表型.MBC和DIE之间存在典型的负相关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6.
2002年5月在川西平原4个地区:蒲江大兴、邛崃卧龙、双流黄水和邛崃固驿,从油菜病株茎杆上采集菌核,经分离和鉴定,共得到373个菌株进行菌丝生长速率、对多菌灵敏感性、菌丝融合群和遗传多样性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川西油菜菌核病菌群体结构呈地域间和田块内的分化。病菌群体由遗传背景不同的8个亚类组成,而8个亚类的分布呈明显的区域性,不同地点同一田块内核盘菌株分属1(邛崃固驿)至4个(邛崃卧龙)亚类。各亚类由属于多个菌丝融合群的菌株组成,不同地点仅个别菌株属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呈较大差异,各采样地点菌株平均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生长速度较快的284个菌株对多菌灵普遍敏感。  相似文献   

17.
茎腐病是目前兜兰商品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首次对广东兜兰栽培过程中的茎腐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导致兜兰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选用15种杀菌剂对该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恶霉灵、普菌克、福窑福锌、妙丹和咪鲜胺8种药剂在使用浓度为500mg/L时,对该菌的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而且咪鲜胺对该菌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EC50值为0.08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从我国芒果主产区分离获得的89株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期为葡萄座腔菌引起的芒果病害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海南、云南、四川、广东和福建芒果主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进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测定,并利用DPS 9.01和SPSS 20分析供试菌株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结果】供试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对咪鲜胺的EC50介于0.0048~38.5037 mg/L,平均值为2.8637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8021.6倍;对苯醚甲环唑的EC50介于0.0147~8.8935 mg/L,平均值为1.1761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605.0倍;对吡唑醚菌酯的EC50介于0.0195~145.0578 mg/L,平均值为8.1939 mg/L,最大EC50是最小EC50的7438.9倍。采自不同芒果产区的芒果葡萄座腔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采自广东的菌株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平均EC50最大,分别为8.1127和15.7240 mg/L,采自四川的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平均EC50最大,为1.6730 mg/L。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其中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菌株对3种杀菌剂的平均EC50均高于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和新壳梭孢属(Neofusicoccum)菌株的平均EC50。【结论】采自我国不同芒果产区的89株芒果葡萄座腔菌菌株对苯醚甲环唑较敏感,咪鲜胺次之,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最低。供试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合理混合或交替施用。不同来源、不同属的芒果葡萄座腔菌对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区域及病原菌种类合理地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9.
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显示,EC50处于0.206 7~9.066 5 mg/L之间,平均为3.883 6±2.097 9 mg/L,与甲基硫菌灵对5个野生海棠菌株的EC50平均值3.041 3±0.296 5 mg/L无明显差异。正态检验表明,7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符合近似正态分布,山东省未出现产生抗药性的苹果轮纹病菌菌株,EC50平均值3.883 6±2.097 9 mg/L可作为苹果轮纹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2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一辛基代二亚乙基三胺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一辛基二亚乙基三胺的浓度为100mg/L时,对小麦根腐病菌、葡萄白腐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89.95%、100%。当浓度达到200mg/L时,对番茄绵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也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79.86%、100%。化合物对番茄绵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葡萄白腐病菌都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81.68mg/L、24.45mg/L、90.63mg/L和44.00mg/L。对柑橘炭疽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10.46和262.69mg/L。与对照药剂多菌灵相比,对番茄绵腐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81.68mg/L、44.00mg/L和93.74mg/L,大大优于多菌灵的4.96×108、1.37×105和551.0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