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65Zn 示踪技术,研究了微量元素锌在植物- 土壤中的吸收转移及再利用。结果表明:无机态65Zn 施入不同类型的土壤(正常土和缺锌土) 后,植物( 玉米) 对65Zn 的吸收利用率差异极显著,分别为2-04 % 和2-74 % ,有88-84 % 65Zn 残留于土壤和8-77 % 65Zn 淋失。残留于土壤中的65Zn 只有0-14 % 被下茬作物(大麦) 再利用,而大部分则不被根系吸收利用。本文对微量元素锌肥的安全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应用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子交换平衡法测定了Cd、Zn为单一离子及复合存在时,土壤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与Cd、Zn的络合稳定常数及配位数。结果表明,Cd、Zn 为单一离子时,HA-^109Cd(^65Zn)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配位数均大于FA-^109Cd(^65Zn)络和物稳定常数与配位数,而HA(FA)-^65Zn的稳定常数与配位数大于HA-^109Cd。^109Cd、^65Zb为复合体系共存与单一存在相比较,HA(FA)-^65Zn络合物稳定常数与配位数有明显的提高,HA(FA)-^109Cd络合稳定常数与配位数则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说明,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用大分子的腐殖酸较小分子的腐殖酸更能有效地降低重金属元素的植物有效性,Zn污染土壤上施用腐殖酸较Cd污染土壤上施用腐殖酸更能有效地降低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而Cd、Zn复合存在时与单一离子存在时相比较,施用腐殖酸将增加Cd污染的危害,而减少Zn污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及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铜对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铜主要以有机态(15.2% )、无定形铁态(11.7% )、晶形铁态(17.2% )和残留态(56.0% )4 种形态存在,其中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铜(18.7% )和无定形铁态铜(14.6% )明显高于耕型红壤(分别为8.0% 和5.8% ),而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含量则是后者高于前者.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耕型红壤.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耕型砂岩红壤施铜能明显促进水稻幼苗对铜的吸收,最佳施铜量为 5~10 m g/kg 土.  相似文献   

4.
1988~1993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对灌淤土连续6年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等N量尿素和硝酸铵的肥效相同或略有提高。在每hm ̄2施用150Kg的条件下,每公斤氯化铵N平均增产小麦11.5Kg,尿素与硝酸铵N分别增产9.7和10.2Kg。氯化铵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品质量均无不良影响。6年中随氯化铵进入土壤中的C1 ̄-,有9.9%~15.1%被作物带走,38.3%~68.2%被淋洗至150cm以下,0~150cm土层残留16.7%~51.8%。但耕作层(0~20cm)残留很少。仅0.35%~1.1%,因此不会对春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和生长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锌源对大鼠体锌水平及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8只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并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在2种体锌状况(缺锌和足锌)下,向十二指肠灌注含不同形态锌的灌注液后,不同时间(5,15,30。60,90,120min)血液中。^45Zn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及试验结束时(120min)结扎肠段。Zn的消失率、不同组织器官中。^65Zn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锌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足锌大鼠对锌的吸收低于缺锌大鼠,赖氨酸螯合锌组下降了16.14%,蛋氨酸螯合锌组下降了16.12%,氯化锌组下降了39.92%。  相似文献   

6.
土壤pH对植物吸收镉、锌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PH条件下莴苣和芹菜吸收土壤Cd、Zn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土壤PH对莴苣、芹菜的生长及其对Cd、Zn的吸收均有影响,莴苣、芹菜各部位Cd、Zn的浓度基本遵循随土壤PH升高而下降的规律;土壤PH对莴苣吸收Cd、Zn的总量基本无影响,而随土壤PH升高芹菜吸收Cd、Zn的总量降低。实践中,可采取相应措施调控重金属在土壤一植物体系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临沧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微量元素锌(Zn)、硼(B)、钼(Mo)锰(Mn)等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态是能够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部分,微量元素不仅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重要的是还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结合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实施,对临沧市采集的4 000多个耕地土壤样品进行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临沧市耕地土壤中锌、硼、钼3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较低,均不同程度缺乏,尤以硼及钼缺乏最突出,锰含量处于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锆在红壤中的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模拟土柱法研究了放射锆(^95Zr)在两种红壤(泮畈红壤和红黄壤)中的淋溶特性和垂直迁移。结果显示:1)淋溶收庥水中^95Zr的含量甚微,接近于0,且随着总淋溶水量的增加(250-750ml),淋溶水中^95Zr的总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明^95Zr一旦被土壤吸附,则不易被水流解吸;(2)滞留于土壤中的^95Zr绝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泮畈红壤和红黄壤分别有90.05%-97.47%和96.02%-97.16%的^95Zr滞留于0-0.4cm土层范围内,表明二种红壤^95Zr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比较其变化动态,红黄壤对^95Zr的吸附能力略强于泮畈红壤。  相似文献   

9.
21种迁地保护植物微量元素与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相似性”的迁地保护理论的指导下,研究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植物樟科和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的营养状况,及其所生长土壤的营养条件.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Fe、Mn、Cu、Zn、B、Mo6种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顺序为Fe〉Mn〉Cu〉Zn〉B〉Mo.其平均值大小与全国平均值相差不大;植物叶片中微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正常古量范围相比,所有植物Mn含量偏高,部分植物Fe含量较大.Cu、Zn、B含量较为正常,Mo含量偏低,生物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为Zn〉Fe〉Mn〉B〉Cu.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七星宝在节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节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减动态。采用氮磷检测器(NPD)及多残留分析方法进行测定,回收率为80.3%-96.3%,七星宝在节瓜及土壤中的半消减期分别为0.9-2.1天和3.8-6.4天。七星宝在推荐的使用浓度范围内不会对农产品及环境造成污染,是理想的安全的蔬菜生产专用药剂。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通称肥料中的三大要素。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的形成和产品的优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壤是一座天然钾元素的大仓库。据土壤专家测定。每667平方米(1亩)土壤耕层中含钾1740公斤,每667平方米土地、1米深的地层中.大约含钾21-3吨。但是,土壤里的钾99%12.以存在于钾长石和云母这两类矿物中.非常不容易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土壤CdZnPb复合污染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以潮褐土为供试土壤,用油菜作指示植物,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镉铅锌复合污染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d、Zn、Ph复合污染处理条件下,植物Cd、Zn、Ph吸收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Cd=1.26 0.12XCd-1.78XZn,YZn=0.97 0.06XZn和YPb=1.26 0.001XPb分别达到了极显著水准,并发现土壤Cd含量和Zn含量对植物Cd吸收量产生Cd—Zn复合效应,但二者对植物Zn的吸收未产生复合效应,不仅土壤Ph对植物Cd和Zn的吸收量未产生影响,而且土壤Cd含量和Zn含量对植物Ph的吸收量也未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鸟王茶产地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特征,更好地提高鸟王茶品质,对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茶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Fe、Mn、Cu、Zn、Mo 全量为 Fe(30576.00 mg/kg)>Mn(99.95 mg/kg)>Zn(60.18 mg/kg)>Cu(13.44 mg/kg)>Mo (1.17 mg/kg),土壤 Fe、Mn、Cu、Zn、Mo、B 有效态含量表现为 Fe(131.52 mg/kg)>Mn(15.49 mg/kg)>Zn(3.78 mg/kg)>Cu(1.07 mg/kg)>B(0.29 mg/kg)>Mo(0.03 mg/kg);野生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Fe(340.52 mg/kg)>Mn(340.09 mg/kg)>Zn(48.15 mg/kg),人工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Mn(160.28)>Fe(143.76)>Zn(20.47)。全 Zn 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而高于世界的土壤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中国及世界土壤的平均水平;有效 Fe、Zn 分布在高等水平,有效 Cu 分布在中高水平,有效Mn 分布在低等和高等水平,而有效 Mo、有效 B 的分布在低等水平;茶叶中的 Mn、Cu 与土壤中的 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Fe 与土壤中的 Fe 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Zn 与土壤中的 Zn 呈正相关,而茶叶中的 Mo 与土壤中的 Mo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滴灌专用肥中磷素在3种土壤—棉花系统中的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将32P标记的滴灌专用肥滴入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应用储磷屏扫描影像技术研究磷素在土壤中的运移情况,同时应用超低本底闪烁仪测定土壤和棉株32 P放射性活度。结果表明,各处理磷素在3种土壤中的运移距离均在10cm以内。灰漠土+滴灌专用肥处理的运移距离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施用滴灌专用肥后的运移距离为灰漠土(8.49cm)>草甸土(5.48cm)>红壤(3.65cm)。滴灌专用肥在不同土壤中的运移距离存在显著差异;棉株对磷素的吸收情况在不同土壤中也存在显著差异;棉株和土壤速效磷中32P放射性活度占总标记量的比例在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运移距离、棉株生长等方面看,滴灌专用肥并不适合在红壤中施用,在新疆两种石灰性土壤中的施用也有差异,灰漠土中植物吸收的32 P放射性活度明显高于草甸土,而草甸土速效磷中32P放射性活度又明显高于灰漠土,两种土壤植物吸收的32 P放射性活度比例与土壤速效磷中残留的32P放射性活度比例之和相差不大。从植物对磷素的吸收而言,灰漠土中施用滴灌专用肥明显好于草甸土,这可能是由于草甸土本身的养分指标高于灰漠土,施用同样量的滴灌专用肥可能对作物的吸收以及土壤养分的转化产生影响,所以建议在新疆各类型土壤中施用滴灌专用肥前先测定土壤的基本理化指标,再根据实际情况施用各种肥料。  相似文献   

15.
用采自江苏省主要水稻土种和少数南方省份的水稻土15个。盆栽试验研究表明:(1)淹水条件下土壤矿物对施入的肥料铵以及土壤氮矿化铵具有一定的固定能力,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很大,其固定量受矿物组成、粘粒含量、石灰性反应等因素影响;(2)大部分被固定的铵在多数土壤上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被水稻吸收,但能否全部重新释放则与粘土矿物组成有关。被蛭石固定的难以释放,而被水云母、蒙脱石固定的容易释放;(3)被固定铵的释放高峰与水稻吸氮高峰基本一致;(4)在盆栽条件下由矿物固定的按所提供的氮占水稻吸氮总量中的比例,在吸氮高峰期可达1.4%~89.6%。  相似文献   

16.
都龙矿区土壤与植物镉、锌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受Cd、Zn污染的小白河流域河流底泥、尾矿土、水稻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底泥、尾矿土、水稻土已受到Cd的严重污染,底泥和水稻土Zn含量已超出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小白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各采样点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都很强,主要原因是Cd含量过高。生长在土壤污染区的植物Cd、Zn含量显著较高,即植物在土壤污染区受污染严重,应采取措施对污染区域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用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溴甲烷熏蒸大棚土壤后土壤及作物(黄瓜)中残留的Br-,用顶空法测定土壤吸附的溴甲烷。在0.4-40mg/kg的添加范围内,Br的平均回收率为83.7%-94.8%,相对标准偏差为±2.5%-14.7%。Br在土壤和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5.0和14.2d(北京)、24.7和10.3d(沈阳)。土壤吸附的溴甲烷量较少,其半衰期和Br的嵪嘟5陀冢罚担埃纾恚驳氖┯眉亮靠杀Vせ乒现胁辛舻模拢虿怀畲蟛辛粝蘖勘曜肌  相似文献   

18.
黑麦草连茬对铜、锌污染土壤的耐性及其修复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黑麦草对土壤中Cu、Zn污染的忍耐和积累能力,以了解这种植物作为Cu、Zn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能性及其潜力。结果表明黑麦草对Cu、Zn有极好的忍耐能力,而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与对照相比,在土壤加入100mg/kg Cu的处理中,第一茬黑麦草产量降低29.4%,而叶片积累Zn浓度为58mg/kg,Cu浓度为98.2mg/kg;在添加240mg/kg Zn的土壤中生长的黑麦草产量仅下降19.4%,而叶片中积累Zn平均浓度为255.4mg/kg、Cu平均浓度为21.2mg/kg,随时间的延长积累浓度下降。两茬实验中,加入100mg/kg Cu的处理中共计积累移出了Cu218.6μg/kg,相当于Cu添加量的0.22%,添加240 Zn的土壤中积累移出了Zn 568.7μg/kg,相当于Zn添加量0.24%。试验认为黑麦草对Cu、Zn有极强的忍耐和较好的富集能力,是有潜力的Cu、Zn矿区复绿和修复Cu、Zn污染土壤的植物。  相似文献   

19.
竹篾浸胶量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竹篾片在常用的2122号PF树脂胶中浸胶时,浸胶量主要受胶的固体含量影响且呈正相关。胶的固体含量(Z1)在15% ̄35%范围内,浸胶时间(Z2)在1 ̄5min范围内,浸胶量(Y)可用Y=2.15-0.1611Z1+0.2500Z2+0.0121Z1^2,或用Y=2.90-0.1611Z1+0.0121Z1^2表示。  相似文献   

20.
大宝山矿区重金属污染对作物的生态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生态风险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可以通过重金属对植物毒性来反应。本研究选取了矿区三种典型的污染土壤(农耕废弃土壤,尾矿坝污染土壤及矿山剥离土),研究了污染土壤及土壤浸提液对植物的毒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种污染土壤对植物毒性表现为:矿山剥离土壤〉尾矿坝土壤〉农耕废弃土壤。单一金属对豌豆根伸长的毒性实验结果显示,Ph、Cd、Cu、Zn的EC50(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35.7、4.4、11.6、33.5mg·k^-1。大宝山复合污染重金属类型中对植物毒性Cu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Zn。重金属对植物根伸长抑制作用显著于对芽的抑制。几种作物对污染土壤毒性敏感度不同,供试作物中甜玉米耐性最强,豌豆居中,水稻和黄瓜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