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生产发育、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了抗生素杀虫剂菜喜和集琦虫螨克对小菜蛾卵及幼早生长发育,成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药剂对小菜峨卵的孵化率没有影响,但能大大降低初孵幼虫的存活率,对幼虫的生物活性,均随虫龄的增加面下降,且集琦虫螨克的活性远比菜喜高,菜喜对小菜蛾4龄幼虫化蛹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肾的羽化率,雌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却没有明显影响;而集琦虫螨克则对4龄幼虫的化蛹率、蛹羽化率及羽化后成虫的产卵量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用菜喜和集琦虫螨克的田间推荐浓度药液饲喂小菜蛾成虫,均能显著减少雌成虫的产卵量,但对雌雄成虫的寿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宗雷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49-150
研究了阿维菌素等药剂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测定了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胃毒毒力。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马拉硫磷、灭多威、氯氰菊酯和抑太保。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菜蛾为长春、公主岭一带春甘蓝夏甘蓝的主要害虫。本研究测定了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产卵量及寿命。得出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内禀增长率等参数,并测定了小菜蛾的过冷却点和高温下的存活率。结果:全世代发育历期21℃,26.5天;24℃,20.4天;27℃,16.2天;30℃,14.8天;33℃,13.2天。发育起点温度9.54℃,有效积温298.7日度。温度升高,幼虫存活率下降;卵和蛹的存活率高于幼虫。产卵最适温度24℃~27℃,平均产卵量400粒/雌,最多596粒/雌。产卵开始后的3~5天内为产卵高峰。内禀增长率较高,30℃时高达0.2711,属r型生态对策。过冷却点:四龄幼虫—13.5℃,蛹—20.1℃。预蛹—11.3℃。35℃以上高温对幼虫化蛹极为不利;40℃高温对成虫羽化极为不利,35℃以上高温下饲养低龄幼虫可产生小形蛾。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在春油菜生育历期及田间种群动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在密山地区春油菜田中每年发生3代,无滞育现象;5月下旬田间始见成虫,7月上旬幼虫出现第一次高峰。在适温范围内33d完成一个世代;各虫态生育历期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成虫产卵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刘敏  吕要斌  章金明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02-2203
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小菜蛾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喂饲小菜蛾20%蔗糖、20%葡萄糖、20%蜂蜜,测定在25 ℃、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小菜蛾成虫的寿命及产卵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及清水对照组相比,补充营养组明显延长小菜蛾成虫寿命。在20%蔗糖营养且单独饲养条件下,小菜蛾雌虫的平均寿命最长,为30.8 d;在20%葡萄糖营养且配对饲养条件下,小菜蛾雌虫的平均寿命最短,为15.5 d;20%蜂蜜营养条件下产卵量最多,平均每头产卵112.3粒;20%葡萄糖营养条件下产卵量最少,平均每头产卵35.4粒。此外也考察了饲养条件(单独饲养、配对饲养)对小菜蛾成虫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度对黑粪蚊(Scatopsesp.)交配行为和生殖力的影响,为黑粪蚊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室内人工气候箱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5,18,21,24,27,30,33和36℃,用于饲养黑粪蚊,系统研究温度对黑粪蚊交配、产卵及成虫寿命等的影响。【结果】黑粪蚊求偶过程包括3个连续阶段。温度对黑粪蚊交配、产卵及成虫寿命等均有显著影响。温度低于21℃时,成虫交配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在21~36℃,成虫交配前期则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延长;21℃时成虫交配前期最短。在15~24℃,成虫交配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当温度高于24℃时,成虫交配率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成虫交配持续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4~30℃是黑粪蚊繁殖的最适温度。大于30℃或小于24℃时,成虫产卵量明显下降,孵化率显著降低,雌虫腹内遗留卵量增多。黑粪蚊成虫寿命和产卵前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在各个温度处理下,雄蚊的寿命均长于雌蚊。【结论】温度对黑粪蚊成虫的交配行为和生殖力影响显著,24~30℃是黑粪蚊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7.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盛期可持续15天,然后日产卵量开始下降;成虫平均产卵300粒左右.黄粉虫有自残行为,即幼虫食蛹、成虫食蛹和成虫自相残杀现象,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自残率为20%~30%.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阿维菌素对供试害虫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阿维菌素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阿维菌素的致死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18℃时达到最高,之后毒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饲养条件对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影响,优化饲养技术,提升规模化饲养效率。本文研究了人工饲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周期条件下对七星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并探究不同产卵介质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时,产卵量最高为291.24粒,(28±0.5)℃幼虫期最短为14.76 d,产卵前期和幼虫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湿度在(70±5)%时幼虫和成虫存活率最高分别为36.67%、48.00%,产卵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在18L∶6D时,成虫产卵前期最短(9.30 d),卵的孵化率最高(52.22%),产卵前期和幼虫期随光照时间延长呈缩短趋势。七星瓢虫在甘蓝叶上产卵量最高(306.20粒),在保鲜膜上产卵量最低(230.38粒)。综上,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适合条件为温度28℃、湿度70%、光周期18L∶6D,成虫为温度25℃、湿度70%、光周期16L∶8D,且在甘蓝上产卵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工扩繁七星瓢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LED光照对小菜蛾成虫生物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505 nm和590 nm 2种波长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光照对小菜蛾成虫产卵情况、卵孵化率和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给予2种波长的LED光的持续光照,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和卵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经505 nm和590 nm LED光照后,小菜蛾的总产卵量分别下降256.00粒和264.56粒,单雌产卵量分别下降30.7%和31.8%,差异达显著水平;小菜蛾的平均卵孵化率分别下降了44.78%和51.27%。同时,590 nm LED光照对小菜蛾的产卵前期和平均产卵期均有一定的影响。另外,505 nm和590 nm LED光照对小菜蛾成虫寿命和存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