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托竹荪属于鬼笔科竹荪属,是目前已知的竹笋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在食用菌中备受世界各国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世纪红托竹荪已被人工驯化成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可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主要研究红托竹荪的栽培方式,为红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竹荪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长条件)、人工栽培驯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竹荪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竹荪被誉为食用菌"菌中之花",浙江是人工驯化、栽培竹荪最早的省份之一,江山市是浙江重要的竹荪产区;浙贝母是全国著名的"浙八味"道地药材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江山市是浙贝母的新兴产区。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农业部门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创新开发出竹荪—浙贝母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可亩产竹荪80 kg、亩产浙贝母(鲜品)800 kg,每亩总产值35 000元、纯收入17 000元。与传统的水稻—浙贝母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显著的省工、增产、  相似文献   

4.
竹荪杂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0,(3):211-213
竹荪是我国名贵的山野珍馐,其形态秀丽,清香沁人,鲜美绝伦,风味独特,早已为中外人士所仰慕。大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竹荪已远销国外,成为传统出口土特产之一。其经济价值之高,为世人所瞩目,现已开始由野外自然采集转向人工驯化栽培,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新秀。一竹荪,它在真菌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我国常见的竹荪有十种之多。1.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Pers)。未展开的担子果卵圆形,灰黑色,高宽各3~5厘米,开展后伸出孢托(柄)。成熟子实体高12~20厘米。菌盖钟形,高2…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竹荪属(Dictyophora)的三种竹荪优良菌株的选育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2个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与出荪的产量、质量均有差异;长裙竹荪(D.indusiata)—S_2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短裙竹荪(D.duplicata)—FS~1菌株品质优,子实体个数多,但较小,产量低;红托竹荪(D.rubrovolvata)—BS_1菌株子实体虽大,但很少,产量也低。栽培试验表明,不同菌株的产量与栽培的生态环境、栽培季节及品种有关。筛选出优良菌株——长裙竹荪S_2,可作为今后竹荪大田栽培推广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吴凡 《北京农业》2007,(9):23-24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外贸出口价值在50~80美元。有关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及管理经验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农村百事通》2001,(6):20-21
现任贵州省织金县竹荪研究所所长的吴勇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被竹荪那优美的形态、婆娑的白纱裙所吸引,1983年他采用野生红托竹荪进行组织分离和栽培试验,1985年驯化栽培获得成功.1986年吴勇与其他科技人员共同组织竹荪课题组,承担科委下达的“人工栽培竹荪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经过多年艰苦的探寻,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织金县山区农村的栽培技术,使千家万户通过种植竹荪实现了脱贫致富.吴勇本人也获得贵州省农村科普先进个人称号.去年10月,他被选为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由他执笔撰写的《竹荪栽培与加工技术》一书被列入全国科技兴农百种图书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织金县已成为“中国竹荪之乡”,织金已成为中国优秀竹荪最大的生产基地,总产值超亿元,占据了海外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相似文献   

8.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由于人工栽培难度大,松乳菇人工驯化栽培很少报道.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办法.  相似文献   

9.
1973年,国内开始了人工栽培竹荪的研究,八十年代人工栽培竹荪获得突破性进展,贵州在八十年代未竹荪人工栽培进入了大面积推广阶段,真菌皇后——竹荪由原来的山间野外,翠竹林中来到了栽培者的田间地头、栽培室中。竹荪菇对气象条件要求高,通过种植试验,结合我县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为今后大面积、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73年,国内开始了人工栽培竹荪的研究,八十年代人工栽培竹荪获得突破性进展,贵州在八十年代未竹荪人工栽培进入了大面积推广阶段,真菌皇后——竹荪由原来的山间野外,翠竹林中来到了栽培者的田间地头、栽培室中。竹荪菇对气象条件要求高,通过种植试验,结合我县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为今后大面积、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竹荪属子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又名竹参,网纱菌、竹笙等,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美称.菌体洁白、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竹荪,具有成本低、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菌体洁白、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竹荪,成本低、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适时栽培:竹荪属中温型真菌,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5~30℃,最适温度23~25℃;子实体适宜生长温度15~25℃,最适温度22~24℃;相对湿度为60%~70%。当地气温稳定在7~30℃以内时均可栽培,以春、秋两季栽培为好,尤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10,(9):18-19
1菌种选择与制作 目前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且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而且还应选择接种一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出口价50~80美元.其栽培技术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尤其是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竹荪仿野生大田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是我国的传统特产,肉质脆嫩, 食味佳美,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作用。过去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 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草生竹荪新菌株,现将其栽培和制种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三叶木通栽培条件下的生长结果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半落叶藤本野生果树。果实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野生鲜食水果,但其种子多,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需要经过驯化选育栽培加以利用。从2005年起搜集野生三叶木通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观察其生长结果习性。结果:在人工栽培条件下果实最大单果重313.5 g、最小97.7 g、平均单果重78.1~244.1 g,并初步掌握了其生长结果习性,为进一步生产栽培及育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野生鱼腥草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腥草生产中,种茎多以采集野生鱼腥草进行人工驯化栽培,逐年扩大繁殖提供生产用种。本试验研究了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产量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鱼腥草种茎及人工驯化栽培不同代种茎对鱼腥草的产量和抗病性影响较大,野生鱼腥草种茎产量不高,但抗病性最好;以人工驯化栽培第3代种群长势最好、产量最高,产量达35607.2kg/hm^2。人工驯化栽培5代以后,群体长势渐弱,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荆西口蘑,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或大头菇属),其子实体硕大,菌肉肥厚嫩白,营养丰富,味微甜而鲜,口感极好,有突出菇香。栽培原料来源丰富,产量也比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因该品种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不久,尚未大规模栽培,有关报道也甚少。为了更好地进行人工栽培,我们对荆西口蘑生长基本条件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竹荪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品种,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王”的美誉。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食疗保健功能兼具,被誉为“植物鸡”。江西省竹区面积广大,山深林密,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竹荪生长。如果能将野生竹荪采集起来进行人工助栽,不失为一条发家致富的好门路。竹荪是一种大型真菌,属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在竹荪属中能食用的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和红托竹荪等数个品种。在荫蔽、温暖、潮湿的苦竹林、斑竹林、慈内林中的竹蔸和地上经常长有竹荪。尤以在土层深厚肥沃、枯竹叶厚、老竹蔸多的地方生长的竹荪肥大、…  相似文献   

20.
松乳菇属红菇科乳菇属,又名美味松乳菇、松树蘑、松菌,是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该菇人工栽培难度大.笔者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一套人工驯化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