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花1号是日照市东港花生研究所以鲁花3号做母本,花选1号(花育16号)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抗病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在2005~2006年山东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单产荚果4881kg/hm^2、籽仁3570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0%和4.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荚果4719kg/hm^2、籽仁3382.5kg/hm^2,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1%和2.9%。该品种于2008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北方花生产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晋花1号花生新品种,系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7年从“花29”品种中系选而成。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1988年通过审定,并命名为“晋花1号”。 产量表现 该品种1985—1987年山西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三年28点次平均亩产284.9公斤,比“花37”平均亩产259.2公斤增产9.9%;1936—1987年全省花生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3.
贡秋豆5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贡选1号作母本,贡秋豆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08—2010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1 56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12.5%;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17.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24.1%。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耐荫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泉花10号是泉州市农科所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抗青枯病、优质、适应性较广的花生新品种。经试验、示范及推广种植,均较对照种和生产上的当家品种增产1—2成。本文报告了该品种的选育程序、选育效果及其特征特性,及花生新品种选育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选用国内外9个新品种,以包育302作对照,进行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引进的新品种产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国外品种表现突出,增产84.7%~156.4%,国内品种增产63.7%~78.2%;包育302含糖17.06%.新品种的含糖率都低于对照品种,国内品种低0.44~2.14度,国外品种低0.76~2.70度,内大甜研4号、ADV0420、内甜单1号达到国家甜菜质量标准舍糖15.5%;9个新品种的产糖量都超过对照品种,国外品种增产0.624~1.14倍,国内品种增产0.43~0.74倍;ADV0420和内大甜研4号为标准偏丰产型(NE),适于大面积推广;Beta356表现为丰产型(E),产量和产糖量都居第1位,但舍糖率偏低,可作为搭配品种,在低产高糖地区种植,采取配套措施,提高其舍糖率.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花生是我省当前的主要食油作物之一,其种仁除含有很高的油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各主要花生产区通过引种和培育,推广了一批花生优良品种,对花生增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花生品质和搞好花生育种工作,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我们初步分析了闽南地区目前大面积种植的花生品种(狮头企、桠2241、粉红、晋油2号、龙油9号、东油11号)和新引进的一些花生品种(粤油551、战斗2号、69—194、69—608、化油14、恩平白肉等)春、秋植种子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为生产上推广新品种,合理选择育种亲本,科学地确定收获时期以及开展花生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主持育成的花生新品种“豫花 7号” ,2 0 0 0年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获国家奖励的第 6个花生新品种。该品种打破常规亲本选配模式 ,直接选用典型的蔓生农家品种作亲本 ,丰富后代变异类型 ,进行分步定向选择而育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 ,比对照增产 1 1 .80 %~ 2 0 .87%。在高产示范中创造了大面积平均亩产荚果 5 75 .4kg和小面积亩产6 6 3.5kg的河南省花生高产最高记录。先后通过河南、安徽和国家审定 ,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并获国家“九五”育种攻关首批“…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品种湛油6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湛油62是湛江市农科所以(湛油30×CS41)F4作母本,梧油6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锈病和耐涝等优点。在2000~2001年广东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905.25kg/hm2,比第一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0.3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第二对照种粤油256增产26.6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于2003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的审定,适宜于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花生繁种系数低,一般一亩繁种田可供5~6亩大田用种,因此一个品种从生产试验到大面积应用最少得3~5年。近几年由于育种人员的努力,花生新品种不断出现,但由于上述原因,同时由于良繁体制不健全,许多新品种推广使用年限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增产潜力,更甚者许多品种没有普及推广就混杂退化。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在迁油一号花生新品系繁育示范中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0.
适宜南方红壤旱地推广的节水高效抗病花生品种--粤油25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与防雨棚下的水分控制试验结果表明,粤油256花生品种具有生长势强、茎杆粗壮、抗青枯病、适应干旱能力强、遇旱后灌水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产量较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赣花1号增产20%以上,可作为南方季节性缺水区红壤旱地花生产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1.
花生新品种     
杂选2号 是我所1959年用文登大粒墩作母本,姜格庄半蔓和伏花生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 该品种经1966—1971年在我区及兄弟地区94处次鉴定,与晚熟大花生对比38处次,其中增产的25处次,平均增产26.5%,与早熟伏花生对比56处次,其中增产的37处次,平均增产17.5%。一般亩产300—400斤,高产地块  相似文献   

12.
大麦浙皮2号(即83—122)是我所最近育成的二棱皮大麦优良品种,并已在生产上开始推广。为了根据品种特性来确定栽培技术,以更有效地发挥该品种的增产作用,特设计了浙皮2号不同播种期、播种量、施肥量等主要栽培技术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花生新品种8130已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8130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种室主任研究员邱庆树主持育成的。该品种是我国解放以来继花17、鲁花4号(花39)和鲁花10号后育成的又一个符合我国传统大花生出口要求的新品种。通过多年生产试验示范证明...  相似文献   

14.
超高产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引进和示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从广东等省引进6个花生新品种,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显示,粤油7号表现超高产特性,干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比当地对照种增产14.7%以上,粤油7号抗多种病害,矮壮抗倒伏,适应性强,适宜在江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系辽宁省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2年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经作研究所引入的“汀171—6”中系选育成。属珍珠豆型早熟中粒花生。 据1979—1981年在锦州、大连、沈阳、阜新、铁岭等市、地、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14个点及4个生产试验点试验结果,在不同肥水自然气候条件下,亩产730.4—393.5斤,平均亩产472.8斤,比推广种白沙1016亩增产14.5%,比对照种阜花5号亩增产16.1%,据1981年北  相似文献   

16.
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的推广是农业增产的措施之一。它的效果大、作用快、成本低。甘蔗糖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同甘蔗品种不断更新,良种不断发展过程分不开的。从湛江蔗区而言,90年代以来蔗区推广了一大批甘蔗良种。计有自育品种粤糖79—177,粤糖81—3254,粤糖86—368,粤糖89—113,粤糖93—159,桂糖16号、17号和引进台湾新台糖一系列品种。如新台糖1号、2号、10号、16号、20号、22号、23号、25号等品种。良种占种蔗面积60%-80%。这些良种在蔗糖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区随着花生水稻轮作制的推广,不但促进了粮食生产,而且直生型花生也发展较快。但花生在相同的品种、施肥、管理条件下,由于生长期不同,产量差异很大。生产上往往因过早收获,生长期过短,造成产量降低;如延长生长期,产量明显提高。我们农业处从1976年—1983年以惠阳县沥林区古庄生产队和陈江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基点,进行了花生延长生长期的调查,同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4份花生新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情况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在辽宁省种植,产量最品种是丰花1号和锦花5号,分别比对照海花增产14.3%和12.8%.  相似文献   

19.
栖霞县寺口公社地处丘岭,历年花生播种面积都在2.3万亩左右,占总耕地面积的43.4%,前几年花生亩产水平在299—396.7斤。1983年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其面积在3300亩,总产达到1120万斤,比上年增加271万斤,是历史上总产最高的一年,一年的实践说明,丘岭地推广花生覆盖地膜,是花生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改革,也是丘岭旱薄地上种花生的一项增产措施。经我们对11个大队19个典型花生地块的测产验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平均亩产779.3斤,比对照亩增150斤,为23.6%。任庄科技户于守湖2亩海花1号,单产最高的为1265  相似文献   

20.
原编80—331—3,是如东县农科所用(早熟三号×3500)×浙114选育成。80—83年如东县多点试验,试种均比立新1号增产9—36.5%。83—85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共17个点次平均亩产632.9斤,比浙114增产7.27%,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定名——如东二号元麦。本品种在大面积种植平均比立新一号增产15.9%,84年种植2700余亩,一般比立新一号每亩增产80—100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