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7月下旬,刘老板的奶牛养殖场的20多头奶牛陆续出现以哺乳母牛气喘、犊牛腹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症状表现有轻有重,犊牛反应相对严重。刚开始发现时有2头犊牛走路不稳,转圈,待晚间给牛补喂草料时,又发现3只病牛,1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几年对奶牛养殖小区的跟踪调查,黑白花荷斯坦奶牛后代有个别出现红白花、黄白花和其他杂色犊牛等现象。另外也有黑白花荷斯坦奶牛或犊牛有红毛尖现象。养殖户不解其中原因,经常有人问询此类情况。为指导广大奶牛养殖户,不断选优奶牛群体,对此进行一一解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奶公犊牛育肥肉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合理利用奶公犊牛的思考在奶牛生产中,繁殖奶牛时生下的犊牛一般是公牛母牛各一半。母犊牛被饲养成奶牛用于产奶,公犊牛则因不能产奶而被淘汰。由于刚出生犊牛的肌肉、脂肪和体躯等有商品价值的部分尚未发育,屠宰刚出生的犊牛作肉用是很不经济的。在我国,除少量用作培养种公牛的犊牛外,淘汰的乳用公犊大多经简单喂养后宰杀,畜肉不能作为高档商品进入市场。这种做法对奶牛饲养者来说收益极低,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浪费。我国奶牛饲养业每年生产的公犊牛数目达200万头以上,如能学习国外的科学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镜检法检测奶牛颈静脉血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共检测4个奶牛场128头奶牛,发现4个奶牛场的奶牛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平均感染率为58.59%,抽查了7对母牛及其新生犊牛颈静脉血进行垂直传播调查,结果其中5对母,犊牛同时检出附红体。对抗凝血中奶牛附红体进行4℃保存试验,观察到66份保存30天后仍有活力;用奶牛附红体阳性抗凝血人工感染25份阴性抗凝血,4℃冰箱保存,2天一观察到阴性抗凝血全部变为阳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新疆地区从国外购入了大量的荷斯坦高产奶牛,对我区奶牛养殖刖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在工作期间,有针对性的对新生母犊牛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进行观察、比对,对新生犊牛常见疾病进行调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试图探寻出适合于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母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为牛场犊牛的饲养管理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提供经验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县奶牛养殖量的增加,原本少见的中医所谓“尿砂石症”却屡屡发生,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结合诊治病例和奶牛发病调查,发现尿砂石症大多发生于3—5月龄的犊牛。为此,笔者对自己诊治的病例及4个奶牛场近年来发病的犊牛共63头进行了病因调查,并提出供探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清镇市奶牛基地共有奶牛饲养专业户300余户,饲养奶牛1000余头,年产犊牛900余头,其中用作培育后备牛的母犊有400余头。由于农户对犊牛的饲养管理相当粗放,致使犊牛断奶成活率很低,仅为82%,断奶后的母犊体况较差,生长发育不良,以致出现大量僵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奶牛饲养量已近1 000万头,并成为某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成为当地农牧民及养殖户的致富门路.但也不乏失败的例子,笔者在多年的奶牛业服务工作中,经常遇到奶牛养殖户高价购入低质量的奶牛,特别是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奶牛也是原因之一;这样的奶牛既不产奶,也不产犊,只能当肉牛淘汰,购牛款加上饲养成本等每头牛损失有1~2万元之多.特别有的人以为购小犊牛保险,就购入小犊牛,但有的小犊牛养到3~4岁仍不发情才发现有问题.笔者就奶牛生殖器官的检查的技术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经验,特别是针对犊牛的"探棒法",供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及奶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和犊牛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临床表现不同,那么奶牛和犊牛排泄和传播病毒是否也不同。用奶牛和犊牛实施的病毒传播实验.得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数据。本试验将每组中半数的牛接种口蹄疫病毒O/荷兰/2001:另一半与接种牛直接接触.以观测病毒的排泄、临床症状和抗体产生.同时量化病毒的传播情况。受感染的犊牛仅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并未影响其整体健康和食欲。并且,仅部分与其接触的犊牛被感染:然而,奶牛则表现出严重的口蹄疫症状。导致临床型乳腺炎、严重跛行、采食量减少,并持续3d体温升高。所有接触的奶牛均被感染.并表现出同样严重的临床症状。奶牛和犊牛的病毒总排泄量及日均排泄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病毒繁殖量和临床症状相关,而奶牛和犊牛所表现差异的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奶牛和犊牛对病毒的传播机制并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1概述 犊牛培育是奶牛场饲养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育高产奶牛的基础,犊牛的生长发育对将来成年奶牛的产量有很大影响。犊牛饲养的最终目标是培育有发展潜力的育成母牛。确保在不发生难产的情况下尽早产犊,形成生产能力,大大降低成本。并有一个较长的可利用周期,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只有应根据犊牛的生理生化、消化代谢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给犊牛创造最佳饲养管理条件,满足犊牛的营养需求,才能保证犊牛的健康发育,为以后高效地发挥生产潜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犊牛培育的好坏,对奶牛育成期的生长、体型、采食粗饲料的能力,奶牛产奶期的生产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产奶期的奶牛与不产奶时相比,需水量要大很多。如日产奶30千克,日供水量要90~110千克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青年奶牛和犊牛的日需水量也有差异。1月龄的犊牛,主要是通过乳汁来吸取水分。1~3月龄的犊牛日供水量要求在10千克上下,3-6月龄的犊牛则需达15千克,  相似文献   

13.
1 发病情况 2005年5月6日,我县丰乐镇李某饲养的1头5岁黑白花奶牛产下1头母犊牛。经饲养5天后,发现犊牛的右眼睁不开,流眼泪。畜主以为是犊牛眼睫毛往里倒生,于5月12日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4.
采用韩国生产的生命素对鄂托克前旗某奶牛场患隐性乳房炎和犊牛下痢的奶牛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生命素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治疗效果不明显,对犊牛下痢的辅助治疗有较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北京市奶牛中心(100085)萧定汉,李兰华北京市门头沟区奶牛协会张廷运,邓金臣编辑同志:据报道,我国牛群中已发现存在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请组织刊发有关这种病及其防治的专文,以便学习。北京读者王一新等王一新等同志:根据你们...  相似文献   

16.
洪学 《广东奶业》2010,(2):22-24
奶牛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自然条件,奶牛一般怕热不怕冷。夏季奶牛对高温、高湿,冬季对寒风比较敏感。奶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犊牛为10—24℃),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0~15℃(犊牛为17℃),耐受范围为-15~26%。气温低于-15℃,  相似文献   

17.
1产奶期的奶牛比不产奶的奶牛需水量要大很多。如日产奶30千克,日供水量90~110千克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青年奶牛和犊牛的日需水量也有差异。一月龄的犊牛,其需水主要来自奶中的水分.1~3月龄的犊牛日供水量要求在10千克左右,3~6月龄的犊牛则需达15千克,青年母牛平均日需水量在30千克左右。有条件的养牛场(户)可在牛舍内安装自动饮水器,让牛随时饮水.也可每天定时供水,一般每天3~4次,夏季每天5-6次、运动场内要设有水槽,保证有新鲜清洁的饮水供给。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方式供水,都必须保证奶牛饮水充足。  相似文献   

18.
正犊牛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饲养的成败,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养好奶牛的开始,犊牛培育是奶牛场饲养管理工作组成部分,作为培育高产奶牛的基础;犊牛的生长发育对将来成年奶牛的产量有很大影响。犊牛饲养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发展潜力的育成母牛,确保在不发生难产的情况下尽早产犊,形成生产能力,大大降低成本,并有一个较长的可利用周期,获得更多的利润。1犊牛的生长发育特点出生至6月龄阶段的牛为犊牛,是牛生长发育最快、最  相似文献   

19.
鞭虫病又名毛首线虫病,其虫体前部呈毛发状,故称毛首线虫;又因整个虫体外形极似放羊鞭,故称鞭虫,我国各地的羊多有寄生,牛较少见.笔者在进行奶牛寄生虫病调研中发现此病例,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 发病情况 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房山区的一奶牛养殖户进行了奶牛寄生虫病的调查,该养殖户奶牛的饲养环境比较差,而且存在着牛、猪、鸡混养现象,奶牛运动场比较脏,在对养殖户的奶牛进行粪样采集时发现,发现19头犊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腹泻,其中有3头牛粪便稀如水.据该养殖户介绍,这些犊牛腹泻有近10 d.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0.
《当代畜牧》2007,(9):23-23
<正>近年来,随着我县奶牛养殖量的增加,原本少见的中医所谓"尿砂石症"却屡屡发生,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结合诊治病例和对奶牛场发病调查,发现尿砂石症大多发生于3~5月龄的犊牛,引起犊牛的尿道阻塞、膀胱破裂和尿毒症,导致犊牛死亡,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