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俗话说"秧好半年粮",在水稻育秧环节做好恶苗病、立枯病、潜叶蝇的防治及秧田杂草的防除,对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素质、保证插秧后水稻健康生长、提高水稻产量至关重要。同时做好水稻育秧期间病虫草害的防治还可以节省用工和用药成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种子消毒预防恶苗病恶苗病是由种子带菌引起,种子消毒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唯一措施,田间发病后防治无效。目前防治恶苗病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旱育秧主要病害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恶苗病1.1 症状表现 当气温达30℃以上时,旱育秧苗床上会出现一些迅速长高的秧苗,可比一般秧苗高出1/3以上,非常显眼,假茎和叶片细长,苗色淡黄,根数比正常苗少,这就是徒长型苗期恶苗病。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多,粳稻比籼稻发病多,该病已成为粳稻区最普遍的病害之一。1.2 发病原因 引起恶苗病的串珠镰孢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属地好气菌,喜欢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旱育秧苗床透气性比水育秧好,落谷后盖地膜造成膜下高温高湿,都有利于该病原菌的发展。种子带有病菌孢子是最主要的菌源。在浸种催芽过程中,带…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除草型育秧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集中育秧提供有效的杂草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小区实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丙草胺四种除草剂附着于麻地膜上对稗草和水稻出苗、秧苗生长及杂草防控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24~96 h内,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和丙草胺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稗草和水稻种子萌发,且对稗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率高于水稻种子; 96h时,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吡嘧磺隆3种药剂高剂量处理下的稗草和水稻呈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抑制根和芽生长及鲜重降低;高剂量丙草胺下,稗草和水稻均死亡。在此基础上, 2018—2020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五氟磺草胺15 g a.i. hm-2、苄嘧磺隆30 g a.i. hm-2、吡嘧磺隆15 g a.i. hm-2附着麻地膜时对秧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显示,除草剂附着的麻地膜对秧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比较理想,株防效达80%~90%,与对照药剂丙草胺相当;在水稻安全性方面,3种除草剂附膜30d时,...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2022年在黑龙江省7个水稻主产市县开展了寒地水稻麻育秧膜免秧盘育秧技术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六少、五省、四高、三保、两多、两增、一改善、零污染”的特点。对秧苗的株高、根长和茎基宽及百株干鲜重均有促进作用,百株鲜重增加1.00~6.15g、百株干重增加0.13~0.90g,成熟期相差0~2d,增产17.00~62.56kg/667m2,增产率在3.1%~11.4%之间,纯收益增加54.61~186.12元/667m2。  相似文献   

5.
超地膜(或叫线型超地膜)的厚度0.008毫米,为地膜的一半左右。用超地膜进行水稻育秧,是地膜育秧的继续和发展。两年来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超地膜具有地膜育秧温性好、出苗率和成秧率高、防烂秧、防鼠害、防雀害及早熟高产等优越性外,还具有成本低、透光率高、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和秧苗素质好等特点,因而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和采用。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在水稻的高产栽培中,秧苗使用多效唑具有明显的矮化壮秧、早发争穗、增强抗性、防病抑草、增产增收等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不当造成秧苗过于矮化、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贪青迟熟等不良后果。为了避免上述弊端给水稻带来的不利后果,必须合理使用多效唑。多效唑在水稻育秧上的作用。用多效唑培育秧苗,可以省种,一般每亩杂交稻节省种子0.3~0.5公斤;常规稻节省种子3~4公斤。秧田使用后可以省工,因它对水稻恶苗病、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田杂草牛毛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表明在相同水肥管理及秧龄条件下,编织布隔层育秧无盘抛栽每667m~2早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产33.8kg,增长7.25%;晚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产61.9 kg,增长1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好,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单株白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均明显优于塑盘育秧,并且所育秧苗带泥抛栽时因秧苗的"外婆泥"形成"吸盘",立苗快,基本无回青期,抛栽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因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单株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增加秧苗弹性,可以适当提早播种,对于晚稻增加迟熟品种,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对晚稻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均有利。秧苗素质的高低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水稻的产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早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育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材料,分析多效唑、CPPU、2,4-D、GA3喷施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显著增加秧苗绿叶数、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且控高效果明显,有利于培育适宜机插的矮壮秧苗,以150 mg/L处理最佳;0.2~1 mg/L CPPU和0.2 mg/L 2,4-D喷施处理的秧苗素质优于对照处理,但两者控高效果均不明显;GA3能增加秧苗叶龄、绿叶数、白根数及总根数,但会使秧苗徒长,不利于机插。由此表明,多效唑C1、C2处理与2,4-D的C2处理能在有效控制秧苗苗高,增强水稻秧苗素质方面达到较好效果,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育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套栽培措施对商薯9号产量及杂草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生长发育和杂草防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除草剂、无地膜覆盖处理相比,除草剂和地膜覆盖配套栽培对甘薯田间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一定的积极效应,而在不同除草剂和地膜覆盖处理中,50%乙草胺乳油×黑色地膜处理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好,33%二甲戊乐灵乳油配套透明地膜或黑色地膜对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最低,33%二甲戊乐灵乳油除草效果不佳;50%乙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薯块干物率最高,蔓茎干物率、T/R值最低;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透明地膜处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及商品薯率最高;除草剂与地膜覆盖对甘薯杂草防控、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综合杂草防控、薯块品质等因素,生产上应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透明地膜配套栽培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9号杂草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种田大户的不断增多,机插稻面积逐年增加,它在杂草防除的技术要求上,有别于常规早稻栽培,而且机插稻基本上都是采用除草剂除草。现将机插早稻田化学除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机插早稻秧田除草。用机插稻栽插,秧田一般处于4叶期,比人工手插的秧苗小。秧苗小,一方面稻秧对除草剂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秧苗心叶容易被水淹没,使用除草剂不当很容易造成药害。秧田一般采用双膜湿润育秧、塑盘育秧等方式育秧,杂草主要以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在马铃薯起垄覆膜打孔栽培技术条件下,适宜的地膜种类与种植密度,试验设置白色地膜、黑色地膜与反光地膜三种地膜处理与4000株/667m~2、5000株/667m~2、6000株/667m~23个不同密度处理的双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地膜与不同密度对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的产量及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在4000~6000株/667m~2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存在差异,其中白色地膜与反光膜差异显著;地膜与密度间交互作用不显著;采用反光膜覆盖,密度6000株/667m~2处理产量最高达2087.3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旱直播水稻应用高吸水种衣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水稻直播出苗难、成苗率低、秧苗素质差、病虫危害重等技术难点,采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提高旱直播水稻出苗率、成苗率,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13.5%,成苗率提高18.2%,恶苗病、稻蓟马、麻雀、老鼠、干尖线虫等病虫害分别减轻90.5%、94.3%、95.3%、88.2%、89.5%,株高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百苗干重明显增加,各主要生育期茎蘖数多、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增产显著。应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解决直播水稻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促进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H优518、中嘉早17为材料,采用传统育秧手栽(手栽)、机插秧苗手栽(机手)、机插秧苗机插(机插)和抛秧4种种植方式,研究机插对晚稻栽后秧苗生长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育秧手栽秧苗素质最好,抛秧次之,机插育秧最差;机插对秧苗的损伤程度大于手栽;抛秧、机手和机插生育期分别较手栽延迟1~2、3~5和4~6d;秧苗移栽至幼穗分化期,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单株根数都随时间呈指数模型增加;最终产量表现为手栽>抛秧>机手>机插;秧苗素质差,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少,植伤重及群体根系活力较弱是晚稻机插生育期推迟的主要原因。生产上可通过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机插质量等措施缓解生育期延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对地膜棉株间和根际残留的恶性杂草刺蓟、苦苣、香附子、打碗花及芦苇,采用10%草甘膦滴心、涂叶的方法研究了化学防治的效果。结果表明,芦苇的耐药性最强,4%以下浓度的草甘膦基本无效,其余4种杂草2%左右浓度即可达90%的防治效果。草甘膦药效30天左右达最高,有效期超过80天,5月下旬和6月下旬一次性滴涂可有效控制棉株整个生长期杂草。  相似文献   

15.
中粳塑盘抛秧旱育保姆应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小、秧苗素质低、操作工序多等技术难点,采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研究其在塑盘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加大塑盘抛秧的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简化育苗工序,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立枯病、稻蓟马病虫危害率减轻,株高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根冠比明显增加;剪根水培发根速度快、发根条数多、根长增加,立苗速度提早3d,抛后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显著。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种子包衣,可解决塑盘湿润育秧目前存在的技术难点,促进抛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以重庆PC板温室内多层立体育秧架温度和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为目的,首先对PC板温室内多层育秧架温度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其次针对光照对秧苗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是造成各层之间温度差异的原因之一;温度对秧苗的株高影响不显著;光照对秧苗的株高影响显著(相关系数0.576),且对秧苗的茎粗影响极显著(相关系数0.814)。以此为基础,对西南地区工厂化立体育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军芳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1):F003-F003
早春地膜覆盖植棉技术具有增温保湿、促苗早发、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特点,现已为越来越多的棉农所掌握及应用.但随之而来的是膜下形成的小气候不仅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也给杂草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致使膜下杂草丛生,并由于膜下杂草无法人工防除而导致地膜被杂草(主要是禾本科杂草)顶破而过早地失去应有作用.为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优势,解决杂草危害问题,笔者在明确杂草种类、做好田间药剂及药膜除草效果试验、进行大面积示范成功的基础上,筛选、确定50%乙草胺乳油为防除地膜覆盖棉田杂草的理想药剂,并开发、归纳出了其应用技术.实践证明,应用该技术防除地膜覆盖棉田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在95%以上、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在90%以上,延长地膜使用期40~50 d;且膜下形成的高温还可烫死部分杂草,从而间接提高除草效果;60 d杂草鲜重减退率达95%~100%.该技术要点简便易行、经济有效,为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和棉农迅速掌握应用提供了捷径.  相似文献   

18.
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机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其浓度,本研究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幼苗叶龄、绿叶数、苗高、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秧苗鲜重及干重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苗高抑制作用最为显著,ABA、2,4-D次之;N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秧苗苗高;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白根数,其中以ABA处理提高作用最显著,并且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基宽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呈现随浓度增加,秧苗茎基宽增加的趋势。综上来看,C2浓度多效唑浸种和C4浓度ABA浸种均能有效培育矮壮秧苗。本研究为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常规栽培模式湿润育秧苗与超高产栽培模式旱育秧苗的秧苗素质、根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中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揭示超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苗的干物质积累和分蘖数比湿润育秧苗高22.78%、73.33%,而株高比对照矮14.91%,同时还表明,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旱育秧的根系还原力强、发根数多、发根能力强,硝酸还原酶、ATP酶、叶绿素及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等细胞保护酶含量增加,表现出强大的生理生化优势,而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降低20.99%,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增多,C/N适中,有利于提高旱育秧苗的抗逆性,是旱育壮秧形成的内在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湿润育秧,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秧盘不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秧盘垫铺麻纤维膜育秧)和育秧肥不同施用方式(100%秧土混施、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100%秧土底部撒施)下水稻机插秧苗的形态、干质量、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和硝态氮含量、发根力,以探索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结合育秧肥底部撒施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改进麻纤维膜水稻机插育秧技术。结果表明,秧盘垫铺麻纤维膜明显提高了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相比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的处理,秧盘垫铺麻纤维膜处理的秧苗表现为秧苗壮实,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发根力均有所提高。育秧肥底部供应提高了秧苗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提高了秧苗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而降低了硝态氮含量。随着育秧肥底部撒施比例的增加(从100%秧土混施到100%秧土底部撒施),秧盘未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9.2%,根冠比增大了60.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8.6%,硝态氮含量降低了8.2%;秧盘垫铺麻纤维膜秧苗的单株地下部干质量提高了6.8%,根冠比增加了2.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1.3%,硝态氮含量降低了7.8%。水稻秧苗根系活力和发根力均在育秧肥50%秧土混施+50%秧土底部撒施方式下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相比混施于育秧土中,育秧肥底部撒施可以提高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可与麻纤维膜很好地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机插育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