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1-2000年,我们进行了麦长管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呈指数型Y=0.2673e^0.193x;百株蚜量与有蚜株率的关系是指数型Y=5.4068e^0.0864x。并探讨了黑光灯下有翅麦长管蚜的高峰与田间蚜量突增的内涵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接上期)8.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在全世界有32种,我国有12种,常见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溢管蚜等3种。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年生都有2030代,麦长管蚜(图4)在我国中南部进行孤雌生殖,在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麦株根际或四周土块缝隙中越冬。夏季高温季节在山区或高海拔的阴凉地区麦类自生苗或禾本科杂草上生活。在麦田春、秋两季出现两个高峰,秋季冬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的繁殖,出现小高峰。随气温下降开始越冬。春季返青后,气温高于6℃开始繁殖,气温高于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穗蚜俗称腻虫、蜜虫,是小麦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小麦穗蚜主要种类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等。小麦穗蚜主要在灌浆期危害穗部,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受蚜虫危害的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1发生特点小麦蚜虫在北方地区以麦长管和麦二叉蚜危害为主。5月上旬小麦抽穗后,小麦蚜虫繁殖速度加快,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柳州市沙塘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一级站2010—2012年甘蔗生长发育观测资料与主要的气象因子,重点分析了新植蔗、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旬伸长量与旬降水量、旬平均温度、旬平均日照时数的关系,并对甘蔗旬伸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甘蔗伸长量与旬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旬降雨量大,甘蔗旬伸长量就高,与当地降水规律重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气象中的水分因子,降水量、相对湿度、旬平均水汽压与新植蔗、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旬伸长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旬平均温度与新植蔗旬伸长量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与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旬伸长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旬平均日照时数峰值对应旬伸长量低值,通过相关性分析旬平均日照时数与新植蔗、第一年宿根蔗和第二年宿根蔗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水分因子是决定甘蔗高度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为了解新疆棉花铃柄长与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通过两年比较试验,跟踪调查了棉花主栽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总结了两年的主要气候数据,并将这些与铃柄长做了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棉花各品种的铃柄长与棉花主要生长阶段6-8月的最高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的关系;与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有效果枝、单株铃、果枝始节和始节高度成正相关,与株高、无效果枝成负相关;与衣分、果枝数和折合亩产均呈正相关的关系,与单铃重呈负相关;与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呈正相关,与整齐度指数大致呈正相关,50%参试棉花品种(系)的铃柄长与纤维断裂比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剩余50%呈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内生假单胞菌诱导棉花抗蚜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胚轴切断扦插法诱导棉株产生抗虫性。该方法是在棉花2片真叶期,将其根茎在下胚轴处切断,接种假单胞菌,扦插使其生根。通过该机械损伤及菌处理,诱导棉株产生系统抗性。实验设菌诱导扦插株和无菌诱导扦插株两项处理,以自然生长棉株作对照。诱导棉株扦插时,接种假单胞菌(PseudomonagladioliD-2251)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生根后取其根、茎、叶组织,检测其体内接种菌菌量,结果发现诱导菌能够在棉株体内定殖,其浓度高低顺序为:根>茎>叶;诱导后,棉株体内单宁含量在各生长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菌诱导株和无菌诱导株的变幅分别为30.78%~289.99%和3.88%~139.69%。除盛花期外,各生长期酚含量也有所提高,菌诱导株和无菌诱导株的变幅分别为2.60%~36.22%和1.32%~26.16%;温室条件下,对诱导株上的自然感蚜状况进行了调查;5叶期,菌诱导和无菌诱导棉株的百株蚜量分别降低74.95%和43.51%,有蚜株率分别降低67.84%和54.98%;7叶期,百株蚜量分别降低35.98%和17.21%,有蚜株率分别降低32.24%和17.21%。  相似文献   

7.
1棉蚜暴发的原因 1.1气候因素 棉蚜种群数量受棉蚜发生期间的天敌与气候的共同作用,棉蚜繁殖的适宜温度是23-27℃,适宜的温度是棉蚜种群数量剧增的主导因素。2004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卖盖提垦区平均气温在23.4℃,相对湿度49%,有利于棉蚜的发生。从系统调查看,棉蚜6月5日达到高峰,有蚜株率100%,百株三叶蚜量3045头,益害比1:1549。并且棉蚜和棉黑蚜在棉田同时并存。从随机调查来看,棉苗出现大面积油叶、卷叶现象,再加上此期麦盖提垦区降水少,雨量小,有翅蚜在棉田扩散速度快,迁飞数量大,也是棉蚜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据浙江杭州市各监测点田间调查,与常年同期相比,当前茄果类等蔬菜虫害呈多发、重发状态。其中芥菜上平均百株虫量450头,甘蓝上平均百株虫量3.3头,预计今年黄条跳甲在速生叶菜上重发生。蚜虫在设施栽培的各类蔬菜上普遍发生,南瓜、黄瓜等瓜类蔬菜上平均每叶蚜量2.4头,而常年同期平均为1.3头。蚜虫繁殖快,且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除了虫害为害重外,蔬菜病害也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三年的水稻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类型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与温光生态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的长短受日照时数和日均温的影响。与日照时数多少呈正相关,与日均温高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近54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笔者运用甘肃省1960—2013年28个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法对月、季和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研究降水量、风速、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对日照时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4年来,年日照时数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1.2 h/10 a。甘肃最高和最低日照时数出现在5月和2月。四季日照时数春季和秋季呈增加趋势,春季增加较明显,冬季和夏季呈减少趋势。甘肃年日照时数与年均降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均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27和 -0.51,与风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玫烟色拟青霉菌兼防蚜虫和叶螨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为了证实其可行性,笔者对所得玫烟色拟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条件及毒性等进行研究。通过小容器空气湿度调节法测定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并在适宜条件下,测定1×104~1×108孢子/mL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试验设置:(1)空白对照;(2)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3)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4)喷洒20mL107孢子/mL孢子悬浮液后释放50头胡瓜新小绥螨;(5)释放2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6)释放50头沾满分生孢子粉的胡瓜新小绥螨,共6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菌该菌株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湿度为25~30℃、95%~100%RH,在此条件下,第10天时,1×108孢子/mL浓度下,蚜虫和胡瓜新小绥螨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52%和41.78%,该菌株相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蚜虫的毒力远大于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毒力,符合作为利用胡瓜新小绥螨携带,用以防治蚜虫的虫生菌的条件。通过盆栽试验,3、4、6处理的效果最好,第8天蚜虫数量几乎降为0,而且相对而言,捕食螨带菌最省工、省料,还可以兼防叶螨。所以,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利用捕食螨带菌同时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在冀南棉区研究了小麦收获期对麦套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和棉花苗蚜的影响。小麦收获期共设3个水平,分别是6月5日、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结果表明:2004年3个时期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天敌和棉蚜的比值)无显著影响(t>0.05);2005年6月5日收获小麦,显著增加了棉田的益害比(t<0.05),6月10日和6月15日收获小麦对棉田的益害比无显著影响(t>0.05)。说明在麦套棉田中,麦田天敌到棉田的有效转移受麦蚜-天敌-棉蚜三者发生高峰期的影响,不同年份天敌的转移情况有所不同。麦蚜发生高峰期早则小麦天敌向棉田转移早,并能有效控制苗期蚜虫的危害,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对棉田天敌的数量影响不大;反之,若麦蚜发生高峰期晚,麦田天敌发生期也会相应延后,在麦熟期收获小麦则会引起棉田天敌的增加。因此,棉田天敌数量变化受小麦收获期的影响,但与麦蚜和麦田天敌的发生动态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非生物胁迫对棉花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影响棉花的次生代谢,而次生代谢可能影响棉株上的害虫发生。为明确非生物胁迫与次生代谢及棉蚜种群消长三者间的关系,以不同浓度氯化钠(NaCl)和聚乙醇(PEG)溶液分别处理棉苗,测定了棉叶组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了棉蚜在被处理棉苗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发现,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棉苗的棉酚含量分别比不含NaCl的对照提高20%和53.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5.7%和46%。盐胁迫显著延长棉蚜的发育历期并降低繁殖率,100和200 mmol·L~(-1) NaCl处理的棉蚜若蚜期分别比对照延长6.4%和9.9%,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2.6%和52.3%。干旱胁迫也影响棉花叶片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质量分数2.5%和5%的PEG处理棉株的棉酚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9.7%和61.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4.2%和47.1%,生长在PEG处理棉株上的棉蚜的若蚜期分别延长7.4%和16.5%,单雌产蚜量分别减少26.8%和55.8%。叶片内棉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与棉蚜若蚜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棉蚜的产蚜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推断,盐碱、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增强了棉苗的次生代谢,导致棉酚和可溶性糖等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积累,抑制了棉蚜种群的消长。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烟蚜和烟蚜茧蜂在烤烟育苗大棚不同部位及接蚜量下的繁育规律,以‘云烟87’为材料,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楠木渡镇新凤村烤烟育苗基地(107°01′33.2″E,27°17′16.6″N)进行试验,探讨烤烟育苗大棚不同部位(前部和后部)及接蚜量(20、40、60头/株)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育苗大棚前部积温、日均温及日均最高温均高于后部,日均湿度略低于后部;大棚后部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量多于前部,接蚜量为40头/株的烟株,烟蚜和烟蚜茧蜂繁育量最多,其次是20头/株的烟株,60头/株的烟株烟蚜及烟蚜茧蜂繁殖量最少;大棚后部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优于前部,接蚜量越多,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表现越差。综上,烤烟育苗大棚后部利于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量的增加,烟株生长发育较好,且初始接蚜量以40头/株为宜,20头/株或60头/株对烟蚜和烟蚜茧蜂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15.
Thirteen winter wheat cultivars were tested under field and greenhouse conditions for resistance to the cereal aphid, Sitobion avenae (F.). Marked differences were recorded between cultivars in nonpreference (anti-xenosis), antibiosis and tolerance to aphids. Nonpre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P < 0.001) correlated with antibiosis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 biomass of aphids on naturally and nonsignificantly (P > 0.1) on artificially infested ears (criterion for cultivar antibiosis). Over all the cultivar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nonpreference and tolerance and between antibiosis and tolerance to aphids.
Five cultivars expressed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to S. avenae . The high resistance of three cultivars was due to high nonpreference and antibiosis, and only in two cultivars all three mechanisms contributed to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6.
烟蚜危害对烟草生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 ̄1992年在网室内进行了烟蚜危害烟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开始受害的烟草,现蕾期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加强,种类增多,随烟蚜侵害水平的提高,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强度减强,总氮和蔗糖含量升高,还原糖含量略有增加;株高降低,叶片数减少,现蕾期推迟8 ̄15天。  相似文献   

17.
防治绿色食品西瓜蚜虫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3个不同类型6种不同药剂对瓜蚜的防效试验,并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防治西瓜蚜虫的最佳药剂。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32%印楝素乳油、20%红鼎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高渗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和48%毒死蜱乳油等6种供试药剂均可使用,20%红鼎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综合防效最理想,48%毒死蜱乳油防效最差,不同类型药剂防效显示出不同特征,生产中应根据各种农药的作用特点以及瓜蚜的发生情况灵活选用适宜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8.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杭白菊上蚜虫危害,进行安全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来优化70%吡虫啉WDG防治蚜虫的应用技术。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不同品种杭白菊(‘金菊2号’、‘小黄菊’、‘早小洋菊’、‘异种大白菊’、‘麻城福田白菊’)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浙江和湖北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WDG对菊花上的棉蚜、桃蚜、菊小管蚜等蚜虫具有很好速效性和持效性的防治效果;使用量为52.5ga.i./hm2时,喷雾1天后的校正防效即可达70%以上,喷雾3天后的防效达85%以上,喷雾7天后的防效达90%以上,喷雾14天后的防效仍维持在80%以上,且没有观察到对杭白菊和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70%吡虫啉WDG适宜在杭白菊上登记防治蚜虫,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棉花–小麦条带种植对棉花苗蚜发生及为害的影响,对棉花苗期的蚜虫种群数量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小麦条带种植模式可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和为害,苗期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种植,分别减少70.4%和84.8%,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常规种植降低67.4%和81.3%;棉花条带中,边行对棉蚜的控制作用显著优于中间行,边行有翅蚜和无翅蚜数量分别比中间行减少了43.7%和54.3%,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分别较中间行降低了52.4%和84.6%。  相似文献   

20.
朱富春 《耕作与栽培》2013,(2):51-51,55
蚜虫是召陵区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为了控制对玉米的为害,通过田间观察,得到蚜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召陵玉米生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