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燕 《农家参谋》2014,(12):14-14
一、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是茶树常见而严重的叶部病害.该病害的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培育健壮茶株.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产生药害;及时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做好茶园排水或抗旱、抗寒工作,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的环境,促进茶树健壮,提高抗病力.  相似文献   

2.
豫南茶树叶部真菌病害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病、茶双毛壳孢叶斑病、茶链格孢叶斑病为河南省茶园新发现病害。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刺盘孢菌(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P.versicolor)、双毛壳孢菌(Discosia theae)、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P.theicola,P.theae folia)、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等为豫南茶树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样本的茶树病害图像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见且特征相似的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为对象,研究在小样本情况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害图像识别问题。运用7种模式的预处理方法对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处理,并采用Alex Net经典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实验,比较、分析其训练及识别效果。结果显示,模式7训练模型精度为93. 3%,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0%,且对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的正确区分率分别为85%、90%和85%,在预测值和真实值一致性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该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区分、识别3种易混病害,且识别精度高,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陇南茶树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省文县、武都县、康县的茶树病害进行了首次调查及病原鉴定 ,共鉴定出病害 9种。其中以茶饼病 (Exobasidium vexans)为主要病害 ,在康县油房沟茶园的叶发病率达 10 0 % ,严重度 3~ 4级 ;茶云纹叶枯病 (Col-letotrichum comelliae)、茶轮斑病 (Monochaetia karstenii)次之 ,两病混合发生 ,并形成发病中心 ;其它病害的发病率在 1%左右。并针对 3种主要病害 ,从生产绿色产品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调查重庆主要茶叶种植区、县茶树病害的发生情况,共查明病害16种,分布频率较高(F〉42)的有云纹叶枯病、煤污病、地衣病、轮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和藻斑病等,其中以前4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发病分布频率和病植株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而以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对茶树的危害最严重。武夷菌素是产自于不吸水链霉菌(Strepromyces ahygroscopicus)的一种无毒性生物杀菌剂,测定该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重庆当地主要茶树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原药的600倍液并按15L/667m^2的用量对茶树叶面喷雾2次。以对照病叶率计算武夷菌素对茶树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m cameliae)、轮斑病(Pesalotiopsis theae)和其它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1.33%,65.38%和87.78%;而按病害严重度计算分别为61.02%,77.08%和79.01%7。经统计学显著性测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这些茶树病害的相对防病效果与多菌灵的病害控制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p〉O.05),但处理与对照茶树病害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这表明武夷菌素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代替多菌灵在茶叶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2005-2007年调查重庆主要茶叶种植区、县茶树病害的发生情况,共查明病害16种,分布频率较高(F42)的有云纹叶枯病、煤污病、地衣病、轮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和藻斑病等,其中以前4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发病分布频率和病植株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而以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对茶树的危害最严重.武夷菌素是产自于不吸水链霉菌(Strepromyces ahygroscopicus)的一种无毒性生物杀菌剂,测定该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重庆当地主要茶树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原药的600倍液并按15 L/667 m3的用量对茶树叶面啧雾2次.以对照病叶率计算武夷菌素对茶树云纹叶枯痛(Colletotrichum cameliae)、轮斑病(Pesalotiopsis theae)和其它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1.33%,65.38%和87.78%;而按病害严重度计算分别为61.02%,77.08%和79.01%7.经统计学显著性测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这些茶树病害的相对防病效果与多菌灵的病害控制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处理与对照茶树病害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这表明武夷菌素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代替多菌灵在茶叶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真菌病害是危害茶树最主要的病害类群之一,对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秋季是茶园真菌病害的高发期,对此时期开展真菌病害调查意义重大。本课题组于2022年10月,采用5点取样法对贵州省都匀市螺丝壳茶园展开了真菌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共计调查到危害茶树的真菌性病害6种,分别为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其中,发病程度最严重的是茶白星病,分布频率和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高达97;茶炭疽病和茶云纹叶枯病的分布频率均为100%,发病率分别为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30.5和18;茶轮斑病、茶赤叶斑病、茶煤病的分布频率、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本次调查明确了都匀市螺丝壳秋季茶园主要真菌病害种类、发生情况,并针对性对不同病害防治进行了讨论,为都匀市秋季茶园真菌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制定广西茶树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调查收集茶树病害发生为害情况。【方法】通过在凌云县、昭平县、三江县的茶园进行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广西桂林茶科所、横县南山白毛茶场、融水县元宝山茶业公司红水乡基地3个调查区历年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发现各类病害27种。【结论】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茶树苔藓病、茶树地衣病、茶炭疽等,其中茶煤病每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蟛蜞菊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提取物对茶轮斑病菌、茶炭疽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这3种茶树叶部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蟛蜞菊4种提取物对被测3种茶树病原菌的菌丝生长的抑菌率随着提取物浓度的上升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其中蟛蜞菊4种提取物对茶云纹叶枯病的抑制效果最强,正丁醇萃取...  相似文献   

10.
茶云纹叶枯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防治茶云纹叶枯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的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都匀地区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菌为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Glomerella cingulataf.sp.camelliae),其无性态为炭疽菌属(Collectotrichum)。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摸清湄潭县危害茶叶的主要病虫害,为适时有效地防治茶叶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采取茶园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年至2010年度对湄潭县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田间消长规律以及主要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主要病害有5种,分别为茶饼病、茶炭疽病、茶白星病、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苗根结线虫病,病...  相似文献   

12.
茶云纹叶枯病是一种高湿高湿型病害。该文介绍了该病害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危害症状,指出农业防治可选择适宜的地形、地势和土壤,利用抗病品种,注意茶园卫生,加强茶园管理;化学防治可选择适宜的药剂尽早喷防。为尽快控制茶云纹叶枯病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出对茶云纹叶枯病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拮抗放线菌。[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对茶云纹叶枯病的拮抗放线菌进行了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从33株供试拮抗真菌中筛选获得抑菌率明显(大于50%)的放线菌2株,分别为F6和F10;经鉴定F6和F10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为茶云纹叶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新品种材料抗病虫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鉴定法和室内接种法对15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了茶云纹叶桔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0310、0308、0302和乌牛早等4份供试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与室内接种致病上均表现抗茶云纹叶枯病;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法对茶跗线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结果:0303、0304、0305、0306、0311、碧香早等6份材料抗茶跗线螨;但15份供试材料均表现出高感或易感假眼小绿叶蝉.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已有记载的茶树病害有200多种,国内已有记载的有30多种,其中比较严重的有茶饼病、地衣苔藓类和云纹叶枯病,使产质量遭受一定的损失。兹就茶树病害研究工作的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茶云纹叶枯病又称叶枯病、茶瘟病,是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在全国各产茶区均有发生。此病属高温高湿性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当旬平均气温为27—29℃,降雨量在40毫米以上,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高温干旱时,病情发展缓慢;但炎夏干旱  相似文献   

17.
茶饼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饼病又称疱状叶枯病、叶肿病。它主要危害嫩叶、新梢,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芽叶病害。该病危害嫩叶和新梢,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用病叶制茶易碎,干茶味苦,致使茶叶品质明显下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一、症状在嫩叶上先出现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直径为0.6  相似文献   

18.
2008-2014年,通过对四川主要不同生态区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种类和4种重大害虫(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从调查采集的5000余份茶树病害、昆虫、螨类、蜘蛛标本中,鉴定出真菌病害20种,其中,叶部病害12种,枝干病害6种,根部病害2种;鉴定出昆虫纲种类9目,39科34种,其中,害虫25科29种,天敌15科7种;鉴定出蛛形纲种类2目,9科10种,其中害螨4科4种,蜘蛛5科6种。2根据病虫害发生范围、出现频率和危害程度,明确了四川茶园主要病害包括:茶饼病、茶网饼病、云纹叶枯病、轮斑病、炭疽病、赤星病、白星病8种;主要害虫包括: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黄蓟马、茶尺蠖、茶银尺蠖、茶蚧类等11种(类)。3系统观察了茶蚜、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跗线螨4种重大害虫在茶园中种群数量消长动态,明确了在四川生态条件下不同时段发生危害特点。  相似文献   

19.
茶树种质资源抗茶云纹叶枯病鉴定,进行了田间自然发病调查、苗圃茶苗和室内离体茶枝人为接种试验.室内离体接种诱发的病叶还进行了病原菌的再分离.室内离体接种的病情指数与苗圃中接种的病情指数及自然发病调查的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6993、r= 0.4036,可见离体接种试验结果与苗圃试验和自然发病调查结果具较好吻合性.离体茶枝接种诱发的病叶经分离培养均为该病的分生孢子.确定离体茶枝接种为该病抗性的鉴定方法,拟定抗性等级划分标准,筛选出高抗茶资源1份、抗的12份、中抗的13份.大叶种的抗病性差于中叶种的茶资源.  相似文献   

20.
3种生物农药对4种茶树病害的室内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氧苦内酯、武夷菌素、绿颖对4种茶树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氧苦内酯和武夷菌素对供试的4种茶树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氧苦内酯对茶轮斑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茶白星病菌和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1.84,3.12,16.17,21.12mg/L;活性比2%的武夷菌素对4种茶树病原真菌EC50分别为17.38,19.22,98.25,306.19mg/L。研究结果为建设有机茶园合理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