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联邦德国汉诺威兽医大学病毒学研究所所长B.Liess博士来我国讲学的一部分学术资料,现整理发表.供同志们参考.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欧美牛群中普遍存在,在联邦德国于25年前第一次分离出IBR病毒。一般讲,IBR分急性和慢性病例,病的后期往往难以分离出病毒;另外,慢性病例如有细菌性并发感染,易于诱发肺脓肿病灶。还有些病牛,症状似牛恶性卡他热(BMC),其病原也是牛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2.
我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现状及防控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或称为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IPV),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多种病型,如上呼吸道黏膜炎症、结膜炎、乳房炎、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或龟头包皮炎、幼牛脑膜脑炎和流产等,可以认为是由同一种病原引起多种病症的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IBR列为B类动物疫病。IBR于195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被报道,其后引起了全球重视[1]。IBRV又称为牛疱疹病毒1型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IBR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红鼻病”或“坏死性鼻炎”,是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和“运输热”(Shipping fever)的重要病原之一。IBR最早见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罗拉多州,由Madin等人从患病牛中分离得到[1]。我国最早于1980年从新西兰进口的一批牛中分离到该病毒[2],随后发现此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不同品种的牛均有感染,血清阳性率可高达70%以上[3]。  相似文献   

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基因序列,合成GH-1、GH-2两条引物,分别以IBRV的Barta Nu/67株、IBRVBK125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结果两株IBR病毒DNA均可扩增出362bp的特异性片段;对其同属的伪狂犬病毒(PRV)、火鸡疱疹病毒(HVT)及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V)进行扩增均未见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表明,该法对IBR病毒的检出限量为104.25TCID50/0.1mL.  相似文献   

5.
在108群衣阿华州猪的血清样品中进行了一次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抗体的血清学调查.1220头猪中,139头(11.33%)有1:4或更高的抗体滴度.IBR病毒经静脉和鼻内接种到猪,产生无症状感染.IBR病毒通过脑内接种到猪,则出现运动失调,感觉过敏,高温和厌食.通过生殖道和脑内接种途径给毒的猪中有2头可看到脓性阴道和包皮脱出.出现有意义的抗体,但未分离到病毒  相似文献   

6.
1980年3月,广东省光明华侨农场从新西兰进口一千余头奶牛.根据原农业部畜牧总局的指示,我们承担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的检疫任务.在检疫过程中,我们于四月首次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其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匈牙利Bartha Nu/67 IBR标准毒抗血清所中和.五月,周泰冲等同志也从新西兰进口牛中分离到了IBR病毒.本文就IBR病毒的分离及鉴定作一简要介绍.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牛的急性、热性呼吸道传染病。195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西部的肉牛群,后来出现于奶牛群。1956年,分离出病毒,经鉴定为牛的疱疹病毒,在临床上易和牛流行热、流感、恶性卡他热及黏膜病综合症相混淆。IBR临床特征是,  相似文献   

8.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毒感染已有充分研究。该病对养牛业具有严重的经济危害性。但该病发生于水牛,在许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尚未见有报道,因此,其经济危害仍是不清楚的。从马来西亚各个州的水牛感染 IBR的血清学研究表明,对 IBR 有中和抗体的水牛的百分数很高。给4头水牛每天静脉注射40毫克地塞米松连续7天,结果是,所分离的病毒能与 IBR 抗血清起中和反应。在电子显微镜下检查该病毒,其形态学及大小均类似于疱  相似文献   

9.
1980年4月,我们用从新西兰进口奶牛分离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125~#—BK毒株对4头牛进行了回归试验,引起典型发病.其临床症状以高度发热,沉郁,食欲不振,鼻腔及眼有多量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咳嗽以及母牛出现阴道炎等为主要特征.潜伏期2~3天,病程15~20天.回归试验发病牛的病理变化以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浅溃疡灶,鼻腔,食道粘膜和阴道粘膜充血,空肠粘膜呈明显虎皮纹状出血等为常见.接种后第2~6天,从试验牛采集到的病料用BK(犊牛肾)细胞又分离到病毒,并与IBR高免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均得到阳性结果.试验证明,125~#—BK毒株同国外IBR病毒报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由I型牛疱疹病毒引起)是牛的一种呼吸器官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对本病的诊断历来多用中和(NT)试验,有时用间接红血球凝集(IHB)试验。最近笔者根据KRYUKOV等和TREPANIER等关于IBR病毒有凝集小白鼠红血球的特异性的报导,试用小白鼠红血球作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取得如下结  相似文献   

11.
结荷兰进口的,临诊上表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症状的奶牛的22份眼、鼻分泌物作 IBR 病毒分离,获得了4株病毒。通过血清学、病毒学、理化特性、病毒核酸型和电镜观察证实,分离到的病毒均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2.
由2例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例的荷斯坦奶牛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IBRV—C1株。该病毒可被IBR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MDBK细胞可出现IBR病毒典型细胞病变效应;选取IBR病毒gB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头牛均可见体温升高、鼻流粘液、呼吸困难等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三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对靶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牛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可达1:41以上,攻毒保护率达5/5。  相似文献   

13.
1956年以来,实践上已应用抗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接种技术。各种接种方法和各种疫苗(死苗、弱毒疫苗)亦已研制出来。各种接种方法和各种疫苗都有其优点及缺点。禽群已经成功地采用气雾法防治呼吸道病毒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气雾法给牛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副流感3型(IBR—PI_3)疫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随着我国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IBR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近几年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情况,笔者通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IBR的文献进行汇总,对当前国内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和"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福安市溪潭某专业合作社由于多渠道引进牛进行养殖,造成该疫病的发生。笔者通过中西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总结如下,以期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进口种用奶牛中分离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865头进口种用奶牛隔离检疫期间,从1头IBR中和抗体阳性奶牛中分离1株病毒。该分离株表现类似于IBR病毒特征的细胞病变(CPE),细胞圆缩,聚集成葡萄串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有时会发现有几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用特异性抗IBRV阳性血清与之进行中和试验,发现IBRV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株的中和抗体滴度为26.5,与对IBR标准株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差不到一个滴度。调取IBRVLA株gB基因序列,设计出1对IBR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能扩增出与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IBRV。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隐性感染牛的病毒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Snowdow证明试验牛感染IBR病毒后会间歇复发,排泄病毒达578天。有些报告关于IBR的天然感染和试验感染牛只在不适宜环境下饲养、运输、分娩也会使疾病复发。以皮质类固醇(Cort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本病在美洲、欧洲、非洲与亚洲都有一些国家流行。我国1981年周泰冲等,1982年仰惠芬等报道了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分离出IBR病毒。  相似文献   

19.
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BHV-Ⅰ),主要引起感染牛高热、流鼻汁、上呼吸道及黏膜发炎等呼吸道炎症,称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IBRV引起的其他病型有脑膜脑炎、结膜炎、生殖道感染、流产等。IBR属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感染机体后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IBRV的重要特性是可潜伏于机体三叉神经,使病牛长期携带  相似文献   

20.
IBR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BovineRhino鄄tracheitis)的缩写,又称坏死性鼻炎(NecroticRhinitis)、红鼻病(“Rednose”Disease)。是由I型牛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通称IBR。该病多发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许多国家,我国于1980年进口新西兰奶牛中首次报道该病,其后未见有报道该病的发生。河南省平顶山市某牛场2004年7月3日从澳大利亚引进200头荷斯坦妊娠青年母牛,于2004年9月28日确诊感染IBR病毒,在河南为首次发现IBR感染,现将治疗体会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前期牛群症状及治疗1.1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