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外来生物入侵是生境破坏之后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威胁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对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生物入侵的途径以及入侵成功的原因分析。虽然历史上有不少外来生物曾经为人类造福,然而外来生物入侵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此提出了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威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系统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生物入侵给我国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巨额损失。为有效、持续防控生物入侵,大力加强外来入侵生物管理,急需构建符合我国生物入侵现状的预警系统。在分析预警系统构建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预警系统构建的策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浅析外来生物入侵与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机制和途径的论述,从江西主要林业外来生物入侵现状分析入手,并结合森林健康理论,提出了林业对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球大部分地区都遭受到了外来生物入侵的威胁,危害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阐述了外来生物入侵形成的原因,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总结了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对策,并探讨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植物引种与外来物种入侵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莉 《森林工程》2004,20(6):6-8
生物入侵正在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 ,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 ,如外来入侵植物的主要种类、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传入途径以及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郑勇奇  张川红 《林业科学》2006,42(11):114-122
外来树种如果形成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具有爆发性和长期性,且不可逆转.与其他种类的生物相比,外来树种的入侵具有很长的时滞,预测比较困难.我国引种的外来树种数量多,过去对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研究很少,开展外来树种入侵性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估,制定统一的技术规程和标准,确定各种外来树种的入侵性等级,对我国林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我国在外来树种生物入侵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建立外来树种信息系统,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制定外来树种入侵评价标准与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建立外来树种监测及生物入侵早期预警系统是未来的研究重点.正确处理林木引种与生物入侵的相互关系,对外来树种进行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制定生物入侵防范战略,可以有效地防止生物入侵的发生.同时也要针对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特点,避免夸大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风险,更好地促进外来树种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生物入侵的基本含义和危害概况,分析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中国的发生发展现状,根据中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特点和危害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控林业生物入侵的几项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艳 《山西林业》2011,(3):47-48
城市园林植物引种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分析了园林植物引种工作中发生生物入侵的原因,提出了防止生物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余杭区是外来生物入侵的重灾区之一,损失以亿计。对余杭区当前面临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严峻形势,从决策领导、管理机制、宣传教育、监测管理、资金保障、预防对策和综合治理七个方面,提出防范控制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视外来物种为"生物入侵",对外来物种产生误解,甚至排斥外来物种。这会形成封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利于世界范围的物种交流。因此,正确认识和区别外来有益物种和生物入侵种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物种的传播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引种,是人  相似文献   

11.
用5种培养液:1/2MS、1/2MS+IAA、1/2MS+PP333+IAA、ABT1号生根粉及对照,作香荚兰蔓段诱导不定根发生和生长试验。经20d培养,1/2MS+PP333+IAA培养液诱导不定根发生率最高,新根生长最好。试验观察到,PP333和IAA在一定浓度配比下,对香荚兰有明显诱导生根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优良银白杨离体快繁再生体系,培育速生高产的银白杨苗木,以西藏银白杨叶片、茎段作为不定芽诱导的初始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诱导中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二次不定芽诱导,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及配比对银白杨不同材料不定芽诱导与增殖分化的影响。研究表明:6-BA∶NAA为5∶1是银白杨不定芽诱导的最优激素浓度配比,银白杨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材料为当年生带腋芽茎段;6-BA(0.5mg/L)+NAA(0.1mg/L)+KT(0.2mg/L)为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最优激素浓度组合;不定芽增殖的最优激素7浓度组合为6-BA(0.5mg/L)+NAA(0.2mg/L)+KT(0.2mg/L)+IBA(0.2mg/L),平均增殖系数最高。综合考虑得出:MS+6-BA(0.5mg/L)+NAA(0.1mg/L)为银白杨不定芽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不定芽诱导的最佳材料为银白杨当年生带腋芽茎段;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1mg/L)+KT(0.2mg/L);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KT(0.2mg/L)+IBA(0.2mg/L),pH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生长素诱导杜梨不定根发生效应,明确不定根诱导过程与氧化酶活性间的关系,从而为杜梨等难生根植物的生根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借鉴。【方法】以连续继代培养的杜梨不定芽为材料,调查了不同种类(NAA、IBA和IAA)和浓度(0.1、0.5、1.0、2.0 mg·L-1)的生长素对不定芽生根的影响情况,分别在生根诱导0、4、8、12、16 d后观察不定根发育的内外组织形态,测定并分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外源生长素均能促进不定芽不定根的发生,在相同种类的生长素处理下,浓度分别为0.1和2.0 mg·L-1处理的各项生根指标均显著低于浓度分别为0.5和1.0 mg·L-1处理的。以NAA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较大且松软易脱落,不利于其后期的移栽成活;以IBA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NAA和IAA处理的,其中以浓度为0.5 mg·L-1的IBA处理的各项生根指标均最优。对其组织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杜梨不定根发生类型属于诱生根原基,经IBA处理4 d后,其茎基部表皮颜色变红,内部根原基发生于韧皮部和维管束形成层交界处,诱导8 d后茎段外部出现了愈伤组织且组织内部根原基已形成,诱导12 d后不定根突破表皮向外生长。在杜梨不定芽生根过程中,SOD和PPO活性在诱导的0~4 d内均快速上升,在诱导的4~12 d内均下降,而在诱导的12~16 d内均呈现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IAAO活性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每个时期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D活性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诱导4 和12 d之时。【结论】0.5 mg·L-1的IBA可有效促进连续继代培养的杜梨不定芽的生根,其不定根的形成过程与氧化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于矾根‘莓果’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初步建立其离体繁殖技术体系,从而给矾根种质保存和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矾根‘莓果’的叶片和叶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不定芽诱导率、增殖和生根的影响情况:先分别将叶片和叶柄接种于添加了不同浓度TDZ或6-BA的MS培养基上,55 d后统计其诱导率和出芽数;然后将诱导的丛生芽转移至添加了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30 d后观察并记录其增殖系数和生长状况;再将试管苗置于添加了不同浓度的NAA和IBA的1/2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30 d后观测其生根率、生根数和根长。【结果】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矾根叶片和叶柄的不定芽诱导率分别达到86.11%和91.67%,其平均出芽数分别为3.20和2.73个;其丛生芽的增殖系数达到3.97,且植株生长快,长势健壮;其试管苗的生根率达到95.0%,试管苗的生长健壮,且其单株平均生根数最高,达到47.6条。【结论】建立了高效的矾根离体培养体系:矾根叶片和叶柄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1.0 mg/L的6-BA+0.1 mg/L的NAA;其丛生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是MS+0.5 mg/L的6-BA;其试管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是1/2MS+1.0 mg/L的NAA。  相似文献   

15.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探讨BA浓度、NAA浓度、暗培养时间以及AgNO3浓度对小桐子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诱导小桐子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BA+0.5 mg/L NAA+暗培养14 d+0 mg/L AgNO3.  相似文献   

16.
王茂良  任桂芳  王建红  冯慧  赵梁军 《林业科学》2005,41(3):179-181,i001
大叶黄杨 (Euonymusjaponicus)为卫矛科 (Celastraceae)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在长城以南各大城市的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广 ,冬季表现较好 ,但在气候稍差的地方常出现低温伤害现象 ,又兼之病虫害较普遍 (李庚花等 ,1998;惠彦文 ,1998) ,维护费用高。目前 ,国内外已有关于大叶黄杨近缘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 ,如金叶卫矛 (E .fortuneicv .“Gold”) (于萍等 ,2 0 0 0 )和红果冬青 (E .japonicuscv .“hong”) (夏海武 ,2 0 0 1)的组培快繁 ,肉花卫矛 (E .carnosus) (刘非燕等 ,1996)、欧洲卫矛 (E .europaeus) (Bonneauet…  相似文献   

17.
月季叶片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月季叶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就影响月季离体叶片不定芽诱导的主要因素——基因型、生理状态、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方法等的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介绍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种类的基础上,论述了其侵入途径、分布范围及危害状况,提出了人工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等预防和控制措施,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八仙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仙花组织培养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过程做了初步研究和探讨。以八仙花的茎段、茎尖、叶片为外植体,通过MS+6-BA2.0 mg.L-1+IBA0.1 mg.L-1培育出无菌苗。继代培养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6-苄基腺嘌呤)和IBA(吲哚丁酸)。试验结果表明:在初代培养中的外植体以八仙花茎尖较为适宜,消毒时间7 m in较为适宜。继代培养中以MS+6-BA1.0 mg.L-1+IBA0.1 mg.L-1为八仙花较适宜的增殖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