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管棚设施栽培产量产值高,经济效益好,1991年,闵行区种植管棚番茄2084亩,平均亩产2935公斤,亩产值2870元,高的单位超过4000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早熟品种这是管棚番茄早熟高产的  相似文献   

2.
蔬菜水稻轮作 一年三茬获丰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旱轮作是减轻蔬菜病害的一条重要农业措施。1986年我们开始进行“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到1988年止,共推广面积4398亩。其中1988年为2458亩。占全市番茄面积40%以上,番茄平均亩产3422.5公斤,比大面积增产36.9%。水稻亩产449.5公斤,冬季菜亩产1930公斤。年亩产值2267.8元,亩增产值1600元左右。番茄水旱轮作栽培,菜粮一年三熟,既减轻了番茄病害,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冬季蔬菜供应,丰富元旦、春节蔬菜市场,提高番茄的经济效益,增加菜农的经济收入,我们于1989~1991年在偃师县缑氏乡大面积进行了单面坡日光温室秋延后番茄栽培技术的研究,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向市场提供鲜番茄30多万公斤,平均亩产5000~6000公斤,最高亩产7500公斤,亩产值4500~6600元,最高亩产值达9300元,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4.
刘剑华 《蔬菜》1990,(6):5-8
加温春大棚番茄,系指提早到3月初定植,4月下旬~5月初采摘上市的早熟栽培番茄。由于番茄属于喜温性蔬菜,而北京地区早春寒冷,如果不能人为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往往得不到理想的产量和产值。四季青乡常青农工商公司的菜农利用地炉煤火加温的办法,解决了大棚早春寒冷,不适宜栽培番茄的难题,取得了亩产番茄4000多公斤,亩产值7000余元的高效益。在今春平均气温比往年高1~3℃的情况下(加温大棚提早定植一周),加温大棚的经济效益仍比未加温棚亩产值增加541.04  相似文献   

5.
我县在1979~1981年,春番茄三年平均亩产只有2148公斤,平均亩值297.58元。1982年开始,我县参加市春番茄高产协作组,进行技术攻关,7年来我县设协作点16个,试验田184.5,平均亩产4365.5公斤,亩产值819.96元。比同期全县亩产2595公斤增68.2%;亩产值增79%。据统计,1982~1988年全县春番茄平均亩产2595公斤,亩产值458.07元,比成立高产协作组前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蔬菜科技工作者在解决8、9月蔬菜淡季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品种、栽培、贮存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高温炎热、多雨的灾害性气候影响,淡季问题仍没得到彻底解决。特别是番茄、甜椒的越夏栽培还有很大困难。1986年以来,我们在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对邯郸市西部中山区,列江乡的气候、农业资源及经济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调查,还进行了番茄、甜椒的品种、播期及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获得成功。番茄七个品种,最低亩产4395公斤,最高亩产6438公斤。亩产值879~1288元。均比当地原种品种提高70~96.8%;甜椒五个品种,亩产4744~7934公斤,亩产值1281~1975元。得到省内有关专家的肯定。蔬菜上山是发展夏秋淡季商品菜生产的好途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慈溪市胜北乡农科站,从1985年开始采用模式栽培秋番茄,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2000元,比常规栽培的高出1000元左右。所谓模式栽培秋番茄,就是首先确定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每亩株数,得出理论亩产。  相似文献   

8.
番茄秋季栽培在我县已有20多年的历史。60与70年代露地栽培秋番茄,由于受到高温、干旱、暴雨、台风和病毒病的危害,常年亩产量不到10公担。从1971年开始利用钢筋塑料薄膜大、中棚进行秋季栽培取得了较好成效。1982年有22个单位栽培秋番茄计57.45亩,平均亩产2700公斤,亩产值1056.75元。1986年全县种植秋番茄663亩,85%以上采用露地银灰色地膜覆盖。其中长征乡新星村第—生产队5亩地膜覆盖番茄,亩产量3500公斤,亩产值1280元。秋季地膜覆盖栽培番  相似文献   

9.
普兰店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当地日光温室番茄常规管理都是单干整枝留两穗果,当5月份拉秧后再生产其它蔬菜已基本和露地菜同时上市,价格较低。怎样才能使番茄既早熟又能延长上市期增加产量,我们在1991~1992年成功地进行了日光温室连续摘心留九穗果新技术的试验,收获期从3月中旬到7月中旬近120天,亩产10463.6公斤,亩产值19691元,达到了早熟丰产增收的目地。  相似文献   

10.
1988~1991年,我们进行了西瓜地膜覆盖加小拱棚特早熟栽培(以下简称覆膜栽培)的试验示范,连续4年获得早熟高产(平均亩产达3180公斤,最高亩产达4462公斤)。4年来的实践证明,西瓜覆膜栽培比不覆膜栽培提早20~30天上市,增产30~50%(高的达70%),增收120~150%,亩产值达2000~25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洪河 《蔬菜》1990,(1):11-12
利用地膜加塑料小拱棚(简称双层覆盖)栽培西瓜,具有高产、早熟、品质佳、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4月15日左右即可定植,7月3日始收,8月16日拉秧,亩产5500公斤,亩产值2500元。现将其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胶东东端,春季温度回升迟缓,严重影响了早春蔬菜生产。因此蔬菜早熟生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春甘蓝是我县春季主要蔬菜品种之一,1986年以来我们进行春甘蓝早熟丰产栽培试验研究,把取得的经验用于大面积生产,有效地推动了甘蓝生产的发展。1988年甘蓝早熟丰产千亩田以上,一般亩产3250~4250公斤,高者达5000公斤以上。而且于5月中下旬即可上市、比往年提早上市近一个月,明显的调节了蔬菜淡季供应。亩产值  相似文献   

13.
<正>莴笋-番茄-秋白菜一年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经过榆林市米脂县植保站两年的试验示范,莴笋平均亩产3300kg,每公斤按市价1.5元计算,亩产值4950元,纯收入4550元;番茄平均亩产3625kg,每公斤0.8元,亩产值2900元,纯收入2600元;秋白菜平均亩产3500kg,每公斤0.3元,产值1050元,纯收入850元,亩创总产值8900元,平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以上。此模  相似文献   

14.
《蔬菜》1987,(1)
为保护地及露地兼用品种,早熟性好,有利倒茬,1985年在北京地区中试,亩产3000—4450公斤,比茄门甜椒增产70%以上。亩产值2900—3900元,露地栽培亩产值1400—  相似文献   

15.
“早丰”番茄是我地栽培的主要品种,并在长江流域推广,深受生产者欢迎。我们从1985年起采用塑料中棚覆盖方法配制杂交种子,连续3年平均亩产种子8.4公斤:较露地亩产5.1公斤增产64.7%,最高亩产达15.7公斤。亩产值1700元以上。一、优点及高产原因 1、中棚制种有以下优点: ①稳产中棚制种受天雨及病害影响小,产种量稳定。多雨及病害流行年份,露地及小棚制种产  相似文献   

16.
尖叶鸭蛋笋是合肥市郊区杏花村的莴笋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优良性状为早熟、丰产、耐寒耐热、不易抽 ,肉质茎肥大、皮薄,含水量适中,脆嫩可口,可炒食、凉拌和酱制加工。多年来是合肥地区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用的主要品种,以秋季栽培最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食。合肥市郊区栽培普遍,以杏花村乡最多,栽培经验也最丰富。秋季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高的3500公斤以上,比其他品种增产40—50%,亩产值为800—1000元,是其他秋莴笋产值的1.5—2倍;春季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亩产值为400—500元。近几年,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改善的需要,秋…  相似文献   

17.
早熟5号大白菜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选配的新组合,1989年经浙江省审定,定名为早熟5号。我们于1986年开始引种试种,并进行了品种比较、栽培试验和示范推广。目前该品种已经受到当地广大菜农和消费者的欢迎,1990年温州全市共推广近万亩,平均亩产2400多公斤,最高亩产值达3096.15元。  相似文献   

18.
1988年虹桥乡园艺场在1.76亩中棚春番笳内套种小青冬瓜,番茄总产量达6214.75公斤,折亩产35.31公担,总产值为8421.35元,折亩产值4784.86元。冬瓜总产量4249.O公斤,折商产24.14公担,总产值1976.74元,折亩产值1123.15元。两种作物的产量共计折商产为59.45公担,亩产值为5908.01元,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9.
刘春艳  李庆满 《蔬菜》1995,(1):12-13
早春温室番茄高产高值栽培新技术116100大连市金州区光明街道办事处农办刘春艳116100大连市金州区政府蔬菜办李庆满,吴垠寰1993年我区光明街道南山村菜农赵喜风,采用新技术,于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早春番茄1亩地,获得亩产8325公斤、亩产值161...  相似文献   

20.
适宜北方栽培的中药材介绍燕天东北地区生产的药材300多种(含野生)现将常见的,可栽培的种类介绍如下:一、红花:市场年需用量150万公斤,适宜北方栽培,亩产20-45公斤,价每公斤20-25元,亩产种子70-100公斤,公斤价3元,亩产值600-8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