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根廷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跨国大豆采购平台。然而,"大豆技术包"的运用,却给阿根廷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土壤、空气及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不仅影响阿根廷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与阿根廷大豆贸易"民心相通"的顺利实现。我国传统大豆生产以可持续性而著称,在几千年的大豆栽培历史中,我国发展出了稻豆复种、大豆间作套种、免耕翻耕结合等诸多可持续大豆生产技术体系,明显不同于西方的"大豆技术包"体系。因此,建议深化我国与阿根廷在大豆生产与贸易领域的合作,从大豆可持续生产与贸易标准的制定、大豆种业合作以及可持续大豆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三方面,引导阿根廷大豆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中国与阿根廷大豆贸易"民心相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大豆产业包括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大豆生产、加工、贸易和服务,大豆加工业是连接大豆产业上下游的关键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世界各国的大豆加工业均以油脂加工为主,大豆贸易的主要用途是油脂压榨,我国大豆产业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推广品种的单产和含油量较低,应从高产、高油新品种选育着手,研究配套技术,提高大豆生产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豆生产与科研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的现状,分析了未来大豆供需形式,指出我国大豆生产中存在基础设施差、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周口市菜用大豆生产规模小,缺乏优质菜用大豆品种,栽培技术掌握不熟练,产量较低,影响菜用大豆生产的发展.加强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选育,规范栽培技术,发展产业化种植,提高菜用大豆品种的品质和产量,对推动周口市菜用大豆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黑龙江省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的修改试行 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更是我省农业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随着我国和我省大豆振兴工程的实施,我省的大豆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保证大豆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益是当前的突出任务。在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  相似文献   

6.
黑河市大豆重迎茬现状分析及缓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当前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生产现状.并分析了当前本区域大豆重迎茬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给大豆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缓解大豆重迎茬现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豆是我国的一种主要作物,近几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的大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富含异黄酮和卵磷脂,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风味独特,是一种很有市场需求的作物。在大豆生产和栽培中,选用适宜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对优质黄豆的需求。然而,现阶段很多农民对黄豆生产技术的掌握还很欠缺,必须明确生产工艺要点,提高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因此,本文从大豆生产技术和田间经营的角度,探讨了大豆的生产技术和田间管理,为我国的大豆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是我国大豆生产、供给与出口基地,本文就2014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和生产科技建议作了简要总结,为大豆生产及可持续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种植面积、总产约占全国的半壁江山,肩负着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的重任。研究分析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对策,对提高黑龙江大豆供给能力和国产大豆的竞争力,推进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意义重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发展的问题有:(1)品种与技术应用问题;(2)生产条件与生产规模问题;(3)生产效益问题;(4)政策支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发展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品种和栽培技术水平;(2)加快成果转化,促进品种与技术推广应用;(3)促进大豆规模化生产,提高效益保障供给;(4)调整结构合理轮作,实现生态补偿;(5)发展食用、特用大豆生产,保障粮食安全;(6)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大豆产区之一,本研究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河北省地区大豆的基本生产情况、品种、技术应用推广情况,统计分析表明:河北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延续递减趋势,大豆单产呈缓慢上升趋势,当前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生产上推广大豆品种多但大面积种植的少。根据调研情况指出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了完善品种选育和推广机制、使用先进生产机械、发展非转基因大豆、加大扶持种粮大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豆是河南省传统作物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河南省曾经是黄淮海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在黄淮海夏大豆生产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人均耕地质量、大豆单产水平、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通过分析河南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育专用大豆品种,与企业合作建立优质大豆加工地,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政府扶持,制定大豆产业计划,以期为河南省大豆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韩德志 《中国种业》2016,(11):24-25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低、蛋白和脂肪总量低、比较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制约了高寒区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解决的方法是依靠技术创新,培育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成本,创新和突破障碍大豆生产的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推动高寒地区大豆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的生产和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 我国和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 1.1 世界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从1949年到1999年,大豆生产获得快速发展.1949年全世界大豆面积1277.8万hm2,总产1400.6万t,1999年面积已达7205.2万hm2,总产15774.4万t,面积增长5.6倍,产量增长11.3倍.大豆生产发展快的国家,也是目前大豆的主产国家有美国、巴西和阿根廷.1999年,美国大豆面积2964.8万hm2,单产2550kg/hm2,总产7561.5万t,占世界大豆产量的47.9%; 巴西大豆面积 1297.5万hm2, 产量2376kg/hm2,总产3082.1万t;阿根廷大豆面积747.0万hm2,单产每hm2 2410kg,总产1800万t,这三个国家大豆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美国以出口原豆为主,巴西出口豆粕,阿根廷以出口豆油为主.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是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近些年印度大豆生产发展也很快,1999年大豆种植面积已达到645万hm2,总产610万t,但单产低,单产946kg/hm2. 1.2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豆生产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36年大豆总产量1130万t,大量的大豆、豆饼和豆油从大连港源源外运,大豆作为大宗农产品大量出口.以后由于战乱的破坏,农业生产萎缩,1949年我国大豆产量仅有509万t,不及历史最高年产量的一半.50年代大豆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195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274.8万hm2,是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粮食压力大,大豆种植面积逐步下滑,"三五”计划期间(1966~1970)大豆面积平均800万hm2,"四五”(1971~1975)733万hm2,"五五”(1976~1980)只有667万hm2.改革开放后大豆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1991年恢复到800万hm2,1986年大豆总产1160万t,花了整整50年,总产才超越历史最高水平.80年代后期总产稳定在1100万t上下,90年代初又下滑到900多万t.1993年国家抓紧大豆生产,大豆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800万hm2,总产1300~1500万t,尤其1994年大豆面积922万hm2,总产1600万t,是我国大豆产量最高年份.近几年大豆面积仍可保持800万hm2以上,总产量在1300万t徘徊,1999年大豆面积820.5万hm2,单产1671kg/hm2,总产1370.5万t.大豆供应不足,大量进口大豆和豆粕, 进口量相当于我国产量的一半. 1.3 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及其原因二战后由于食用油短缺,加上饲料的蛋白源不足,促进了大豆生产迅猛发展.1954年美国大豆总产超过我国,20年后1974年巴西又超过我国,再过20年阿根廷大豆生产与我国不相上下,近两年面积虽然不如中国,但因单产高,总产也已超过中国.我国曾是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现已降为第四位,1999年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的8.7%.我国大豆生产波动大、单产水平低、比较效益差,是制约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问题.造成我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过去单纯强调粮食生产,大豆受挤压,往往是抓一抓好一点,不抓就下滑,粮食减产也下滑.从客观上讲,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在保证基本供给的前提下,才会考虑发展大豆的问题,但大豆又是必需农产品,因此大豆下滑到一定程度,又要抓一抓.一般情况是大豆种植面积下滑到700万hm2,大豆会严重短缺,国家就要抓紧大豆生产.其次,人为的挤压大豆也是比较普遍的,往往由于讲政绩,粮食要不断增产,而大豆由于其自身产量相对较低,强调种高产作物,致使玉米等作物多年连作,大豆面积减少.再一个原因是大豆的比较效益差,也制约大豆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往往选择效益好的作物种植,尤其大豆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专家的问卷调查和国外实地考察,比较了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生产体系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体系中除草成本和生产效益的差异,测算了中国未来转基因大豆生产体系的增产增收前景。调研结果表明,在2006年全国大豆平均单产和2007年初价格水平下,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可比种植非转基因大豆降低生产成本945元/hm2(主要为除草用工费)、增产322·1kg/hm2、增收805·25元/hm2、增收节支合计1750·25元/hm2,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黑河市是我国的大豆主产区。由于黑河市土质肥沃、气候冷凉,病虫害发生率低,适合无公害大豆的生产。但近年,随着重迎茬问题的加深和气候异常,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逐年加重。因此,黑河市大豆生产必须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而生产大豆需要在产地的环境背景值均达到标准要求,加上安全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才能取得。现将黑河市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济宁市大豆的生产情况,分析了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深入探讨了济宁市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济宁市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黄淮海地区麦茬大豆播种方式费时费工,投入较高,效益较差。简化栽培程序,实现大豆生产的轻简便捷和节本增效是今后大豆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常规机械条播为对照,研究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方式对麦茬大豆播种质量、出苗和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机械条播方式相比,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方式下,田间表层土壤平均温度降低了6.5%,平均湿度提高了12.7%。同时,通过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播种大豆可使大豆播种均匀度和出苗率分别提高64.8%和32.2%。此外,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简化了大豆生产环节、减少了农耗,使生产投入显著降低了41.0%,大豆生产效益显著提高28.2%。本研究表明,通过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可解决麦茬大豆播种难、出苗质量差和用工投入多等问题,降低了大豆生产成本,提高了大豆种植效益,本技术可作为一项重要的简化栽培措施在黄淮海麦茬大豆生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1.容包技术加工豆腐 大豆容包高产量豆腐是采用与传统生产大豆豆腐工艺有所不同的容包技术生产的豆腐。采用容包技术生产大豆豆腐,不仅比传统工艺缩短了生产时间,还可减少传统豆腐的生产工序;容包技术生产豆腐产量高,1kg大豆可产豆腐8kg,质地硬,豆腐可用秤钩着称,风味好,口感滑爽、细腻,有咬劲,成本低,其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宁夏灌区大豆生产历史悠久,独特的气候条件及生产模式为西瓜套种大豆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近年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在宁夏灌区示范种植西瓜套种大豆面积累计6000余hm2,常年种植面积800hm2以上,每hm2西瓜产量7500~8000kg、大豆产量200~250kg,实现了宁夏灌区西瓜套种大豆从无到有的栽培历史记录。生产实践表明,西瓜套种大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西瓜生长到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适合达州地区大豆生产的种植模式,以四川盆地内不同区域主推的大豆种植模式为例,结合达州农作物生产实际,综合筛选适合在达州推广的大豆种植方案。经过对几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发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再生高粱套作、幼林-鲜食型大豆间作、大豆-高粱套作、马铃薯-大豆两熟制、玉米-大豆套作、油菜-大豆两熟制、小麦-大豆两熟制、幼林-籽粒型大豆间作。建议在达州根据各区域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扩大玉米-大豆套作、果林-大豆间作种植,灵活选择推广油菜-大豆或马铃薯-大豆两熟制模式,实现达州大豆振兴扩面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