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这次会议,是在四川蚕业连续5年持续发展的热潮中和国际丝绸市场不大好的情况下召开的。对当前的“蚕桑热”怎么看?四川蚕业向何处去?是各级党政和全行业同志都很关心的问题。对“蚕桑热”议论颇多,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种观点:一是,认为“蚕桑热”过头了,要压、限、砍。二是,“蚕桑热”还要在扩大量的规模上,持续下去,任其发展。三是,满腔热情地保护“蚕桑热”、支持“蚕桑热”,并把它引导到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上去。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作“马尔他热”、 “地中 海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 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牛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疾病,中兽医学又称为“三日热”、“暂时热”、“牛流行性感冒”。其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热,高热稽留,消化道和呼吸道呈现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四肢和关节功能发生障碍,跛行、行走困难、甚至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4.
自然分蜂和分蜂前的准备阶段“分蜂热” ,对养蜂生产负面影响很大。世界各国养蜂专家及生产者 ,都把解除“分蜂热”当作科研项目和增产措施 ,进行探索 ,研究。写出大量有关解除“分蜂热”的文章。虽然抑制加阻挡的高招倍出 ,却始终不尽人意。中国饲养意蜂近百年 ,世界百余年大、中型蜂场彻底解除“分蜂热”或多年没发生自然分蜂的事例 ,一直没有报导。直至 2 0 0 0— 2 0 0 1年《养蜂科技》独具慧眼 ,先后报导了三篇中国养蜂工作者 ,彻底解除“分蜂热”的好文章和美国二篇译文。读后感触颇深 ,现分析如下 :1、我们在养蜂上以解除了分蜂热与…  相似文献   

5.
夏季来临,气温明显升高。奶牛比较耐寒而怕热,黑白花奶牛对热的耐受能力更差。因此,奶牛的产奶量开始下降,一般要到十月下旬或十一月上旬才开始回升。奶牛产奶量下降的原因1、“热应激”。由于炎热,导致奶牛热平衡的破坏和失调,称为“热应激”。引起这种热应激的环境因素除了气温外,还有温度、气流和太阳辐射。热应激表现为: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果市场的起伏和各种新品种的开发 ,我们经历了“脐橙热”、“布朗热”、“水晶梨热”、“油桃热”后 ,又迎来了新的种植热潮———“杏李热”。市场的诱惑和满天飞的苗木广告 ,我们到底该种什么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种植“热潮”中 ,我们又将如何保持自身头脑的冷静 ?对于粤北果农来讲 ,今年的水蜜桃和砂梨已成了伤心果。集中上市时 ,水蜜桃售价仅 0 5 0元 /kg ,砂梨仅 0 70元 /kg,果农连成本都难于收回。大片的水蜜桃果园在采摘完后立即换种 ,许多砂梨园内碗口粗的梨树已被连根挖起 ,准备来年改种其他品种。价格一低就砍树 ,价格一高…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又称为三日热或暂时热,也曾误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有的地方称为“僵直症”,在中原地带俗称“撮脚瘟”。它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流诞,呼吸促迫,四肢跛行,后躯僵硬。本病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它应有正确的认识和进行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浅谈奶牛流行热林朝星,苏谋来福建省农科院牧医所牛流行热亦称“三日热”,“暂时热”,“僵硬病”,也曾名“牛流行性感冒”;本省1972年以来已流行过5次至今未能有效控制。1995年10月,该病又在我省流行传播经济损失巨大,对养牛业危害严重。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9.
发展要理智“热”中须冷静——新一轮“养兔热”的产生背景及发展态势初探钟利民(浙江省萧山市供销物资总公司,萧山311201)90年代前期,养兔业相对沉寂,而到了中期之后,又出现了新一轮“养兔热”。它与80年代中期的“热”有什么质的不同?其产生的根源及社...  相似文献   

10.
<正> “热胎”配种是提高母马繁殖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适时进行“热配”,不仅可以提高受胎率,缩短世代间隔,而且可以减少配种工作量和生殖道感染。为了探讨母马“热胎”繁殖特点及其规律并为马匹繁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宝鸡市柳林滩种马场1973—1982年10年间400余匹(次)关中马繁殖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复方中药“应激康”的安全性及提高热应激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试验选取40只小白鼠进行“应激康”安全性试验,选取18日龄AA+肉仔鸡120只进行“应激康”提高热应激肉仔鸡生产性能试验.结果“应激康”组肉鸡平均日增重达56.55 g,分别比维生素组和高温对照组提高7.80 g(P<0.01)和10.87 g(P<0.01),而且“应激康”组肉仔鸡未发生死亡,死淘率比高温对照组低16.67%(P<0.01),比维生素组低10% (P<O.05).表明复方中药“应激康”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有提高热应激肉仔鸡生产性能作用,对热应激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与牛感冒症状相似,俗称“牛流感”,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2~3日即可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大群发病,少数病牛会死亡或瘫痪而淘汰,给养牛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三日热”或“撮角热”,因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浅谈一下牛流行热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Boyine epizootic fever)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俗称“牛流感”。是由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的病毒引起,主要是乳牛、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2004年9月2日至9月22日,先从洛阳市东郊、北郊开始,20天内蔓延至洛阳市近郊县偃师县(市)、孟津县、新安县等几个县,对洛阳市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现将有关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果树品种选择及苗木购买是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果农不仅应从市场效益、产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生态适应性等宏观角度,而且应从品种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鲜食与加工品种)、农事操作与管理成本等微观角度进行综合考虑。1选择果树品种要警惕商业“炒种”种果效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是种果核心问题,既要考虑当前目标市场的行情,又要预测未来几年的市场风险。前些年果业领域出现的“提子热”、银杏热”“、黑李热”“、油桃热”,以及目前出现的“杂柑热”等,其中不乏商业“炒种”行为。一般经历这样一个循环:当前果品价格特高——炒种者迅速…  相似文献   

16.
产生“分蜂热”是蜜蜂繁殖的惟一形式,但却影响了繁殖的进度和采蜜的积极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中蜂场,不允许全场处于这样不利的局面,应根据蜜蜂分蜂这一本能特性,酌情加以控制和消除,在一些方面还应加以利用。如培育雄蜂、蜂王,就需要在育种群里产生“分蜂热”,以达到顺利培育出优良品种的目的。现谈谈控制和消除中蜂“分蜂热”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东是全国的养兔大省,也是兔产品出口最多的省份。1998年饲养量15549.81万只,其中存栏6139.50万只,出栏9410.31万只,生产免肉14·20万t,兔毛约1.5万t,均居全国榜首。1近几年养兔业发展的概况90年代前期,养兔业相对沉寂,而到了中期以后,又出现了新一轮“养兔热”,它与80年代中期的“热”有着质的不同。80年代中期的“养兔热”,其特点是行政操作,遍地开花。而这一次的“热”则以市场支配、规模饲养为特色。从1996年开始,全国各地又涌起了一般养兔热潮,“热”的诱发主因是兔产品市场的升温。在当时,肉兔,1996年初活兔收购…  相似文献   

18.
“热结旁流”在兽医临床上极为多见,但笔者尚未发现对它的专门论述。现不避愚昧,谈一些粗浅的意见。首先,我认为“热结旁流”是瓣胃的不完全阻塞。但由于它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一般的瓣胃阻塞迥然不同,诊断施治常感困难。“热结旁流”在临床上的症状是:“自利清水”、其色纯青;腹部胀满,口干舌燥,舌色焦黄,鼻镜焦干或龟裂,口渴喜饮,食欲、反刍均无,神情呆滞,站立不安,常有震颤。  相似文献   

19.
在养蜂生产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的因素有多种 :从自然条件来讲 ,天气闷热 ,蜜源稀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蜂群本身分析 ,蜂王质量差 ,分泌“蜂王物质”少 ,致使部分工蜂筑造王台 ,哺育蜂“过剩”等都会导致蜂群发生“分蜂热”。当王台内被产上卵后 ,工蜂对蜂王每天饲喂的次数逐渐减少 ,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检查时 ,若发现王台 ,无论其封盖与否全部割掉 ,把新老蛹脾、少量虫卵脾连同蜂王另装一箱。由于蜂群已产生了强烈的“分蜂热”,提出的有王群蜂数减半 ,但又有各龄蜂在内 (有“分蜂热”的群分出后归巢蜂很少 ) ,蜂王一二天后便…  相似文献   

20.
据考证江苏省曾于1955年、1958年、1977年曾流行过类似此病。我们苏州市,据病史资料记载于1955年、1959年、1964年1972年亦发生过类似“牛流行热”,(当时记录为牛流行性感冒。为摸清这次“牛流行热”在苏州地区的流行情况,我们于10月30日草拟一个有关“牛流行热”的调查提纲,发给全市22个奶牛场(厂)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