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樟子松成林林分中单株树木南面枝条松沫蝉比北面枝条虫口密度大,中上部枝条比下部枝条虫口密度大;当年发生松沫蝉危害的林分林缘到林内虫口密度逐渐减少;已发生松沫蝉的危害3a以上的林分,松沫蝉的最高虫口密度向林分内转移。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的针叶造林树种。2012年在樟子松最早引种的章古台地区,松沫蝉(Aphrophora flauipes Uhler)大发生,松沫蝉长期吸食树液,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养分,造成树木生长势衰弱,部分树木枯黄死亡。通过对松沫蝉泡沫表面蒸发量及滴落水滴耗水量连续观测,估算了松沫蝉额外消耗水分的量,结果表明,单株樟子松按虫口密度1 181头(2015年飞防调查数据)计算,其在生长季内因松沫蝉危害损失约74.82 kg的水分。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辽宁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中开展药剂防治松沫蝉试验,结果表明:若虫期用注干方法防治松沫蝉时,当注射浓度为30%甲胺磷大于15mL时,杀虫率可达到40%以上;喷洒药剂防治松沫蝉成虫时,敌杀死、功夫、阿维素菌、甲维盐等4种药剂中敌杀死效果最好,将敌杀死应用于飞防中,效果明显,杀死松沫蝉达411~1 181头·株-1。  相似文献   

4.
松沫蝉是危害多种松树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为掌握松沫蝉若虫和成虫的药剂防治技术,通过在林间喷洒和打孔注射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松沫蝉若虫,飞机喷洒药剂防治松沫蝉成虫。结果显示:林间喷洒5 d后,溴氰菊酯3种浓度防效都在89%以上,溴氰菊酯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93.6%;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效都在70%~80%,吡虫啉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78.5%。打孔注药5 d后,氧乐果10倍液、2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6.9%。飞机喷洒溴氰菊酯24 h内松沫蝉死亡率较高,喷药3 d后,每株死亡数量达到1 234~3 542头,飞防杀虫率90%以上,使松沫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危害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的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的分布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最适合松沫蝉种群的生长和繁殖,近林缘处虫口密度最大,约152. 33头/株,在樟子松枝条上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多集中于上部枝条;松沫蝉的发生受坡向、郁闭度、地被植物和树龄等林地条件及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阳坡比阴坡受害严重,地被植物越少受害越严重,郁闭度和树龄越小受害越严重,4—7月平均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松沫蝉发生的主要气候因子,降雨量和相对湿度越大危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油松球果螟在樟子松种子园为害规律研究李占秋(辽阳参窝国际猎场管理处)油松球果螟是油松、黑松、赤松、樟子松等球果和嫩梢的主要害虫。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球果螟在樟子松种子园呈聚集型分布,低龄林的种子园林分密度对为害无显著影响;樟子松的不同无性系受害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7.
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是同翅目沫蝉科的一种刺吸式害虫,能够危害多种松树。通过众数龄期法将松沫蝉若虫划分为5个龄期,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松沫蝉若虫、成虫和卵在林间的出现时间、变化动态、产卵规律等,掌握其在阜新地区的发育动态。结果显示,松沫蝉若虫在林间5月15日开始出现,7月31日结束,持续77 d,发育历期共44 d;1~5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为7 d、6 d、7 d、10 d、13.5 d;成虫在林间持续126 d,雌雄比1.06,不同日期雌雄比无显著差异;卵产于当年生松针鞘内,1~3粒不等,每鞘内卵量1粒、2粒、3粒占比分别为41.6%、36.8%、21.6%。松沫蝉在林间的发育动态可以为科研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一、寄主及危害松纵坑切梢小蠹虫Blastophagus piniperda L.(以下简称小蠹虫)过去在章古台地区没有。七四年搞基建,从外地运进松木,把该虫也带来了。本地樟子松、油松等,皆受其害。主要危害松梢和健康树干基部;而病腐木、枯立木、弱衰木受害更甚,因成虫在其上繁殖.成虫补充营养期,危害新梢,被害梢枯黄,内部被蛀空,易风折,影响树木生长和长成良材。  相似文献   

10.
施友文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95-96,100
提出了毛竹尖胸沫蝉林间虫情调查的最适取样数的确定方法,采用期距法进行该虫发生期中、短期预报;提出查5龄若虫的虫口密度预测来年低龄若虫的虫口基数,为该虫的预测预报提出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