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方10年来,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建植人工草地初具规模,促进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但因草地利用过重,部分草地出现退化.作者在鄂中丘陵区建植面积较大的苇状羊茅草地上,初步进行了放牧强度试验.试验表明:牧草生长季放牧率为1.8亩/只,草地利用率60%为较适宜的放牧强度,既能维持稳定的草地初级生产能力,又能控制苇状羊茅老化,供羊只获得较高的增重。  相似文献   

2.
过度放牧是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退化主要人为驱动力之一。研究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放牧管理策略,对贵州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无人机技术对草地植被盖度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的影响和相同模拟放牧强度对不同混播草地植被盖度、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的影响,分析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与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轻度放牧下,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植被地上部碳氮比分别比重度放牧显著升高了16.4%、302.4%、292.5%和132.1%(p<0.01),植被地上部氮含量显著降低了58.2%(p<0.01),放牧强度对植被地上部碳含量影响不显著(p>0.01);在相同模拟放牧强度干扰下,混播组合对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1)。相比于相同植被类型模式下的混播组合,草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的响应更受制于放牧强度调控,这进一步揭示,目前放牧强度下,贵州本地人工草地需要采取更低放牧强度的管理策略。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氮含量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较好,结合无人机航拍图片,可为家庭牧场地上生物量和氮含量的无损、快速监测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贵州岩溶山区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植物产量和放牧家畜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贵州喀斯特高寒山区混播草地建植4个月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高度、盖度、频度、密度、生物量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明显抑制禾本科杂草马唐及多年生草黑麦草和鸭茅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毒有害植物西伯利亚蓼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放牧强度为中牧有利于改善草地比例,草地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出率高,兼顾了畜产品和草地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在南山牧场研究了在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轮牧草地中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及杂类草的密度均比连续放牧高;随放牧强度增加和放牧时间延长,多年生黑麦草分蘖密度呈增加趋势,但株体变小,重量减轻;白三叶匍匐茎数以中等放牧强度最高,轻牧最低;杂类草的密度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影响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全年禁牧、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牧草贮藏养分及草地早春生产力较高;重度放牧两者均最低;夏秋季节放牧较冬春季节放牧低。划区轮牧与同等放牧强度的中度放牧相比牧草可贮藏更多的养分,而且草地具有较高的早春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州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家畜放牧方式和草地利用的现状 ,主要从放牧时期、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 3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优化控制及其合理利用的方法 ,为当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是短花针茅草原的建群植物,适于放牧,品质优良,对稳定此类型草地的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放牧利用直接影响到短花针茅的生活力和繁殖更新。本文是在进行了5年封闭式放牧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在冬春季和夏秋季利用对短花针茅生活力和繁殖能力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确定了此类草地适宜的载畜率为16~22亩/a·羊单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州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家畜放牧方式和草地利用的现状,主要从放牧时期、放牧强度及划区轮牧3个方面阐述了该地区放牧草地的优化控制及其合理利用的方法,为当地高寒草地的生态恢复和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放牧与草地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草地放牧对植物影响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分析了放牧与草地植物生长发育、草地植物群落演替、草地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草地植物生存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适当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物的分蘖繁殖有利,并且有利于草地植被的补偿性生长,提高草地产量.适当的放牧有利于草地植被结构的改善,提高优良牧草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点调查的方法,以生态学观点研究了黔中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建植方法以及轻度放牧对草地产量、草地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黔中丘陵地区因山地高度不同,使各地段土壤肥力、水分状况产生差异,将影响人工草地成坪时间、草地产量和稳定性;轻度放牧行为有利于草地生长发育和提高草地产量。并对该类地区常用播种方式提出了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典型草原区牧户羔羊育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提高典型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根据典型草原牧业生产实际,本文就对羔羊3种育肥出栏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人工草地进行放牧育肥或打储饲草进行全年圈养舒饲育肥,羔可快速出,牧户均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草场压力,保护了草地植被。  相似文献   

13.
采食通过喀斯特地区人工草地放牧对黑山羊采食行为及草地生产力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黑山羊采食行为在季节间均有较大差异;以5 min为观察时间段,同一季节采食行为表现为,高强度放牧显著减少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每口食量、日采食量(P0.05);不同季节相同放牧强度,采食行为表现为:春季显著提高采食时间、行进步数、站立时间、每口食量(P0.05),而夏秋季显著提高采食口数、每步吃草口数、采食速度(P0.05);总体而言,春季能显著提高黑山羊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P0.05),夏秋季能显著增加食团咀嚼时间和次数(P0.05)。采食采食行为参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表现为,在草地生产力处在中等水平时,采食时间和站立时间较低,采食口数、吃草频数、日采食量均较高;随草地生产力增加,山羊采食速度降低,单口采食量则增加。  相似文献   

14.
放牧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演替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各种变化特征,可以及时掌握草地在放牧利用下的演替方向;适度放牧不但能促进牧草生长发育,提高牧草再生能力及营养价值,保持草地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保护了草地的植物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稳定防止草地退化,有利于草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酉阳县天然草地面积达19.4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7.8%,本文论术字酉阳县草地类型,植物种类组成,牧草营养成分,产草量及载畜量等。该县草地属优良,中质,高产草地,适宜放牧山羊等。理论载畜量为16.99万个牛单位,且潜力巨大,并对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botanical composition in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o clarif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such as climatic factors and artificial disturbance, a grazing trail was carried out during a 21-year period from 1974 at a sown grassland of the National Grassland Research Institute, located in Nishinasuno, the central area of Japan. The data sets of biomass for each mouth(from April to November)of the 21-year period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botanical composi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varied greatly with both season and year. The biomass ratio of improved herbage species to invaded native plants gradually decreased each year. This may have been owing to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low air-temperature in winter, dry and hot summers, grassland management(including grazing intensity a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ve and introduced herbage plants.  相似文献   

17.
草牧场防护林放牧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林草场和无林草场。以绵牛为试验对象,进行基本动态观测,采食率调查,日食量测定,进食状况、表现行为和抗病力、植被 动态变化的研究、生理活动的测定,牧草恢复速度的试验。研究表明;草场防护林除了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外。可提高无林草场的载畜量0.675只/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山地草甸毒害草蔓延现状下的合理载畜量,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被特征、毒害草白喉乌头种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的方法,在那拉提山地草甸测定不同放牧强度(轻牧13.5只羊/hm2,中牧20.3只羊/hm2,重牧26.3只羊/hm2,极牧33.0只羊/hm2)下绵羊增重量、白喉乌头的种群特征以及草场质量指数状况。【结果】(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可食牧草的生物量、高度、盖度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放牧区可食牧草生物量和草场质量指数比对照区极显著降低了32.2%~70.2%、23.6%~65.7%(P<0.01);(2)白喉乌头重要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放牧区极显著高于对照的51.5%~114.7%(P<0.01);(3)放牧强度与单位绵羊增重、可食牧草生物量、草场质量指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负相关系(P<0.01),但与白喉乌头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在毒草增生的山地草甸合理的放牧强度为20.0只羊/hm2。  相似文献   

19.
放牧是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家禽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便排泄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的强度的放牧对地下土壤与地上植被的影响不同,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放牧对地下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容重、有机碳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植被多样性及草群成分的影响等,旨在为今后家畜放牧行为研究以及放牧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西亚高山草甸青草期羔羊划区轮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羔羊于青草期在亚高山草甸类草地进行了划区轮牧试验,试验羔羊分为四组,第Ⅰ、Ⅱ和Ⅲ组对草地牧草的利用率分别为40、50和60%,第Ⅳ组为对照,自由放牧。其结果表明,划区轮牧三组羔羊的增重分别比自由放牧提高52.16、47.15和41.62%(P<0.01),胴体重分别较自由放牧增加43.56、23.22和29.67%(P<0.05).通过实施划区轮牧,既能合理利用草地,又能提高放牧家畜的畜产品产量。亚高山草甸类草地四个月的青草期划区轮牧育肥羔羊,每只羊约需草地面积0.09~0.13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