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选择本土、江沙、江沙+平膜、江沙+平膜+拱膜4种覆盖方式,研究了覆盖方式对枳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沙+平膜+拱膜覆盖能有效提高枳壳幼苗的生长,枳出苗床移栽时,其株高和主根长分别是本土覆盖的1.58倍和1.20倍;与本土、江沙、江沙+平膜覆盖相比,使用江沙+平膜+拱膜覆盖有效地改善了幼苗生长的微环境,尤其与本土覆盖相比较,土温提高了24℃,土壤湿度提高了5%4℃,土壤湿度提高了5%8%,空气温度提高了38%,空气温度提高了35℃。  相似文献   

2.
湖南稻草还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稻草秸秆的资源与利用现状。稻草还田的主要方式及其配套技术。长期定位试验表明,稻草还田与对照区比较,土壤中1~0.05粗微团聚体含量高133~135.7g/kg,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5个百分点,土壤容重降低0.09mg/m^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8~3.3g/kg,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17.1—3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3.2—83mg/kg。早稻草覆盖、晚稻免耕栽培与对照区(稻草直接翻压)比较。水温低1.4—2.9℃,泥温低1~2.2℃,Eh值低50.6mV,稻草上的细菌数多3—5倍,真菌数多10倍。冬季稻草覆盖蔬菜。土壤含水量提高6.44—8.58个百分点,土壤5cm处温度高0.66—1℃。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合稻草还田。每公顷增产稻谷510—2535kg。增产率为4.5%-22.7%。  相似文献   

3.
“一膜两年用”关键技术及节本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膜两年用”第2年种植玉米时。玉米播种期0~6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8.38%,比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增加0.98~1.36个百分点,比播期半膜增加3.96-4.1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4.17%,土壤温度较播期半膜覆盖提高2.37℃/d,玉米全生育期积温增加323.4℃,其表现程度与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基本一致。“一膜两年用”种植玉米、油葵增产效果低于早春顶凌全膜覆盖4.9%,但与播期半膜相比,玉米增产幅度达23.7%,油葵增产13.3%。由于“一膜两年用”减少了地膜和田间作业的投入,增收效果非常显著,种植玉米、油葵平均纯收益11057.2元/hm^2,比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增加1653.2元/hm^2,比播期半膜增加4107.1元/hm^2。“一膜两年用”既能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又提高了地温,改善了土壤环境,减少了废旧地膜的污染,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枳幼苗SOD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以细胞溶质部分最高,占总活性的86%左右,而对高温最敏感的则是绿体部分的SOD,用30~55℃一系列温度处理枳幼苗,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先是叶绿体中的SOD的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和细胞中电解质泄漏率随之大幅度增加,枳幼苗出现热伤害症状,枳幼苗热伤害的相关原因是由于高温胁迫抑制了SOD的活性,削弱了对自由基清洗能力和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加剧了膜脂过氧化作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枳幼苗生长发育与矿质元素吸收的调控作用,采用营养液培养方式,设置G1(0.01 mmol/L)、G2(0.05 mmol/L)、G3(0.1 mmol/L)、G4(0.5 mmol/L)、G5(1 mmol/L)5个GABA浓度梯度处理,分析不同浓度下GABA对枳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GABA(0.01、0.05、0.1 mmol/L)对枳幼苗株高、总根长和生物量积累无明显影响,但根系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高浓度GABA(0.5、1 mmol/L)则对枳幼苗生长及根系发育起抑制作用,0.5 mmol/L GABA浓度时总根长、主根长及侧根长显著降低,浓度高至1 mmol/L时会进一步抑制株高和生物量的积累,并显著降低根表面积。低浓度的GABA能促进枳幼苗根系中N、P、Ca、B、Mo含量,提高茎中K含量和叶中P含量,并提高N、P、K、Mo的单株积累量;而高浓度GABA会减少枳幼苗各器官矿质元素(N除外)含量,抑制枳幼苗的养分积累。以上结果表明,外源GABA对枳幼苗根系生长及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呈“低...  相似文献   

6.
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藏木香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33.19%,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8.03%和31.87%.因此黑膜覆...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深施有机肥、覆盖和不覆盖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显著提高越冬期0~60 cm土壤蓄水量,增加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越冬期幼苗POD,SOD的活性以及幼苗脯氨酸含量,提高越冬期幼苗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还表明,无论覆盖或不覆盖,全膜覆土穴播提高了0~60 cm土壤蓄水量,增加了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和干物质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的POD,SOD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提高,且差异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配套全膜覆土穴播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促进旱地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8.
覆盖地膜对旱地小麦生育及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小麦覆盖地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覆盖地膜与对照(不盖膜)相比,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平均提高0.71%~3.03%,地温平均升高0.75~0.90℃;小麦越冬期单株分蘖多0.8~1.1个.三叶大蘖多0.4~1.0个.次生根多0.8~2.0条、长5.6~11.5cm;返青期单株分蘖多0.5~O.8个。三叶大蘖多0.4~0.8个.次生根多1.0~6.8条;穗粒数多6.6~8.5个.千粒重高2.0~3.0g。全生育期覆膜和周年覆膜分别较对照增产 12.40%和-6.27%。  相似文献   

9.
1 设施构造与保温方式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 ,筛选出结构简单、成本低、防风保温、管理方便的拱圆形塑料棚。棚高1 .7~ 2m ,跨度 5m ,长 30~ 1 0 0m ,东西走向。建棚时 ,先在棚一边每隔 1m埋 1条长 7~ 8m ,直径 3~ 4cm的竹竿 ,然后把竹竿弯曲成拱形架 ,用农膜三幅二缝覆盖棚面 ,缝相交 2 0cm ,用压膜线压紧 ,大棚最好于定植前 2 0天建成。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 ,小拱棚里覆地膜 ,小拱棚外面覆盖草苫。据测定 ,这种保温方式在郑州地区 2月份 (最低气温 - 1 5℃左右 )棚内最高气温可达 2 9℃ ,最低气温…  相似文献   

10.
起垄种植与不同地膜覆盖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冀优01为试材,研究了起垄种植、起垄种植+喷液体地膜覆盖、塑料地膜覆盖以及塑料地膜+棉花秸秆覆盖(二元覆盖)4种种植方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均可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棉花出苗期提前,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二元覆盖效果最明显,棉花生育期较其他处理提前4~5d,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2%和6.2%;起垄种植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增温保温苗床对烤苗生长的影响。[方法]设覆盖保温、覆盖+酿热方式处理,以常规苗池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对烟苗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及数据的记录,评估各处理的增温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覆盖方式保温全育苗期有少量增温,具有一定的增温效果,可以增加苗床有效积温;相对于对照组,覆盖+酿热方式增温保温处理在育苗前期增温效果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增温效果降低但仍然保有相当的增温效果;通过对烟苗整体素质的记录整理可知,覆盖+酿热方式烟苗生长较快,烟苗较大,壮苗率较高,但如果生长过快,在育苗后期无法对其生长进行控制将会导致烟苗徒长,最终烟苗生长过大;覆盖方式保温烟苗较对照组有一定的优势,但壮苗效果没有覆盖+酿热方式增温保温处理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科学育苗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膜下烤烟人工开孔破膜费工耗时和破膜不及时导致烟苗素质差、高温高湿蒸死烟苗、烟苗成活率低的问题。[方法]开展了不同开孔位置及大小的白膜对膜下烤烟影响的试验。[结果]中低海拔烟区移栽膜下烤烟使用烟苗正上方中间开孔2 cm白色地膜,移栽至掏苗前14∶00可降低膜内温度4~12℃,烟苗成活率提高11.5百分点,烟株早生快发,减轻病害,大田生育期提早5 d,减少人工破膜开口用工7.5个/hm~2,产量和产值比对照分别提高418.35 kg/hm~2、4 165.65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中低海拔烟区膜下烤烟移栽使用相邻2株烟苗中间开孔2 cm白色地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质对美丽梧桐种子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丽梧桐(Firmiana pulcherrima Hsue)的种子为材料,分别选用河沙、壤土、椰糠、河沙+壤土(1∶1)、河沙+椰糠(1∶1)、壤土+椰糠(1∶1)、壤土+椰糠+河沙(1∶1∶1)为基质,研究它们对美丽梧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河沙为基质时,美丽梧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55.6%和66.7%,但成苗率低,株高和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以壤土为基质,美丽梧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低;以椰糠为基质,美丽梧桐成苗率高达61.1%.将河沙∶椰糠∶壤土按比例(1∶1∶1)混合后,美丽梧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成苗率均达到最优,株高和根系的生长状况良好,因此,河沙、椰糠、壤土按1∶1∶1比例混合可作为美丽梧桐种子最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4.
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的基质。[方法]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试材,以变质岩发育的砖红壤为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为对照,采用椰糠、锯末、珍珠岩、河砂配制成14种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生长指标。[结果]生长105 d后,不同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均可达到5片以上。其中,菇渣∶珍珠岩∶河砂=1∶1∶1(D2)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最多,平均为6.1片。基质D2中组培苗的假茎最粗,是CK的135%。不同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假茎均高于CK。其中,D2基质中组培苗的假茎最高,为12.33 cm,较CK高3.31 cm。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最新展开叶的宽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结论]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为菇渣∶珍珠岩∶河砂按1∶1∶1。  相似文献   

15.
渗水膜覆盖比普通膜覆盖具有较好的渗水、保水、保温和增产作用。本试验采用渗水膜覆盖、普通膜覆盖和不覆盖三种处理对谷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渗水膜覆盖较普通膜覆盖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1个百分点,较对照增加1.05个百分点;渗水膜覆盖较普通膜覆盖平均增温0.94℃,最高增温为1.4℃;与对照相比,渗水膜覆盖平均增温2.92℃,最高增温为4.2℃;采用渗水膜覆盖,谷子产量较普通膜覆盖增加27.7%,较对照增加34.2%。  相似文献   

16.
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黑膜在马铃薯覆盖栽培中的温度动态、水分动态变化和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对黑色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黑膜比白膜0-20cm地温降低1—2℃,增产22.17%,降水利用率提高了8%。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鲜食葡萄组织培养快速繁育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葡萄品种无核白和美国早熟红无核(弗莱姆)为试材,利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嫩茎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从外植体消毒、激素配比、培养基组分和移栽过渡等方面,对鲜食葡萄品种离体快繁系统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将当年生半木质化嫩茎段,先用75%乙醇消毒60 s、再用0.1%升汞(内加1%食盐)消毒8 min,获得葡萄单芽茎段无菌外植体;利用改良B5+6-BA 0.5 mg/L+IBA 0.1 mg/L培养基进行葡萄腋芽萌发启动诱导,产生初代苗;利用改良B5+IBA 0.20 mg/L培养基作为继代生根培养基,将继代增殖培养与生根培养同时进行,能够减少愈伤组织过多的培养环节,提高基础瓶苗的使用率;在温度20~33℃、相对湿度≥65%条件下,光照强度从0.5万LX逐步上升到4.0万LX,光培炼苗4~7 d;待部分叶片长出瓶口形成角质层,有明显的反光感,茎秆充分转红后,选用粒径0.3~1.0 mm、pH值≤7.3的纯净河沙作基质进行沙培炼苗;当叶片明显增大,转绿,出现新生叶1~2片,叶表有光泽,长出白色侧根时,即可转入营养袋(或温室苗圃)炼苗;将驯化后的试管苗移栽到大田苗圃,只要营养袋土坨不散,一般成活率≥90%。将试管苗带叶接种扦插,对于加快繁殖速度、提高繁殖系数和节约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的该组培快繁系统,能够为建立优良品种的快速繁育体系提供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分析了弓棚育苗、地膜平铺育苗、微钵育苗、无土育苗和地膜直播5种不同育苗方式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微钵育苗成钵率在95%以上,成苗率在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93.6%,达到和超过弓棚育苗移栽成活率;微钵育苗移栽后棉苗活棵快,缓苗期短,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良好;无土育苗的棉株生长发育后延,表现为移栽后缓苗期长,发苗迟,苗蕾期营养体偏小,棉株现蕾、开花、结铃、成熟迟,花铃期后生长发育加快,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无土育苗根系较浅,不利于抗御干旱和雨涝.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准噶尔东南缘荒漠梭梭幼苗生境区的生态环境因子及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分析幼苗对生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状况,为梭梭天然林的生态保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生境区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对幼苗个体生长生理特征与差异。【结果】(1)生长季生境区A与B的地表光照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大值出现在7月,分别为78 500 lx和82 000 lx,而地表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分别为46.28和47.60℃,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2)土壤表层水分匮乏期为7和8月,其土壤水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1.88%和0~1.72%,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持续升高趋势。(3)生境区A与B幼苗的株高和地径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而冠幅和梢长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4)在极端干旱的7~8月,幼苗同化枝叶绿素SPAD值分别由18.37和16.05下降到9.27和10.03。【结论】幼苗生境区的生态因子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长季生境区A与B的地表光照强度、表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均有利于梭梭幼苗的生长,但生境区A的幼苗生长状况要优于生境区B。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玉米产量,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平作膜上精播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作膜上精播处理比常规垄作处理地温提高2~3℃,储水量增加13.13%,产量增加13.87%,水分利用率增加20.40%。平作膜上精播技术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温度,与常规垄作覆膜相比具有良好的集雨保墒效果,能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