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陈轶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18-2218
稻瘟病防治适期在破口期,稻曲病预防适期在破口前7~10 d,稻瘟病、稻曲病预防适期相差7~10 d,为节约劳动力,试验设计在此 2 个时间段用药,结果表明,稻瘟病提前防治效果不理想。如稻瘟病、稻曲病均作为主要防治对象,则不能在同期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16-118
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大面积稻曲病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分析了2014年邗江区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针对稻曲病防治难度较大这一现状,提出了稻曲病综合防治新对策,即推广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气候条件有利的条件下在破口前防治1次,在破口期结合稻瘟病再用药防治1次。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穗部病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加重,并上升为水稻主要传染病害。因此要于水稻破口前9天施用4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这两种效果好且持效期长的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综合防效均优异,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水稻破口前不同时间施用几种药剂防治稻曲病,结果表明,水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选择在破口前5-14天,该时间段内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8.7%丙环·嘧菌酯这两个高效药剂对稻曲病的综合防效优异且比较稳定,是理想的稻曲病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4.
汪宏伟 《现代农业科技》2010,(3):173-173,175
不同药剂及施药期防治稻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曲病防治最佳药剂为爱苗,最佳用量为225mL/hm2,防治适期为破口前7d左右。  相似文献   

5.
喻卿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58+161
16%井.酮.三环唑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16%井.酮.三环唑粉剂1.875 kg/hm2在水稻破口前9~10 d、破口期对水稻稻曲病进行2次防治,对水稻稻曲病的病指防效达88.76%,较空白对照区增产12.79%,具有较好的防病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150g/hm2,水稻破口前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水稻穗瘟防效最高;水稻破口前13d、齐穗期各防治1次,对稻曲病防效最高;各时期施药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均较好。防治水稻穗瘟、稻曲病、纹枯病等主要病害,一般发生年份,以水稻破口前5~7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防治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以水稻破口前3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防治感稻曲病的水稻品种,以水稻破口前10~15d第1次施药、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较好。  相似文献   

7.
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大发生流行原因,为防控水稻稻曲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地调查宜州市水稻稻曲病发生的现状及田间防治方法,分析造成稻曲病大发生原因。【结果】水稻孕穗后期及抽穗杨花期间多雨且气温适宜,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是造成水稻稻曲病近年来大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治策略不当,防治时间不及时导致稻曲病大发生流行;【对策】选择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选择防效好的药剂,在水稻破口期前5~7天第一次用药,在水稻破口即抽穗5~10%时,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能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  相似文献   

8.
针对汉中稻区使用"16%井·酮·三环唑WP"防治稻曲病防效不佳、适期不准以及药量过大等问题,对主栽品种"华盛3号"进行防治适期和用药次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井·酮·三环唑WP"防治稻曲病,最佳防治适期是水稻破口前5~7 d,重发区和水稻抽穗期阴雨较多时,应在破口至始穗期再防治第2次,可较好控制病情危害。  相似文献   

9.
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在水稻破口前10 d使用,对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防效;破口前10 d与破口期进行2次防治的稻曲病穗防效与病指防效均优于只在破口前10 d进行1次施药处理。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防治药剂筛选及其协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水稻穗颈瘟高效、安全的药剂及探讨两病协同防治的效果,对戊唑醇等多种杀菌剂进行了水稻穗期防治稻曲病、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及嘧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稻曲病、穗颈瘟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83.56%~88.32%和78.61%~90.93%。三环唑、稻瘟酰胺、稻瘟灵等杀菌剂对穗颈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达89.68%~90.66%。在孕穗末期使用戊唑醇主治稻曲病,兼治穗颈瘟;在破口期使用嘧菌酯主治穗颈瘟,兼治稻曲病,对稻曲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可达87.87%和85.98%。为此,生产上可根据两病的防治适期及两病发生趋势预测,选择对两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及药剂组合,在水稻孕穗末期和破口期至齐穗期合理施用,可达到协同防治两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稻曲病发生危害愈来愈严重,已由先前的间发性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主要病害。经田间试验研究发现,稻曲病的发生危害与品种的抗性、破口抽穗期的雨日和雨量及肥水管理密切相关。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43%好力克SL的效果较好,防治适期是水稻破口前5 d左右,对感病组合或穗期遇上阴雨天气施药2次比1次效果要好。采取推广抗性品种、避免病田留种、加强肥水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稻曲病的田间发生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未期至破口期。对感病绘经剂防治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以推广抗病 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行可行,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粳稻稻曲病发生轻重除与品种抗性和抽穗期天气有关外,防治时期和施药次数是关键。试验结果表明,中粳稻稻曲病最佳防治时期以抽穗前7~10天、抽穗前3天至破口期、齐穗期各施1次药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在龙川县进行水稻病虫害综合解决方案示范,结果表明:②封行期用福戈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和白背飞虱,阿米妙收防治纹枯病和叶瘟;②破口期(主要为减数分蘖期)用福戈防治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阿米妙收防治稻曲病和穗瘟等穗期病害,三环唑防治穗瘟,顶峰防治稻飞虱;②齐穗期用福戈防治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阿米妙收防治稻曲病和穗瘟等穗期病害,三环唑防治穗瘟,顶峰防治稻飞虱效果较好,可以达到控制龙川县晚稻水稻中后期综合症"稻瘟和稻曲病"和水稻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对稻曲病防效较佳的药剂,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在太湖县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于单季稻破口前8d和破口期,连续2次施用7种杀菌剂对稻曲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2.5%氟环唑防效最佳,应作为首选药剂使用;其次是1%申嗪霉素和32.5%苯甲·嘧菌酯,可作为防治稻曲病的轮换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稻曲病防治适期及策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侵染所引起的水稻穗期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原菌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绿核菌属,有性世代为子囊菌亚门麦角菌属.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感病品种的扩大,水稻破口扬花期多雨,致使稻曲病日趋严重.2001年,温州单季晚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占栽培面积的70%,一般田块病株率为5%,个别严重田块达50%.稻曲病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更重要的是造成稻米品质降低,同时病穗的千粒重下降,秕粒率增加,单穗重下降[1].稻曲病制约着稻米的优质化进程,稻曲病无公害防治方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稻曲病的最佳防治适期,作者于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进行了稻曲病防效试验,探讨最佳防治适期及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17.
湖南稻曲病的防治用药及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最佳药剂以及防治适期。[方法]以杂交水稻组合88S/0293为供试材料,在水稻破口前5d和破口抽穗初期各施药一次。通过田闻药效试验研究味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0%爱苗乳油225ml/hm^2、43%好力克悬浮剂270ml/hm^2和25%富力库微乳剂450ml/hm^2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20.67%万兴乳油300ml/hm^2和2.5%纹曲宁乳油3750ml/hm^2,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防治效果差。30%爱苗乳油、43%好力克悬浮剂、25%富力库微乳剂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爱苗对稻曲病的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前5d施一次药为佳。[结论]该研究为稻曲病的有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侵染时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近年稻曲病危害加重的情况,通过调查和试验明确了水稻破口前7 d,即剑叶叶枕距为零值(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相平)时是稻曲病的主要侵染时期,同时此时也是稻曲病的防治适期.通过试验筛选出使百克、禾丰灵等对稻曲病预防效果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9.
6种药剂防治稻曲病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稻曲病已成为当前限制我国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病害之一,选择6种药剂进行稻曲病防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灵乳油和25%咪鲜胺乳油对稻曲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85.18%和83.51%。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抽穗前3~5d。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以来,水稻稻曲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普遍发生,到90年代后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可感染籼、粳、糯稻,杂交晚稻发病尤为严重.受稻曲病为害的水稻除减产10~30%外,还会引起粒重下降、秕谷增加,影响稻米品质.为筛选有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药剂,1999年我们引进3种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农药新品种,以25%多菌灵可湿粉为对照药剂,于水稻破口期前后进行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