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使农户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进行错期地膜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承德中南部区域错期地膜马铃薯种植,N、P、K肥料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40 kg/667 m~2、P2O5 15 kg/667 m~2和K2O 20 kg/667 m~2,此配比的商品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 516.7 kg/667 m~2和3 310.6元/667 m~2,为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平邑县地处鲁中山区南部沂蒙山区腹地,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大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8000hm2左右,是本地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平邑县被农业部定为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经过两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马铃薯单产、总产不断提高,2014年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每667m2产量2893.9kg,较常规种植区(平均每667m2产量2416.5kg)增产19.76%。马铃薯病虫害有300多种。病害主要分为真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挥渭源县高寒山区富含钾素、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十分适合马铃薯种植的气候与地域优势,近年来结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助推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试验示范和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6种马铃薯高产高效创新栽培模式,推广于不同种植区域,实现了马铃薯均衡优质生产和高产高效的目的,平均每667 m2生产优质薯2.1 t,收入3 000~5 000元,高产田667 m2产3.0~3.5 t,马铃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洋人洋马铃薯的产量,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洋人洋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洋人洋产量大于2 700 kg/667 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4 522~4 871株/667 m~2、尿素施用量14.48~16.42 kg/667 m~2、过磷酸钙施用量27.03~32.97 kg/667 m~2、硫酸钾施用量34.46~45.54 kg/667 m~2。  相似文献   

5.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已成为甘肃干旱地区普遍采用的一项抗旱新技术,垄沟点种解决了春季干旱马铃薯出苗的问题。但在全膜双垄沟马铃薯薯块膨大期,由于沟内常因降雨积水而导致植株感病,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生长前期由于全膜覆盖,田间土壤温度较高,植株生长较快,易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影响了增产增效。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和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成功探索出了旱地马铃薯全膜垄沟转换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前期保墒集雨促植株、中后期调节促薯块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类农业气象条件地区已示范推广110 hm2,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改进技术后的马铃薯平均每667 m2 产量达到2 580 kg,最高达到了3 200 kg,较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平均增产38 %,商品率提高了22 %,平均每667 m2 增值1 440 元,尤其是在2008~2010 年冬春连旱、秋季多雨的情况下,凸显出了新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平邑县地处鲁中山区南部、沂蒙山区腹地,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大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1.2万hm2左右,是本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平邑县从2009年被农业部定为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经过两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马铃薯单产、总产不断提高,2010年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7.
导读:近几年,诸暨市枫桥、街亭等地进行早春马铃薯双膜覆盖设施栽培技术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浙江农业吉尼斯——农业之最,诸暨毛家园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荷兰15号(费乌瑞它)品种分别以3355.04、3875.16kg/667m^2创造了马铃薯百亩方和攻关田最高产量纪录。本文主要介绍马铃薯双膜覆盖设施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滕州市农业局共同承担了全国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示范任务,经过课题组的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创建任务。经过产量测定,2008年667hm2高产示范田平均每667m2产量3886.4kg,按每千克2.80元  相似文献   

9.
1 66.7公顷基地连续4年高产优质高效益 蓬莱市金大黄金梨合作社的66.7公顷基地2001年春建成.2002年2年生幼树共结果16万千克.售价5.6—8元,千克:2004年667平方米产3273千克,售价3.4元,千克.平均667平方米产值11128元:2005年667平方米产3250千克.售价3.2元,千克。667平方米产值10400元:2006年667平方米产3800千克.售价3.1元,千克,667平方米产值11780元:2007年667平方米产4150千克.售价2.9元,千克,667平方米产值12035元。黄金梨这个“贵族”,使种植户4年中平均每户年收入36774元.人均收入11492元。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0.
春播马铃薯早熟高产种植,每667m^2可获纯效益2000元以上,是农民致富新途径。现介绍春播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水平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氮肥能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明显提高大、中薯块比率,从而增加马铃薯产量,幅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同时还能提高商品率;在试验区域,马铃薯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纯氮15 kg/667 m~2左右。充分证实氮是马铃薯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合理施用氮肥是马铃薯高产优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临沂地处鲁东南,沂蒙山区腹地,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常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13℃,年平均日照时数2400~2600小时,无霜期200余天.特别是沂蒙山区春季回温早,生态环境优良,尤其适合大樱桃的生长发育,大樱桃采收期比胶东半岛提早10天,比辽东半岛提早15天,比南京、郑州等地果实含糖量高1~2个百分点,非常适合大樱桃的发展,2000~2006年我们在兰山区进行了红灯/考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试验效果,2005年平均产量613.4千克/667平方米,最高产量720千克/667平方米,平均产值9201元/667平方米,最高产值10800元/667平方米,2006年平均产量825千克/667平方米,最高产量1215千克/667平方米,平均产值12375元/667平方米,经济效益显著.比红灯/中国樱桃早结果,进入丰产期提前1~2年,平均产量提高503~675千克/667平方米,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甘蓝——茄子 马铃薯二季作区,多利用马铃薯棵矮、早熟和喜凉的特性,使马铃薯与其他蔬菜作物间作套种。此模式一般667平方米产马铃薯1000-1500千克,甘蓝1500-2000千克,茄子3000千克。  相似文献   

14.
三膜覆盖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较高,深受城乡居民喜爱。汶上县常年种植马铃薯大中拱棚面积2000hm2左右。2008年县农业局开展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对已有技术进行完善。通过技术试验再创新,形成更具操作性、规范性、先进性的技术体系。经过2年努力,实现平均4990kg/667m2,比开发前3年平均产量3850kg/667m2增产1140kg,增长29.61%。增加经济效益2100元/667m2,为农民增产增收和大面积科技开发提供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西南园艺》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我市冬种蔬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0.15~0.2万公顷。种植马铃薯省工省本,马铃薯耐贮藏,销路好,效益高,每667m^2的纯收入达1000多元。近几年来,我们在本市海澄镇等地粘质土上种植马铃薯,进行无公害高产栽培生产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667m^2产量达1925~2100kg。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大棚樱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我们于1998开始在濮阳市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进行中国樱桃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试验.大棚樱桃于1998年春定植,1999年挂果,2000年每667 m2(平方米)产500 kg(公斤),3月底成熟上市,较露地提早成熟40 d(天),市场价60元/kg(公斤),产值达到3万元.2001年每667 m2(平方米)产1 000 kg(公斤),市场价40元/kg(公斤),产值达到4万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寒山区是马铃薯的适种区,但产量不稳,品质不优,效益低。根据其制约因素,通过不断研究创高产栽培技术,每667 m2 产量和商品率大幅增加,且生产的马铃薯块大质优、外形美观,淀粉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榆林市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和优生区,2008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0万公顷,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0%,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年产鲜薯300万吨,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无论面积、产量还是经济收入均居全市各作物之首。2007年靖边县海则滩乡高海则村4公顷布尔班克马铃薯平均单产5136千克/667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在江口县城郊杨澜桥(海拔420米)等进行了薄皮甜瓜地膜加小拱棚栽培试验示范,面积6~7×667平方米。连续两年获早熟高效,达到2560千克/667平方米,最高达2874千克/667平方米。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