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丰优54是台州市农科院和临海市粮油作物管理站合作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高产、感光性强,适合浙江省稻区作晚稻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Ⅱ优54是中国水稻所以Ⅱ-32A与中恢05-54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Ⅱ优54的特征特性,总结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丰优54(原名粤优54)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临海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管理站共同选育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以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交恢复系t54(t86/t2898)为父本配组而成。经2004—2007年试验、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株型紧凑、抗病性强、米质优、青秆黄熟转色好。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浙江省台州、温州市杂交籼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短龄移栽、合理密植,水浆管理、协调群体,科学施肥、早生快发,防治病虫、确保丰收。  相似文献   

4.
“嘉育21”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和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站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熟早籼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嘉育21"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和浙江省余姚市种子站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中熟早籼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嘉育948早稻     
《农家顾问》2004,(2):30-30
由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常规早籼稻品种,1998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00年通过湖北省、安徽省品种审定,江西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7.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邮编:317000,电话:0576-85196135)和临海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管理站共同选育的单季杂交晚籼稻新品种"丰优54",前不久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正1华浙优1号华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杂交籼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4。2016年荣获浙江省好稻米优质奖产品、浙江省首届水稻品种大会"人气品种"称号。  相似文献   

9.
《浙江农业科学》2007,(5):535-535
浙106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加工专用早籼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湘审稻2007003),2004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推广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哲大旺 《新农村》2009,(6):43-43
经过15年的选育,浙江大学农学院张国平、丁守仁等教授选育的大麦品种“浙大8号”,2009年5月5日在嘉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察审查,拟推荐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川优12号系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川香29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2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1)。该组合于2006年引进少量在福建省建瓯市玉山镇试种,表现丰产性好,耐肥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品质较优,适宜在该镇作单季中稻推广种植。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单季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皖稻16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常规品种七秀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I特优3381系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以I龙特甫A与新恢复系龙恢3381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贵州黔南州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自育优质抗病恢复系QN281与从四川省绵阳农科院引进的优质不育系绵香7A组配而成.属籼型杂交水稻.优质、秆粗抗倒、叶片直立、株叶型好、耐寒性强.2007~2008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籼稻品种区域试验,于2009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09021号).  相似文献   

15.
桃优香占为三系不育系桃农1A与优质常规稻黄华占配组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2012年被评为湖南省2等优质稻米;具有高产、优质、株型松紧适中、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后期落色好等特点,适合在湖南省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2015年6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136的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 136是用协青早 A与广亲和广谱恢复系 T136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协优中1号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其母本为不育系协青早A,父本为恢复系中组14。该组合具有熟期早、抗稻瘟病、米质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10年2月6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D优多系 1号 ,原名D70 2A×多系 1号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质不育系D70 2A与恢复系多系 1号配组而成 ,中籼迟熟偏穗数型组合 ,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优势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双优8802是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双青A与抗病恢复系HR8802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早晚兼用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等优点,2005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对三明沙县与海南三亚两地的籼光交和籼籼交杂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光身稻和籼稻杂交而成的籼光交组合F1代表现为穗大粒多、米质优良、产量高,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其中籼光交的每穗总粒数、理论产量、增产潜力等均大于籼籼交,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