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三北"009项目从1992年开始进行中国北方乡土杨树品种的资源保存工作,到项目结束已建成以小叶杨为主的杨树基因库。有天然小叶杨优树插条基因库(T-库),天然小叶杨杂种基因库(S-库)和杨树无性系基因库(C-库)等3个基因库。介绍了各基因库的建库程序和收集的材料,以及一些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对晋南盆地杨树苗期基因库115个无性系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分类结果为美洲黑杨是目前最适于晋南盆地栽植的群体,其次为欧美杨、银白杨、欧洲黑杨、北京杨等类,以青杨为母本的杂交种及青杨派树种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009项目”杨树抗病育种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杨树抗病育种的基础上,即建立和保持遗传基础丰富的杨树群体。阐述了杨树抗病育种战略及制定“009项目”杨树抗病育种战略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从抗病育种角度探讨了杨树病虫害防治的一些方法,在抗病育种初期,应建立遗传基础丰富的杨树抗病无性系基因库,通过种源试验,子代测定和家系选择等手段,为不断选育速生、抗病力强的杨树无性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洞庭湖区杨树科研、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杨树的战略对策:组建杨树产业集团;建立短周期工业用材定向培育基地;推广优良无性系,建立杨树基因库;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加强杨树综合加工利用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定期观测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苗期生长量的基础上,运用DPS软件对引种的81个杨树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Ⅰ级苗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1个杨树无性系分成3种类型,第2类的17个无性系表现优良。17个杨树无性系早期生长统计分析结果,杨树无性系以14、65、41、43、44和32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6.
李勇  刘飞 《绿色科技》2023,(5):117-121
以25个杨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从3月底开始在在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下蜀林场内,对杨树无性系苗木树高和地径生长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定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杨树无性系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速生期均处于6~8月份;大部分杨树无性系的地径生长高峰期比其树高生长高峰期稍晚或基本同步;杨树树高生长对水、热的需求要比地径生长更为敏感;同时得出杨树苗高和地径速生期天数的多少、与速生点的早晚和无性系本身生物量的关系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7.
杨树生根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生根方法棗水培和沙插,对同一批杨树无性系进行了生根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一些杨树无性系生根性状变化明显,而大多数杨树无性系则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生根特性.因此,认为在测定新杨树无性系生根特性时,水培的项目数据并不一定能全面代表该无性系在其他立地条件下的生根特性.  相似文献   

8.
<正> 杨树花叶病(Poplar mosaic virus)简称P. M. V,在欧洲许多国家均有发生(Luisoni,1970),加拿大、美国也有报道。在意大利北部,花叶病对美州黑杨类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开展抗病无性系的选择很有意义。但由于花叶病毒受自然条件影响,发病比较缓慢,在短时间内,要根据试验得出各无性系对花叶病毒易感性结果是很困难的。本文是意大利杨树研究所进行的杨树无性系对花叶病毒反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试验的主要设计包括: 1.在苗圃内进行10年杨树无性系对花叶病反应的观察。 2.花叶病的危害,主要抗花叶病杨树无性系的确定。 3.各个无性系对花叶病易感性的早期测定。根据观察和测试,可按花叶病对杨树无性系为害强度分为三级:  相似文献   

9.
四个杨树无性系苗期能源林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a生杨树无性系能源林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4个无性系的生长量、生物量、木材基本密度、纤维素含量、C含量以及热值和灰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杨树无性系的生长量年动态均符合"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杨树无性系Y208的纤维素含量、C含量和热值较其他3个无性系高.  相似文献   

10.
安庆地区杨树优良无性系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庆市大观区南埂林场杨树无性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11年的跟踪调查,对试验林18个杨树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对其生长性状遗传变异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江淮1号杨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大,在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继承了亲本的优良特性,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达13.81,是优良的雄性杨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无性系林业的出现,使林业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杨树作为广泛栽培的重要用材树种,易于无性繁殖,在无性系林业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分析了扦插、嫁接、组织培养3种方法的特点,分别介绍了3种无性繁殖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选育优良无性系的研究进行分类总结,综述了改良无性系在林业及工业用材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做好川西南二半山区杨树无性系初步选育工作,进一步满足当地造林需求,加快杨树产业发展,分别引进28个杨树无性系,选取布拖县开展苗期试验;以地径和苗高两个主要苗期生长量为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宜在该区域生长的优良无性系。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1年生各杨树无性系间苗期生长性状差异较大,以地径和苗高两因素为依据,南林312苗期表现最优,从而为杨树优良无性系在川西南二半山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潜江林科所内丹红杨等6个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的时间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丹红杨等杨树无性系的繁育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桉树无性系基因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建立桉树无性系基因库的意义、作用及其营建方法。并列出基因库现存桉树树种及优良无性系名录.  相似文献   

15.
鲁山杨等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从辽宁等地引进及湖北省内选育的共20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于2000年3月在中国杨树委员会良种繁育基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乡,下同)进行造林试验,根据试验期间调查的结果,对其生长差异性分析及遗传力的估算表明: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差异,特别是鲁山杨(辽宁杨),圣山杨(盖杨)、欧美46及欧美14等几个无性系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向,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中嘉8号和中潜3号。试验结果有助于我们在营建杨树丰产林时,选择这些优良的杨树无性系,从而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21个杨树无性系用钻孔和传统方法造林的成活率、生长量、抗性、干形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合本区生长的5个优良杨树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1995年,在河南省焦作市对18个杨树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杨树优良无性系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各无性系在树高、胸径指标上差异极显著或显著;杨树优良无性系G2杨胸径生长较对照有较大的速生优势;910--95和6--15杨在河南省焦作地区不仅生长快,而且干形好、抗虫。  相似文献   

18.
丹红杨等6个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潜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丹红杨等6个表现优良的南方型杨树无性系物候期进行观测研究,分析了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休眠的时间以及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了各无性系的物候表,为丹红杨等优良杨树无性系在江汉平原的繁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美洲黑杨基因资源收存及其遗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17个国家引进331个黑杨派无性系(其中5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在山东省长清县营建我国第一个黑杨派无性系基因库。连续10年对基因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了多性状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在物候期、生长、生根、抗寒和抗病虫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遗传变异丰富;系间的主要性状与无性系起源纬度及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要材料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38个8年生美洲黑杨无性系在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无性系间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与树高和胸径呈一定相关性;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这两个性状在遗传上相互独立,受不同遗传机制控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技术研究库内美洲黑杨无性系DNA多态性,结果表明本库美洲黑杨DNA多态率为86%,再次证明本库美洲黑杨遗传多样性高,可为我国杨树改良提供丰富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0.
将收集到的20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的监利县进行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10 a的试验选出适宜在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栽培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5个优良无性系。以材积为主要参考指标,所选出的优良无性系生长量比对照提高20%以上。本试验为湖北省长江中游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经营提供了无性系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