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三峡库区土壤有机质区域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采集土壤表层、深层样品、测试分析和数理统计,探讨了三峡库区不同土壤类型深层和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以紫色土为例探讨了不同分布高程、坡度和不同植被条件下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较低,均为矿质土壤。成土母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明显,相同自然条件成土作用下,海相石灰岩母岩区的土壤有机质高于陆相砂、泥岩母岩区的土壤。在土地利用方式上,水耕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地形高程、坡度对紫色土有机质分布影响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随着地形坡度降低,土壤有机质明显升高。植被覆盖类型上,草丛区、阔叶林区有机质具有高于混交林区、灌丛区、针叶林区的趋势。紫色土有机质与P,S等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造岩矿物元素及母质来源的元素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2.
《土壤通报》2017,(6):1409-1414
为探究花岗岩发育的江西油茶林红壤(以下简称江西红壤)与紫色岩发育的福建油茶林土壤(以下简称福建紫色土)在养分状况上的差异,以高粱作为指示植物,采用常规分析、吸附试验和盆栽试验法比较分析了两类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红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福建紫色土;两类土壤的元素组成中,均以S元素最为丰富,而P、K、Ca、Mg及硝态氮养分元素含量均较低。除Mn和Zn外,其它养分元素含量均为江西红壤≥福建紫色土;两类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均最强,江西红壤与福建紫色土分别对Mn和B的吸附最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P、Ca是江西红壤的主要限制因子,Fe、Cu、K、Mo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N、P、Ca、Mg是福建紫色土的主要限制因子,Mg、Zn、Fe、S、K是其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湘中紫色丘陵区侵蚀性土体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湘中具有代表性的紫色丘陵区--衡南县工联村作为研究区,研究不同覆被下和不同侵蚀坡地的紫色剖面分层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以酸性紫色土和中性紫色土为主;有机质、氮含量低;磷、钾相对要高;侵蚀性土体土壤养分性状与土体所处坡度、坡位、覆盖植被类型有关;坡顶、坡中土壤由于冲刷剥离、搬运扩散作用强烈,理化性质恶化,而坡底掩埋沉积占主导作用,仍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质.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层土壤比较,其养分含量变化总体趋势:灌木>乔木>杂草>旱地.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元氏县前仙乡微地域环境内不同地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评价,查明有效态N含量低、P含量较低,6种微量营养元素亦严重缺乏。其中有90%以上的土壤缺Zn、Mn,80%以上的土壤缺Mo、B,60%以上的土壤缺Cu、Fe。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土壤有效态元素含量低与有机质含量低呈显著相关,不同地形影响的土壤类型差异亦是造成土壤肥力不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京东板栗主产区土壤元素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东板栗主产区迁西县为研究区域,对土壤中20种植物必需和有益营养元素的背景值及影响元素背景值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迁西县土壤中Mg、Fe、Cu、Na、Co和Ni的含量相对富集,而Ca、S、B、Mo和Se的含量相对贫乏,P、K、Ca、Mo和Ni在全县水平范围内的变异性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成土母质类型是影响矿质元素背景值含量及分布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背景值的重要因素,而海拔高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四川茶区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茶区72个产茶县422个取样点035.cm土层中P、S、K等17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茶区土壤中P、K、Ca、Mg、S等5种大、中量元素均相对贫乏;微量元素Mn、B、Zn在大部分地区土壤中相对富集,而Fe、Mo在大部分地区土壤相对贫乏;其他元素中Se和Sb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值分别为5.45和22.3。方差分析表明,17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在不同产茶地区土壤中的差异均显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棕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相对丰富,而红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相对缺乏。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增施有机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以补充相对贫乏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7.
黄土区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在土壤剖面中迁移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不同植物群落根系对土壤元素迁移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植物细根的特殊剖面分布特征,是其适应和改善土壤养分物理化学逆境的生理生态学基础。采用原状土柱淋滤实验装置及大型挖掘剖面壁法,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研究并定量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对黄土中营养元素K、Na、Ca、Mg、Cu、Mn、Fe、Si、Al迁移强度的影响,旨在探索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提高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营养元素淋溶迁移的剖面差异并非完全取决于土壤中元素或矿物含量的大小,而是主要受制于直径1mm的须根根系在剖面中的缠绕分布特征。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迁移强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递减规律。不同植物根系对黄土中营养元素迁移强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林地草地农地。林、草地土壤中元素迁移强度序列有明显变异的临界土层深度分别在30cm和10cm处。在林、草地和农地土层中常量元素水迁移强度序列为CaNaMgKSiAl,微量元素基本为CuMnFe。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迁移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范围,随着直径1mm有效根密度和根量的增大,根系对土壤元素迁移强度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形和遥感数据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在GIS支持下,选择地形因子和遥感植被指数,建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应用回归克里格(Kriging)方法,预测吉林省农安县土壤养分(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个环境因子中,相对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地面粗糙度和地形湿度指数与有机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全氮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对高程、坡度、地面粗糙度、河流动能指数以及NDVI在土壤养分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中贡献较大,是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最优因子。有机质和全氮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受地形和植被的综合作用,同时与土壤类型密不可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克里格方法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分布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被恢复和覆土厚度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植被恢复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状况,明确对于砒砂岩地区土壤保水保肥效果最佳的植被恢复类型,为砒砂岩区的生态修复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准格尔旗暖水乡裸露砒砂岩向覆土砒砂岩过渡区域,以黄土—砒砂岩交界带不同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恢复草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植被恢复和覆土厚度对砒砂岩区土壤水分和养分特征的影响(其中天然草地作为对照)。[结果](1)裸露砒砂岩向覆土砒砂岩过渡区域土壤水分含量主要受黄土厚度影响,黄土的持水性能优于砒砂岩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植被恢复类型影响;(2)研究区土壤各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其中土壤水分、碳、氮含量自北向南随覆土厚度增加逐渐增加,磷素分布则相反;(3)对比天然草地,沙棘和油松恢复对砒砂岩区土壤碳、氮含量的提升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43.12%和34.27%,全氮提高了78.95%和42.11%,铵态氮提高25.64%和46.15%,硝态氮提高69.44%和42.22%。其中油松恢复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天然草地54.55%,但人工植被恢复后的土壤磷素水平并没有提升。[结论]黄土较砒...  相似文献   

10.
姜冰  王松涛  孙增兵  张海瑞  刘阳  刘倩 《土壤》2021,53(6):1221-1227
为研究山东省青州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量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系统采集分析390件表层土壤样品,获得了N、P、K、Cu、Zn、Mo、B 7种土壤养分元素全量和有效量以及pH和有机质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Mo、B元素有效量低,总体表现为缺乏和较缺乏;N元素有效量背景值略高于临界值,分布不规律;P、K、Cu、Zn元素有效量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呈现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N、P、K、Cu、Zn、B 6种元素全量与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测试的7种元素有效量与pH均呈显著负相关,N、K、Zn、B 4种元素有效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成土母质中,奥陶系和寒武系土壤pH、奥陶系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全区,养分有效量在奥陶系土壤中总体较低。不同土壤类型中,粗骨土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全区,养分有效量在粗骨土中总体较低。研究区土壤养分元素有效量不仅与元素全量水平关系密切,同时受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大、中量养分短期缺乏下脐橙新、老叶片中11种必需元素含量及变化,并分析缺素导致的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影响。  【方法】  以一年生枳砧纽荷尔脐橙幼苗为试材进行了砂培试验。以完全营养液为对照 (CK),设置缺氮 (?N)、缺磷 (?P)、缺钾 (?K)、缺钙 (?Ca)和缺镁 (?Mg)处理,测定不同处理脐橙叶片(老叶和新叶)生长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  【结果】  所有缺素处理均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生物量减少,以缺氮处理最为显著。缺氮降低了叶片N、Ca、Cu、Mo含量;缺磷降低了叶片P、K、Mo含量;缺钾降低了叶片K含量;缺钙降低了叶片N、Cu、Zn、Mo含量但增加了P含量;缺镁降低了叶片Ca、Mg、Zn、Mo含量但增加了K含量。以必需矿质元素为变量分别对各处理老叶和新叶进行主成分分析,老叶中第一主成分 (PC1)明显将缺钾处理与其他处理区分开,与对照相比,缺钾老叶离子组成变化为N (?3%)、P (+1%)、K (?71%)、Ca (+11%)、Mg (+39%)、B (+16%)、Mn (+11%)、Fe (+32%)、Cu (?7%)、Zn (+14%)、Mo (?63%);新叶中PC1明显将缺氮处理与其他处理区分开,缺氮新叶离子组成变化为N (?53%)、P (+8%)、K (+7%)、Ca (?14%)、Mg (+11%)、B (+55%)、Mn (+51%)、Fe (?14%)、Cu (?57%)、Zn (+4%)、Mo (?25%)。老叶和新叶中元素含量呈正相关的元素是N-Cu、N-Ca、Mg-Mn和Cu-Mo,呈负相关的是K-Zn。  【结论】  脐橙幼苗老叶对钾的短期缺乏反应最敏感,缺钾会显著降低老叶中K和Mo含量并增加Mg和Fe含量,而新叶对氮素的短期缺乏最敏感,缺氮显著降低新叶中N、Ca、Cu和Mo含量。短期缺少P、Ca和Mg对脐橙幼苗叶片中的养分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nutritional survey of 23 commercial peach orchard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Murrumbidgee Irrigation Areas (M.I.A.) of New South Wales during three growing seasons (1961–62, 1962–63 and 1963–64). Sampling sites were chosen to provide the widest possible coverage of peach orchards of above average productivity. Leaf and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site for chemical analysis.

The lighter textured (loamy sand) soils were found to have low reserves of N, P, Ca, Mg and K which could limit growth and yield. The heavier textured colluvial (sandy loam) and alluvial (clay loam) soils contained adequate reserves of most nutrients except N and P. Colluvial soils were particularly low in P. On all soils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were very low, generally being below 1.0%.

Leaf N, P, K and B contents decreas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from October to April. In contrast, leaf Ca, Mg, Na and Cl contents increased over the same period. Since there was a tendency for the leaf N and P contents to decrease slightly during January, this month is suggested as being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collection of leaf samples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Despite the low reserves of some nutrients as indicated by soil analysis, generally satisfactory levels of leaf N, P, K, Ca, Mg, Na, Cl, B, Fe, Mn, Cu and Zn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13.
中国烤烟中部叶矿质营养元素浓度状况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于20012~004年,从重点植烟县采集了410个烤烟中部叶样品,运用ICP测定方法和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对其氮、钾、磷、钙、镁、硫、锰、铜、锌、硼、钠、铁、氯13个矿质元素的浓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量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小,中量元素其次,微量元素较大;2)除氮、镁、硫、铜、锌、钠、铁外,其他元素的浓度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秩序不同,例如,云烟87的磷浓度显著地高于云烟85、K326的磷浓度,而钾浓度按K326、云烟87、云烟85依次降低;3)所有元素在省份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元素在地区之间的高低秩序不同,例如,河南烟叶的钾浓度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的氯离子浓度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4)钾、磷、钙、硫、硼、钠在烟叶中的浓度符合正态分布,氮、镁、氯、锰、铜、锌、铁在烟叶中的浓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5)氮、磷、钾、钙、镁、硫、锰、铜、锌、硼、钠、铁、氯的正常浓度范围分别为1.18~2.34、0.11~0.30、0.87~2.83、0.99~3.64、0.1~0.8、0.25~0.9、25.18~601.65、2.1~37.271、3.11~105.421、2.6~55.62、163.02~503.11、97.6~384.2、0.07~0.53(氮、磷、钾、钙、镁、硫、氯的单位为%,其余为mg/kg);6)氮、钾、氯、钾/氯比四个因素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的概率只有0.726、0.379、0.193、0.829,目前我国烤烟营养不够协调的主要方面是养分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地区苹果不同品种叶营养元素适宜值存在差异,苹果叶片营养标准值的确定对养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片营养水平的研究表明,营养元素变异规律呈现常量营养元素<微量元素;不同产量苹果园,高产园叶片N、P、Ca、Mg、Zn、Mn含量值显著高于低产园,而铁含量显著低于中、低产园,K、B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片矿质营养N、P、K、Ca、Mg、B含量值遵从正态分布,而Cu、Fe、Mn、Zn呈偏态分布(x2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采用概率分级法1~5级分级,分别对应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中的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个数值范围,各级出现的叶样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叶分析值为(X-0.5246S)~(X+0.5246S)可作为标准值中的正常值范围,这与高产园分析值十分接近;对呈x2分布特征的元素,参照高产园的叶分析值对概率分级法进行矫正,制定出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与国内外标准相比,甘肃元帅系苹果叶标准值表现出N、P、K、Mn、Zn、B水平正常,Ca、Mg、Cu偏高,Fe极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粉蕉矿质营养元素的累积分配特征,以主栽品种广粉1号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粉蕉植株总干质量为17.6 kg/plant,其中叶片占16.4%,假茎占32.8%,球茎占9.6%,果实占37.3%,果轴占1.1%,根占2.8%。平均每株累积吸收N 167.0g、P 19.3g、K 521.7g、Ca 118.3g、Mg 54.7g、S 16.6g、Fe 6650.5mg、Mn 16142.9mg、Cu 152.3mg、Zn 607.7mg、B 212.2mg、Mo 4.2mg,养分比例N:P:K:Ca:Mg:S为1:0.12:3.12:0.71:0.33:0.10。其中N、P、Ca和S主要向叶片、假茎和果实分配,K和Mg主要向假茎分配,Fe主要向叶片、根和球茎分配,Cu主要向假茎和果实分配,Zn和Mo主要向叶片、假茎和球茎分配,B和Mn主要向假茎和叶片分配。为获得60t/hm2的高产,粉蕉需要吸收N 385.6kg、P 44.6kg、K 1205.1kg、Ca 273.3kg、Mg 126.6kg、S 38.3kg、Fe 15.4kg、Mn 37.3kg、Cu 352.0g、Zn 1403.8g、B 490.1g、Mo 9.6g。  相似文献   

16.
Critical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potassium (K),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iron (Fe), zinc (Zn), and manganese (Mn) with respect to dry matter yield end antagonistic and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nutrients were studied in which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L.) was grown in recirculating nutrient solution (NFT). Increments of nutrient elements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al r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nutrient elements. Increasing levels of N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nt P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 Fe, and Zn. Iron and Mn contents of the plants were increased and N, K, Ca, and Mg were decreased as a function of P applied. Increases in K in the nutrient solution caused increas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K, N, P, and Zn, and decreas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Ca and Fe. Applied Ca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 and N, and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 Mg, Fe, Zn, and Mn. Potassium, Ca, and Fe contents of the plants were decreased and Zn increased, while N, P, and Mn were not affected by the increasing levels of external Mg. Iron suppressed the plant Mg, Zn, and Mn contents. Synergism between Zn and Fe was seen, while P, K, Ca, Mg, and Mn contents were not affected by Zn levels. Potassium, Ca, Mg, and Fe were not responsive to applied Mn, however, N and P contents of the plants were decreased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Mn.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产量的趋势,而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残留硒锌可改变作物体内元素组成。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有利于小麦籽粒对氮、钾、硫、钙、铁、锌、硒、铜元素的吸收累积。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促进小麦对钾、硫、镁、铁、锌、硒、铜、锰、硼的吸收,而氮、磷、钙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8.
四季柚生育期叶片和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四季柚为试材,定期测定果实发育周期内叶片与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研究四季柚叶片和果实矿质养分需求特征与相关性,为树体营养科学调控,优质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叶片生长过程中N、 P元素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K、 Ca、 Mg、 B、 Zn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S含量总体保持上升趋势,Fe含量呈现先降后稳再上升趋势,Cu含量总体较稳定,Mn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 果实生长过程中,N、 P、 K、 Ca、 S含量呈下降趋势,Mg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微量元素中Fe、 Mn元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B、 Zn、 Cu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叶片与果实之间矿质元素协同吸收作用较弱,而果实与果皮之间作用较强。研究表明,萌芽前应适当增施氮、 磷肥,6月中旬增施钙肥,7月中旬增施钾肥和镁肥,以及重视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植烟区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重庆市植烟区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植烟土壤的pH值在弱酸至中性范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交换性钙、有效硫含量较高;全磷、有效铁、有效锰丰富;阳离子交换量、有效氮、磷、钾含量较低;有效硼、锌、钼、铜和镁质量分数低;不同植烟生态区土壤肥力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因此,重庆市植烟区在施肥管理上应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平衡施肥技术和注重微量元素的补给。  相似文献   

20.
养分平衡是养分管理的必要环节,对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硫(S)素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S 与N或Ca、 K、Zn之间交互作用对养分吸收和利用是协同的,而S 与Mg、Mo、Cu、、Se、Fe、Sb、Cd、B、Br之间交互作用对养分吸收和利用是拮抗的.然而,S 与 P或Se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养分吸收和利用是协同还是拮抗取决于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养分的浓度.N、S配施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由于S素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存在的这种拮抗作用,因此施用S肥可以减轻污染土壤重金属对蔬菜的毒害作用或加剧缺S土壤上蔬菜B和Mo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