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流行株HB株(基因Ⅶ型)与疫苗株La Sota株(基因Ⅱ型)在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CEF)36 h后宿主细胞microRNA(miRNA)表达谱变化情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La Sota株与HB株感染CEF后36 h后的样本与参考鸡源基因组进行系统比对,筛选差异表达miRN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以及KEGG通路富集。最后随机筛选5条mi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RT-qPCR)进行验证。结果表明,La Sota与HB感染组中已知miRNA分别为56.9%和47.8%;La Sota与HB感染组通过差异性比较后共筛选出10条差异表达miRNA;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靶基因进行GO与KEGG富集发现,其主要在细胞代谢、生物合成以及应激信号传导等通路上出现显著富集;RT-qPCR结果与RNA-seq结果趋势一致,证明了测序结果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揭示不同NDV毒株感染CEF以及在感染过程中miRNA发挥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城疫病毒(NDV)分离毒株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了解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原因。【方法】用非免疫鸡胚从病鸡肺脏中分离新城疫病毒;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NDV的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RT-PCR方法对新城疫病毒分离株进行扩增,并构建克隆载体,对阳性质粒测序后进行F基因核苷酸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6株NDV,分离毒株间的F基因核苷酸和F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99.6%~99.9%和99.1%~99.8%;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的F基因核苷酸和F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3.2%~87.3%和90.2%~93.8%;分离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分子特征;6个分离株均属NDV基因Ⅶ型。【结论】NDV分离株的F基因已经发生明显变异,与La Sota、Clone-30、V4等常用疫苗株在遗传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这可能是免疫鸡群发生新城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病/死鸽中分离到1株病毒,血清学鉴定该分离病毒为禽Ⅰ型副粘病毒(PPMV);该病毒经毒力测定结果显示,P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F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株病毒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鸽、鸡,结果都能诱导鸽、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分别以鸡新城疫标准强毒株F48E9、本组分离于鸡的野毒株CPMV( MDT 45.4 h,ICPI 1.85,IVPI 2.42)和分离于鹅的野毒株GPMV( MDT 59 h,ICPI 1.88,IVPI 2.39)攻击免疫鸡群,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结果表明,用该分离毒制成的油乳剂灭活苗对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抵抗鸡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的攻击.用HI方法检测该株病毒与La 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La Sota株与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用新城疫(ND)分离强毒油佐剂灭活苗和NDV La Sota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带有新城疫母源抗体的雏鸡,免疫后每7d采集血清,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HI抗体.并于免疫后第21、28、35 d用鸡新城疫分离毒和NDV F_(48)E_9分别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免疫鸡的HI抗体水平没有大的差异,分离毒株灭活苗对鸡新城疫强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效力优于La Sota灭活苗.  相似文献   

5.
3株鸽源新城疫病毒陕西分离株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3株鸽源性新城疫病毒F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探讨分离毒株相互之间以及与疫苗毒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采集病料,通过非免疫鸡胚接毒传代分离病毒,HA及HI试验鉴定其为ND病毒;设计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分离ND病毒F 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1 395 bp),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鸽源NDV陕西分离株相互之间F 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8.0%~99.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1%;其F 基因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与NDV 强毒株的特征性结构(112 R-R-Q-K-R-F117 )一致.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此3 株强毒株与某贵州分离株(登录号:EF589137) 高度同源,处于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属于基因Ⅵ型.分离到的3株鸽源NDV之间同源性较高,鸡胚病变和序列分析表明其为强毒,与传统的La Sota,B1等疫苗株同源性很低.  相似文献   

6.
以1株从发病鸽中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PNDV/99株)和1株从发病鹅中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GNDV/00株)为研究对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它们的F基因进行分段扩增、定向克隆到pUCll9质粒载体,然后测定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出相应的氨基到序列。PNDV/99株和GNDV/00株的F基因全长1662bp,编码553个氨基酸,它们的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是NDV弱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们2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率高达99.28%,氨基酸同源率则为100%;它们与国内标准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率只有87.48%和87.36%,氨基酸的同源率都为91.68%;而它们与弱毒株La Sota的核苷酸同源率别为98.50%和98.74%,氨基酸同源率都为98.73%。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在分子水平上阐明鸽新城疫病毒分离株与鸡新城疫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用RT-PCR技术获得了分离株FO裂解位点附近300bp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UC19载体上得到一重组克隆pNDV21,序列分析表明,插入片段与鸡新城疫强毒Texas相应区域的同源性为87.7%;而与弱毒株D26/76及La Sota的同源性分别是91.7%和98%.其FO裂解点的氨基酸顺序为Giy Arg-Gln-Gly-Arg.证明该分离株属于新城疫弱毒.  相似文献   

8.
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F基因重组pGAPZ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F基因序列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多克隆位点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以RT-PCR技术获得NDV La Sota株融合蛋白(F)基因的F1片段和F2片段。将目的基因和质粒pGAPZαA均以KpnⅠ和XbaⅠ进行酶切,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并转化Escherichia coliDH5α,转化子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中含有目的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与NDV La Sota株F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和核苷酸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鸡胚盲传,观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通过酶处理、病毒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理化试验等研究病毒的特性;利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毒株的S1和N基因片段。【结果】病毒盲传至第2代后鸡胚出现死亡和侏儒胚,将病毒盲传至第8代时,病毒的毒力逐渐由104.0增强到107.2;经质量分数1%胰酶处理或用磷酸酯酶C处理的病毒液能够明显凝集质量分数1%鸡红细胞,血凝滴度分别在29和27左右;病毒能够干扰NDV在鸡胚中的增殖,单独接种分离毒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0,先接种HN99毒株再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3,同时接种HN99毒株和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8.5,单独接种NDV La Sota株的尿囊液HA滴度平均为29;病毒可致SPF雏鸡发病,引起肾脏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等肾脏病变;该毒株对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病毒粒子直径90~105 nm;扩增到了分离毒株S1基因片段大小为1 739 bp(含前导序列),N基因全长为1 230 bp,通过与其他IBV毒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证明分离毒株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HN99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桉薄溶液对大规模养殖中鸡免疫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株)后引起的呼吸道症状的临床疗效,以AA肉食鸡为试材,将其随机分成受试药物组、对照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7日龄时,3组鸡群同时进行首次免疫新城疫疫苗(La Sota株),免疫24 h后,受试药物组给予桉薄溶液(药物∶水=1∶2 500);对照药物组给予氯化铵溶液(药物∶水=1∶2 000),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连续饮用5天;空白对照组自由采食饮水,不作处理。结果表明:桉薄溶液用于改善和治疗新城疫活疫苗(La Sota株)免疫后引起的鸡呼吸道症状(甩鼻、呼噜、张口伸颈、呼吸困难等),疗效确切,推荐临床用法用量为100 m L桉薄溶液对水250 L,自由饮水,5天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La Sota疫苗对不同基因型流行株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国内2001—2003年发生的5株NDV毒株,经CEF蚀斑纯化和SPF鸡胚增殖,克隆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利用F基因为Ⅱ型的疫苗La Sota活疫苗在隔离器中免疫SPF鸡,每7 d 采血监测NDV抗体,免疫后2周,利用经过鉴定的新城疫病毒(NDV)基因Ⅶ流行株潍坊毒SGM01,昌乐毒SCL03,东营毒SKY和莘县毒SSX03;基因为Ⅱ型日照毒SRZ03和基因为Ⅲ型经典强毒F48E9分别进行攻毒试验,同时设SPF 鸡对照。每天观察,及时剖检发病鸡,检查鸡群病变,观查疫苗的保护性,便于对常规生产中的免疫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广东某发病鸡场分离鉴定出1株鸡新城疫病毒,采用RT-PCR法扩增出包括裂解位点在内的部分F基因,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后与GenBank中的毒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断长度为463bp;F基因的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并且第101位为K(赖氨酸),121位为V(缬氨酸),具有基因Ⅶ型副粘病毒强毒株的特征序列;分离株与Lasota株同源性为81.2%,与我国标准强毒F48E9的同源性只有82.4%,表明该基因已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鸡IL-18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DNA-chIL-18在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疫苗免疫中的作用,克隆了新城疫病毒标准株F48E9的F基因,构建F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F;将11日龄试验鸡分为4组,每组10只,14日龄一免,28日龄二免,分别肌注pcDNA-F、pcDNA-F+pcDNA-ckIL-18、新城疫传统疫苗(14日龄NDV弱毒疫苗首免,28日龄NDV油苗二免)、生理盐水,一免疫后第7、14、21、28 d均采血进行ND抗体(ELISA)检测和T淋巴细胞转化(MTT)试验;第29 d均肌注50LD50NDV强毒F48E9株.结果显示:免疫保护效率,生理盐水组0/10,pcDNA-F免疫组3/10,pcDNA-F+pcDNA-chIL-18免疫组5/10,新城疫传统疫苗免疫组10/10;ND抗体水平,pcDNA-F免疫组与pcDNA.F+pcDNA-chIL-18免疫组无差异(P>0.05),均显著低于传统疫苗免疫组(P<0.05);T细胞转化水平,pcDNA.F+pcDNA-cML-18免疫组明显高于pcDNA-F免疫组(P<0.05),pcDNA-F免疫组与传统疫苗免疫组无差异(P>0.05).试验结果综合显示pcDNA-F免疫试验鸡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pcDNA-chIL-18对pcD-NA-F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F48E9病毒体外诱导的鸡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流式细胞仪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我国鸡新城疫标准强毒F48E9株体外诱导鸡T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现象。同时,对其灭活毒以及从该毒株提取的囊膜蛋白诱导鸡T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并以健康SPF鸡胚尿囊液作为对照。结果发现,F48E9株及其灭活毒体外均可诱导鸡T淋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而从病毒中提取的囊膜蛋白及SPF鸡胚尿囊液无此特性。新城疫F48E9株体外诱导鸡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一现象初步表明,新城疫强毒F48E9株感染鸡T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降低以及由此所致的感染鸡免疫功能的降低可能和病毒诱导鸡T淋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媛媛  高翠  杨翠军  刘开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37-12938,12942
[目的]分析1株抗肿瘤新城疫病毒(NDV)的毒力。[方法]通过传统毒力的测定方法,测定此株NDV的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及静脉致病指数(IVPI)。通过RT-PCR扩增此株病毒基因组的多个片段,相邻扩增片段之间有部分核酸序列重叠且覆盖完整的融合蛋白(F)基因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的区域,并进行测序。[结果]此株NDV的MDT为105.6h,ICPI约为0.26,IVPI为0。测序结果表明,此株病毒是1株新的NDV,其F蛋白剪切位点为112RRQRRF117。[结论]此株NDV为弱毒株,其F蛋白剪切位点与强毒株一致。除F蛋白剪切位点外,NDV的毒力必然与其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用地方分离的基因Ⅵ型和Ⅶ型代表株 (LD - 3- 0 0株和LD - 7- 0 2株 )配以传统的LaSota株所制备的灭活油乳苗与LaSota株单价灭活油乳苗进行的免疫效果比较显示 :前者在接种后各个时期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与LaSota株灭活苗免疫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异 ,至接种后第 4 2天两者均具有 7.3log2 的HI效价。在对具有不同HI抗体水平的试验鸡进行的攻毒试验中 ,对F4 8E9标准强毒株的攻击 ,无论是LaSota株疫苗免疫鸡 ,还是不同基因型灭活苗免疫鸡 ,在HI抗体效价为 6log2 以上时均能 10 0 %地被保护 ;但对不同基因型野毒株的攻击 ,尤其是基因Ⅶ型野毒株的攻击 ,2种疫苗则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在LaSota株疫苗免疫鸡HI效价为 6log2 时 ,对不同基因Ⅶ型野毒株的攻击 ,保护率只有 0~ 2 0 % ;而具有 6log2 效价的不同基因型疫苗免疫鸡则对不同基因Ⅶ型野毒株的攻击具有 6 0 %~ 70 %的保护率 ;当HI效价达 8log2 左右时 ,LaSota株疫苗免疫鸡对基因Ⅶ型野毒株的攻击也只有 80 %的保护率 ,而不同基因型疫苗免疫鸡已能 10 0 %地被保护 ;LaSota株疫苗免疫鸡只有在HI效价在 9log2 以上时 ,方可 10 0 %地抵抗基因Ⅶ型野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并鉴定鸭源新城疫病毒。[方法]从安徽地区鸭病料中分离新城疫病毒,测定其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和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结果]2株新城疫病毒均为强毒。通过RT-PCR技术对这2株鸭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发现F基因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F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AH1株属于基因Ⅶ型,而AH2株属于基因Ⅵ型,来源于鸽源病毒。[结论]水禽新城疫病毒(NDV)的感染来源复杂,应避免将不同种类的家禽混合饲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