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1999,(10)
中心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农村村居建设问题,而是在小康村建设取得进展、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改变农房过于分散、土地过于零碎的格局,使村庄和人口适当集中、变革住房结构的战略措施。1.中心村建设的意义(1)中心村建设有利于改善民居,优化环境中心村建设为部分富裕农民房屋的“升级换代”起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已进入中心村的近1800户都是按别墅式样建设的。图纸是参照各地农村住宅,重新设计而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少数个体私营户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依法使用土地的认识不足,造成个体私营户用地未批先建、少批多建、违法用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一些村镇对规划用地缺乏实际指导,造成个体私营户用地前搭后建,布局松散,杂乱无章,土地利用率低。为加强对农村个体私营户用地的管理,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好个体私营户用地规划在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中,一是应处理好生产用房与生活用房的关系。要根据村镇人口规模,个私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均用地等因素确定相应的近期、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心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乔  刘秀华  刘勇  张伟  昌龙然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11-114,172
通过比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我国中心村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村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相关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中心村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提出应着重从构建理论研究体系、拓宽研究角度、强化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等方面加强对中心村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心村规划和建设既可以满足政府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需求,优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人口集中、土地集中,又能兼顾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既能保护农民短期的资产利益,又能够维护其可持续生存。因此,在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与传统的安置区规划建设不同的中心村规划内涵,以便于更好地实施中心村建设。在基于上海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梳理法律法规体系,总结上海中心村规划体系特点,从村域规划和居住点规划两个方面构建中心村规划的编制体系,以驱动机制来说明中心村建设的动力和资金来源,以安置方式来说明中心村搬迁安置模式和农民利益的保障方法。结合上海区域特点,从规划引领、公共政策运用的视角来分析上海市已实施的中心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产业结构、特色风貌等情况,最后综合衡量中心村规划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深入分析带来的社会问题,为未来上海和全国其他城市新一轮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0,(11):3-4
力争到2012年培育建设1200个左右中心村,其中2010年启动培育建设420个左右中心村;2013-2020年,每年按县(市)域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村总量的10%左右进行培育建设。通过培育建设,使中心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口集聚力、公共服务辐射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力明显增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也是保障农民生存的最基本财产之一,中心村建设重在土地置换,中心村宅基地置换的研究有助于中心村建设的顺利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完成,所以中心村宅基地置换研究是规范中心村发展的需要。主要以郏县各地中心村的建设为对象,对宅基地置换利益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蔡安宁  赵海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919-10921
中心村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心村信息化要依附于中心村建设载体,加快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村级信息资源,提高村民信息能力,实现中心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分析了我国中心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实施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友消息树     
农民对土地延包有﹃八盼﹄一盼能够超前思维,将集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交通建设等统筹规划,及早安排机动地、预留地,以保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二盼土地适当向纯种田户、劳力户集中,减少劳田不均现象。在坚持农户承包经营的同时,建立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中心村培育建设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浙江省长兴县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建设中心村的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完善规划,强化扶持,大力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如下。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心村培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沼气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产业,从引入我国农村作炊事燃料,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但是大规模进入我县寻常百姓家,还不足十年,(2004年起步)通过2008年到2009年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全县已建成6000余户,户用沼气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机遇于挑战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户用沼气由于使用率低已步入一个发展的"瓶颈",已成为我县乃至全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心村建设是乡村重构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设中心村,提高农村居民点人口集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和居民点的生活服务功能,是农村居民点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本文旨在立足长治市中心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研究如何在发展模式、用地管理、完善制度等方面建设中心村。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村中心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而中心村的选取是否合理则是中心村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通过构建村庄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村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运用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来选取中心村。并以临澧县杨板乡为例,应用模型对其进行了中心村的选取,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运用使中心村的选取更趋科学化、客观化、合理化,有助于今后中心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中心村建设发展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甘肃中心村建设中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甘肃中心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心村建设理论与我国中心村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论述了中心村建设的中心地理论、城镇服务业的规模经济理论以及村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在阐明了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中心村建设的现实性后,对我国中心村的建设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沛县建设了胡楼新村(见本刊2011年5月号·上——编者注)、任庄新村、草庙新村等典型的新型中心村,取得了可喜的经验。但是,建设用地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各地中心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心村是基于经济、社会、人口等因素的发展要求,将几个村落合并在一起,重新建立的村落聚居区。中心村建设实际上是为农民在乡村创造一个适合居住和发展的环境,是解决“三农问题”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载体。有关中心村建设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中心村建设政策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培育建设中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和美越乡"建设的重要节点,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人口集聚、优化农村要素配置的重要举措。抓好中心村的培育建设,对推进浙江省嵊州市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嵊州市培育建设中心村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寻乌县以北亭中心村建设为模式 ,在全县逐步推开中心村建设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 ,并把村级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心村是集聚农村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是打造幸福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推进中心村建设为欠发达地区推动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中心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张家口市重大旅游项目的引进、矿业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特别是2013年提出要与北京联合申办2020年的冬奥会,使得农村产业结构和村庄布局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20.
马君兰 《农技服务》2014,31(7):206-206
农村宅基地管理因历史原因,农村居户分散,村与村、户与户之间情况纷繁芜杂,管理难度大、问题突出。解决对策是加大土地法律法规宣传;依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用地、集中建设"方针,编制村庄规划,加快农村中心村建设步伐;缩短村民建房勘察、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妥善处理宅基地矛盾问题;实行旧村改造和"空心村"、超占宅基地整治;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规范村民建房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