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铃儿花野生资源为调查对象,系统区别铃儿花种群特征为目的,通过色系归类,将铃儿花野生群体区分为五5大色系类别,同时比较各色系铃儿花的开花颜色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5个色系花色差异明显,分别是玉色系、白色系、浅红色系、粉红色系和深红色系。各色系间花朵、花苞片、叶芽数量和花梗长、钟状花冠高和直径均存在差异,直接影响铃儿花整体观赏体验。铃儿花每个花序中,平均苞片数最多的是深红色系,达49片;平均花朵数最多的是浅红色系,有11朵;平均叶芽数最多的是白色系和浅红色系,均为3个;平均花梗最长的是玉色系,为2.04±0.37cm;平均钟状花冠高最高的是玉色系,为1.26±0.13cm;平均钟状花冠直径最大的是浅红色系,为1.06±0.18cm。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省首次由美国引种的6个豆梨(Pyrus calleryana)品种为试材,对各品种的花苞、观花期、花色等花期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结果豆梨1年生品种苗定植2年后均已大量开花,‘Autumn Blaze’和‘Glen’s Form’品种属花叶同放型,其余4个品种为先花后叶型;各品种花苞均为玫红色,花瓣均为白色,始花时边缘均带粉色;各品种均为伞形花序,花基数为5,花单瓣,直立;豆梨品种在现苞期、花苞大小、开花时间、观花时间、花直径、花梗长度等方面表现出差异,‘Fauriei’始花期较早,‘Jaczam’花苞直径较大,可达0.8cm;‘Redspire’花直径和花梗长度最大;各品种观花期均超过15d,其中‘Bradford’观花期超过20d;豆梨各品种所表现出的花期特征差异是被选择应用的重要依据,结合各品种秋季色叶期和树形的区别以及各品种生长特点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差异,将为豆梨品种在江苏省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铃儿花野生群体花色特征,发掘铃儿花的观赏价值,为铃儿花育种研究打下基础,对广东省沙头角林场铃儿花野生资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开花颜色、花的性状特征等观察、调查测定并作分析,结果表明,铃儿花花色多样,红黄白交替,其中红紫色系为主要色调,少量黄色系和白色系。铃儿花每个花序平均苞片数为15片、每个花序平均花朵数为9朵、叶芽2个,花梗长度为1.45±0.29cm、钟状花冠高1.12±0.14cm、钟状花冠直径为0.87±0.11cm。  相似文献   

4.
醉蝶花为白花菜科醉蝶花属1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凤蝶草、西洋白花菜,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总状花序顶生,花梗细长,花多数,花瓣4枚倒卵形,向外反卷,边开花边伸长,雄蕊伸出花冠外.花苞内藏有蜜腺,盛开时会散发出浓烈的特殊气味.醉蝶花花期长达2个多月,花色丰富,招蜂引蝶,是近年来非常火的花海品种.其栽培管理简单,较适宜北方露地种植,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园艺植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颜亮 《花木盆景》2010,(3):10-11
<正>吊钟海棠又名灯笼海棠、吊钟花,为柳叶莱科吊钟花属多年生植物,它株形端庄,翠叶缤纷,高雅而又华丽。其花型更是奇特,花冠呈悬垂倒挂状,宛如一个个倒挂的钟铃,因而又名"倒挂金钟"。吊钟海棠花色非常丰富,有红、粉红、白、黄、紫等色,一般于5~8月开花。  相似文献   

6.
依据花的发育状态将蝴蝶兰开花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抽出花梗期、出现花苞期、开花期、凋谢期,并对其催花及开花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在植株上的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蝴蝶兰催花及开花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同器官中有其各自的变化规律.即:抽出花梗期和出现花苞期叶、茎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开花时达到高峰,开花后陆续下降,凋谢期略有回升;花梗、根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出现花苞时出现高峰;花瓣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不论什么时期在植株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毛叶吊钟花     
《花卉》2016,(13)
正毛叶吊钟花(Enkianthus deflexus)杜鹃花科吊钟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薄纸质。花多数排成总状花序,花冠宽钟形,带黄红色,具较深色的脉纹,口部5浅裂。蒴果。花期4~5月,果期6~10月。产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400~3700米的疏林下或灌丛中。缅甸、不丹、尼泊尔和印度也有。  相似文献   

8.
封面故事     
《花卉》2016,(13):3-3
毛叶吊钟花(Enkianthus deflexus)杜鹃花科吊钟花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倒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薄纸质。花多数排成总状花序,花冠宽钟形,带黄红色,具较深色的脉纹,口部5浅裂。蒴果。花期4~5月,果期6~10月。产湖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生于海拔1400~3700米的疏林下或灌丛中。缅甸、不丹、尼泊尔和印度也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云南红梨果实各部分(果皮、果肉和种子)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力求为优质红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境内主栽的‘美人酥’和‘巍山红雪梨’2个品种为试材,取其不同发育期的果实,将其果皮、果肉和种子分离,对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美人酥’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395~0.896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047~0.854 g·L-1。‘美人酥’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11~0.132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23~0.203 g·L-1。‘美人酥’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689~2.564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182~0.974 g·L-1。红色砂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叶绿素含量。花色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含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黄酮的含量在果皮中先升后降,在果肉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果实花色苷的变化规律有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而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0.
以桂林报春苣苔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50、100、500、800mg/L)进行整株喷施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观察其花期并测量花形态指标,探讨了外源GA3对桂林报春苣苔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3对桂林报春苣苔具有催花和延长花期的作用,对花梗高、叶丛高、花冠长、花朵数具有促进作用,而对花梗与叶丛高度比、花冠宽、花序数影响较小,其中500mg/L处理效果较好,花期提前9d,花期达25d,花梗高度、叶丛高度、花冠长、花朵数分别为17.81cm、13.71cm、5.61cm、74.8朵。  相似文献   

11.
‘老极品’(金奖)蕙兰"新八种"之一,绿蕙梅瓣名品。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由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选出。叶质厚硬,叶姿斜立,叶长40cm~55cm,宽1cm~1.2cm,从叶柄至中幅略有叶沟,中幅到叶尾又逐渐平展,叶脉透亮。花苞短阔呈浅绿色,花蕾出土后就裂开。花莛高40cm~50cm,花梗粗壮浅绿光洁,着花8朵~13朵不等,花朵间距小不够疏朗。外三瓣头圆,紧边,瓣肉厚,两副瓣平肩拱抱绽放,瓣端起兜呈匙形,花色浅翠绿;分窠半硬兜捧心,捧瓣有时也分头合背:唇瓣为大龙吞舌,舌面红点鲜明。花容端庄,骨力持久,美中不足是花朵拥挤影响观赏。老极品花苞出土后花蕊就开嘴裂开,浇水或洒水应特别注意不要让水珠进入花蕾,以免花苞腐烂。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GhMADS3基因转入矮牵牛。对14株转基因植株进行分析鉴定, GUS染 色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 PCR检测显示GhMADS3整合到矮牵牛的基因组中, RT-PCR分析表 明GhMADS3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转基因植株花器官普遍较野生型小, 花萼膨大、顶尖向内弯翘, 花冠深 裂且边缘伴有不规则褶皱, 柱头裸露在外, 花器官颜色较野生型变淡甚至完全白化。测定花瓣、花萼中花 色素苷和花萼中叶绿素含量, 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均较对照偏低。说明GhMADS3的导入使得矮牵牛花形、 花色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两个牡丹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琴  袁涛  孙湘滨 《园艺学报》2015,42(5):930-938
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RHSCC)、色差仪、组织切片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对牡丹品种‘金衣花脸’和‘霞光’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色素的分布及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从两个品种花瓣(不含色斑部位)中共检出4种花青素和14种黄酮类色素,主要分布在花瓣表皮细胞内,中部栅栏组织无或仅有少量黄酮类色素。两个品种开花过程中花色明度增加,彩度降低,红色减退,分别由红黄复色和红色变为浅黄色和橙黄色。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不变,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总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总花青素含量降低幅度更大。开花过程中花青素和黄酮的降解速率不同,使得花色逐渐由红色向橙色至黄色变化。  相似文献   

14.
桃花色泽艳丽 ,开花繁茂 ,姿态优美 ,是象征春天的名花。几年来我局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上海园林研究所等引进观赏桃品种 2 0余个 ,经观察比较 ,有 1 0个表现较好 ,现介绍如下。洒红桃 干皮灰褐色 ,小枝绿色或紫褐色 ;叶长卵状披针形。着花密 ;花蕾广卵形 ,花梗长0 4~ 0 5cm ;萼片 2轮 1 0枚 ,卵形 ,绿色上面有紫条纹 ;花冠牡丹型 ,花径 4~ 5cm ,花重瓣 ,45~70枚 ,花色粉红或红白相间 ,广卵形 ,不规则反卷。 4月初铃铛花 ,4月 6日~ 8日盛花。人面桃 干皮绿灰色 ,小枝黄褐色 ;叶椭圆状披针形。花量中…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色素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属白、粉、红3个色系的6个牡丹品种花瓣为试材,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研究不同花色牡丹品种花瓣中的色素含量,并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粉色和红色系牡丹中检测出2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和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白色系牡丹中未检测到花青苷类物质,其中矢车菊素-3,5-二葡糖苷在粉色系牡丹中含量较高,而红色系中总黄酮和总花青苷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江西省内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多样性。【方法】对江西省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收集,分析花器表型性状变异和SSR遗传多样性。【结果】供试68份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的雄花花器在表型性状和DNA分子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的变异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9.19%,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为花粉量(53.41%),最小的为花冠直径(15.47%)。通过表型聚类分析,可将该68份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群,类群A可分为2个亚类,大部分样品聚为第1亚类,主要表现为花梗较短,花冠较大,花粉活力较高,花冠颜色为粉红;第2亚类总体表现为花梗较长,花冠较小,花粉活力中等。类群B仅有2份样品,其特征为花冠大、雄蕊数多和高花粉量,在DNA分子水平上,筛选到的15对SSR有效引物共扩增出87个等位位点,均为多态性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为1.04,多态信息含量为46.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种质材料分为3类。2种聚类结果相似,Mantel分析中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相关(r=-0.79,p0.05),SSR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结论】68份野生毛花猕猴桃雄性种质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量、单花雄蕊数、花粉活力、花瓣颜色、花丝颜色、花梗长度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SSR分子标记分析与毛花猕猴桃花器表型聚类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毛花猕猴桃雄花的多种表型性状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近芳 《花卉》2010,(12):32-32
2009年5月中旬,我选取一株有两枝花梗的黄花蝴蝶兰作试验材料。花谢后,剪除已着过花的上段花梗,留下未着过花的下段花梗,留下未着过花的下段花梗,然后按常规护理,环境条件是自然温度、遮阳网(气温在18℃以下不用)、遮雨。  相似文献   

18.
以文冠果初花期及盛花期花瓣为试材,用薄层层析色谱法(T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对花瓣中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开花过程中花色变化的原因,以期为文冠果花色育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文冠果花瓣内含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物质,开花过程中色素组成及含量均存在变化使其花瓣呈现变色现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类黄酮含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在盛花期时检测到初花期花瓣中未检测到的2种花青苷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和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其花瓣基部呈现红色的重要原因,其含量分别为3.61mg·g^-1和9.95mg·g^-1。  相似文献   

19.
迎红杜鹃的花色素组成及花色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分析了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的花色素组成,调查了其在开花过程中花色、花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了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彩度变小,由红紫(70B)变为淡紫红色(84B)。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 - 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 - ESI - MS)分析花瓣中花青苷和黄酮醇的组成及含量。在520 nm和350 nm波长下,共检测到15种化合物:5种花青苷、8种黄酮醇和2种芳香酸,推定出了其中10种化合物。花青苷:锦葵素 3-阿拉伯糖苷-5-葡萄糖苷;黄酮醇:杨梅黄素3-半乳糖苷和杨梅黄素3-鼠李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和两种槲皮素-鼠李糖苷以及山奈酚3-鼠李糖苷;芳香酸:绿原酸及其异构体。未检测到酰基化色素及5-O-甲基化黄酮醇。在6个开花阶段中,虽然花色变化明显,但花色素种类不变,其含量在各阶段差异极显著。从小蕾期到初开期,总花青苷含量(TA)和总黄酮醇含量(TF)迅速减少,花开放后变化平稳。基于花色素组成信息,探讨了耐寒杜鹃的花色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观赏紫稻花色苷含量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个典型的紫稻品种为试材,用1%(v/v)盐酸甲醇溶液提取色素,用紫外-见可分光光度计扫描提取液和测定色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隐性紫色稻的花色苷含量是显性紫色稻花色苷含量的3.0倍;光和热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