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明 《农业机械》2012,(10):91-93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520.5万hm2(7808万亩)和8154万t。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2(500万亩)的省(区、市)有内蒙古、贵州、甘肃、四川、云南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目前世界上除了谷物以外,用作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中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达到520.53万公顷和8154万吨。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区、市)有内蒙古、贵州、甘肃、四川、云南和重庆。近年来,国内农机市场涌现了众多的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中耕机和大型喷灌机组等生产厂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在国内马铃薯机械装备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外企业也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德国格立莫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并在北京顺义设立了生产工厂。近日记者采访了格立莫农业机械(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心欣。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是我国西南鲜食用、加工用和种用马铃薯优势区典型省份,马铃薯种植分布广、鲜薯产量高,已逐渐成为当地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受天然地理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云南马铃薯生产方式整体粗放落后,机械化水平非常低,已严重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全面发展。一、云南马铃薯种植特点和分布近年来,云南马铃薯种植面积呈扩大趋势,2013年种植面积超过1068万亩,鲜薯产量达1355万吨,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特殊的气候特点适宜马铃薯种植,长期以来山西省各地都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3.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1简介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8年全国种植面积约467万hm2,对马铃薯全过程生产机械化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外国知名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不断进入中国。但是,目前我国仅在中小型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方面有所突破,马铃薯杀秧机的研发还是空白。马铃薯机械杀秧优点很多,一是使1简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马铃薯作为甘肃省农业发展的重点支柱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种植生产机械化程度直接阻碍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步伐,也成为制约该省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一)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增长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省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均占到全国的10%以上。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十一五"以来,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持续增加,5年平均种植面积达到968.1万亩,种植面积占全区粮食总播面积的12%以上。2010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千万亩,达到  相似文献   

8.
<正>一、马铃薯产业的基本情况和机械化现状1.产业的基本情况马铃薯产业是张掖市优势特色产业,2007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见精神,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倾斜,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共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46.3万亩。2.机械化现状近几年,根据村社及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的需要,适时引进配套马铃薯生产的各类机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马铃薯种植机951台,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属马铃薯适宜种植区域。云南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800万亩以上,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0%以上,是全国冬作马铃薯最大产区,总产量1200万吨左右,年产值200多亿元,是省内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一、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马铃薯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产业。云南省马铃薯生产以多季高效种植模式和周年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为核心,形成了春、秋、冬马铃薯三季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摩尼镇作为叙永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规划区域,着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马铃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种植技术得以全面推广。马铃薯品质好,单产高,成为叙永县产业发展的重点基地之一,笔者从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技术措施方面浅析了摩尼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正在接近蔬菜种植面积,达500万公顷,年总产量近8000万t,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我国西部10个省区市都把发展马铃薯产业列入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有关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日益加快,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启动,食品业、畜牧业、工业原料对马铃薯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马铃薯产业仍将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是我国排在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集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农作物。近年来,我国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8300万亩左右,鲜薯产量9000多万吨,均占全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发展马铃薯产业,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还是农业转型升级、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马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甘肃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53.33多万hm2,产量达950多万t.在伞围22个种植马铃薯的省市区中,甘肃省种植面积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0.39%,产量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占全国的10.09%.但是,由于马铃薯传统人畜力生产存在着农忙劳动力不足、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和损失率高、马铃薯品质低等问题,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正>民乐县地处甘肃省张掖市东南部,2014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25万亩,平均亩产2800kg,总产量达70万吨,是全省马铃薯生产大县。这2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中,机械化种植的面积达到17.5万亩,机械化程度达70%。秋季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19.5万亩以上,机械化收获程度达到78%,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0.8万亩。为加快民乐县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步伐,县农机推  相似文献   

15.
王帅 《山西农机》2012,(7):43-44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生产基地,2011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73.3万hm^2,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赤峰6个盟市。马铃薯是内蒙古重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全区有收入百万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50多家,有各类马铃薯协会、公司与个体民营组织200余个;马铃薯营销队伍超过10万人,形成了以机械化支撑生产、储藏、加工和销售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帅 《当代农机》2012,(7):43-44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生产基地,2011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73.3万hm2,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主要分布在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赤峰6个盟市。马铃薯是内蒙古重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全区有收入百万元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50多家,有各类马铃薯协会、公司与个体民营组织200余个;马铃薯营销队伍超过10万人,形成了以机械化支撑生产、储藏、加工和销售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乌兰察布市有良好的马铃薯繁育种植自然条件和生产基础,产业化开发前景极佳。9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土豆立盟”战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指导下和相关专业部门的帮助下,广大农户对马铃薯的种植理念逐步深化,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保持在450万亩左右,占总作物面积一半以上。经多年发展,现已形成特色产业。为促进该产业快速发展,乌盟农机化管理局从1995年开始,加大了马铃薯产中生产机械化的工作力度,先后研制出单、双行种植机、中耕除草培土机、中小型收获机等,部分机具已开始推广应用。马铃薯产中生产机械化的开发应用,提高了生产率,节约了劳动成本,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创造了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不利于全面实现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充分认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积极进展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蔬菜作物、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遍布全国,种植面积为8360万亩,年产量191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1/4,位列第一。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农民对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多措并举,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每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1000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在680万亩,农业机械化对助推马铃薯产业的绿色标准化生产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传统的“二牛抬杠”种植模式,向全程机械化过渡和转型,使马铃薯产业向集约化种植、绿色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等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打造新时期“中国薯都”而全面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相当大的种植面积。乌兰察布市在马铃薯种植生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合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文中主要就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