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2014年一直有境外股东持股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量不同类型外资持股的治理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境外股东持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基金和非金融类外资股东的治理效应是显著的,QFII未能对上市公司经营者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此外,外资持股在民营企业中的治理效应优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2.
高原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5):188-188,236
控股股东对企业的利益侵占行为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关联交易向大股东输送利益,在控股股东实现利益输送之前,可能会实施支撑行为以提升公司业绩,使公司获得更多融资资源。经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种不同方向的利益转移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抑制无效投资行为,但是,会计信息会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文章检验了管理层和大股东两类代理在会计信息改善投资效率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盈余质量降低了管理层代理成本,进而有效抑制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盈余质量缓解了大股东的代理问题从而改善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同时发现,控股股东为了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需要在投资中掌握更多的控制性资源,导致了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4.
乔玮 《甘肃农业》2006,(7):49-50
在当今股权日益分散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拥有人数众多的小股东,小股东人数分散,力量小,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劣势。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大股东、公司经营管理层和收购者为各自的利益,往往侵犯小股东权益。因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前三大股东持股数量、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和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贡献力度最大;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数量和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专权小股东利益受害的现象,证监会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他将如何与中国的体制融合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资本市场意义重大,从制度上解决了资本市场的缺陷,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股权分置改革对完善中国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结构治理,解决上市公司的问题都很重要。资本市场由于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割裂现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东利益不一致,出现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使资本市场变成一个圈钱的市场。只有通过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博弈,解决股权割裂,中国资本市场才能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匹配,才能成为经济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8.
申镇 《中国农垦》2005,(8):37-38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带来的最大好处不是减持套现,而是改变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市场过度监管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不一致,流通股股东关心股市不关心经营,大股东关心经营而不关心股市,二者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资本市场没有对大股东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好人和坏人无法分清。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和小股东持有的股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股权分置时代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机制存在的缺陷--控制权配置的错位和控制权市场的失效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股权分置格局下,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机制截然割裂是导致"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以及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能失效的根源所在.同时,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控制权内部配置以及控制权外部转移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的分析表明,后股权分置时代优化控制权机制应当引入"股东实质平等"原则,以增强中小股东的行权便利性,等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122-123
在我国上市公司里,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联合中小股东力量来捍卫中小股东权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股权较为集中,控股股东在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且能够获得时,将会实施"隧道行为",实现巨额利益输送,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由于"隧道行为"的多样化和隐蔽性,而且难以对其私有收益进行度量和监管,如何治理控股股东"隧道行为"是目前公司治理的焦点。本文在对"隧道行为"的动因、影响因素、方式和后果四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治理对策,不仅能够完善治理理论,而且有利于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控股股东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是监管部门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过程。均衡分析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越小、控股股东进行侵占造成的外部损失W(ζ)越大,控股股东进行规范分配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L越高、对控股股东违规处罚的力度K越大,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3~2008年我国所有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从大股东控制视角出发,重点关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公司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正相关,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的比非国有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高;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轻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实际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现金持有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A股3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保护、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间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按照投资者保护程度的高低对样本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8%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组,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48%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组,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现金持有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扩展式博弈分析方法,研究市场流动性与股东积极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股东积极主义形式问的选择.研究发现:市场流动性与股东积极性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在不同的股东积极主义形式的选取上,单位成功几率成本低的股东积极主义形式更有可能被大股东所采用,但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会减弱大股东对单位成功几率成本低的策略的偏好.  相似文献   

16.
以2004~2007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LOGISTIC回归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呈现增多的趋势,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以及董事会人数越多,公司越倾向于现金股利分配,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同时,企业成长性强的公司倾向于发放股票股利,而现金流量好的公司往往不发放股票股利,企业规模与股票分配决策无关。  相似文献   

17.
大股东利益输送理论及方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培 《甘肃农业》2006,(11):195
本文从Johnson,La porta,Lopez-de-silames,Shleifer(2000)的利益输送观点出发,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分析得出结论,即在我国,由于股权集中且大股东所持股份为非流通股,因此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现金股利、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股权融资等方式转移上市公司资源,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9.
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上市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由股权分散导致的,但大部分国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这使得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股东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股东由于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不同持股目的,进而通过股东大会对上市公司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激励,激励拥有经营权的高管层,使之价值取向与己趋于一致。不同股权结构给上市公司高管层提供了不同侧重的激励组合,通过高管层的经营决策,影响上市公司绩效。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法人股、流通股比国有股主体更关心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和经营收益,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而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更关心上市公司社会贡献;流通股股东更关心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经营状况;适度股权集中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