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饲养状态下克氏原螯虾的格斗行为,丰富克氏原螯虾的行为学研究内容,进行2期试验。第1期试验取50尾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驯养箱内(单—群组),取50尾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投入非隔离组的其他驯养箱内(群—群组),24 h后记录各箱内克氏原螯虾存活数。第2期试验取隔离组和非隔离组中体质量和体长接近的同性克氏原螯虾两两组内配对(非隔离组克氏原螯虾不与原同伴配对),形成36对格斗,用摄像头拍摄格斗过程,记录克氏原螯虾间第一次格斗起始时间(犹豫期时长)、每次格斗时长、总格斗时长和格斗回合数。以总格斗时长和格斗回合数的比值,即平均每次格斗时长作为格斗强度的衡量标准。结果表明,单—群组死亡率显著高于群—群组(P0.05);隔离状态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之间的格斗发生率、格斗回合数、格斗总时长以及格斗强度均显著大于非隔离状态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P0.05);但剔除未格斗样本后,两种饲养状态下的克氏原螯虾各项格斗行为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结果揭示了隔离环境下饲养的克氏原螯虾更加好斗,但隔离环境并不提升克氏原螯虾的战斗能力。当某一克氏原螯虾从隔离环境进入陌生群体环境时,更容易发生死亡现象(入侵者死亡,或原住民死亡,或两者先后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盐度的水体环境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格斗行为的影响,设置了0、4、8、12四个盐度组,单个隔离饲养螯虾3周以上,之后两两配对,对其格斗行为进行观察。录制监控视频后进行分析,统计了格斗的时间、次数,并比较了各组间单次格斗在时间强度上的差异性以及不同时间强度单次格斗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盐度为4的试验组螯虾的格斗时间显著长于盐度为12的试验组(P<0.05);在格斗次数方面,盐度为4的试验组显著高于盐度为12的试验组和0盐度组(P<0.05);而在每次格斗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强度单次格斗的分布上,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进一步了解盐度对克氏原螯虾生存的影响,还进行了螯虾对不同盐度的存活耐受性试验,试验结果:克氏原螯虾亚成体的安全盐度为≤6。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殖季节交配前克氏原螯虾雌、雄之间格斗行为的差异,设置了处女虾、童子虾以及处女虾与童子虾(雌、雄虾)3个组进行格斗试验,记录并分析两虾相遇最初45 min内的格斗行为,测定分析各组格斗的次数、时间均数与众数等参数。试验结果:3组螯虾格斗强度的大小顺序为童子虾>处女虾>雌雄虾,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格斗强度整体趋势均呈随时间推移而递降的共性规律,但递降幅度各不相同。试验结果揭示了生殖季节交配前克氏原螯虾雌、雄之间格斗行为的定量化差异,丰富了克氏原螯虾格斗行为研究内容,对养殖生产上如何放养克氏原螯虾,减少其格斗行为,从而降低种内斗争,提高养殖产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文宗  赵风兰 《水产科学》2007,26(5):271-274
研究了在<100 lx的弱光条件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节律。克氏原螯虾具有明显的摄食节律(P<0.01),并且不受性别的影响(P>0.05)。克氏原螯虾在18:00-19:00时摄食量最高(P<0.05);其次为19:00-20:00和14:00-15:00时(P<0.05);克氏原螯虾在其他时段摄食较少。但克氏原螯虾摄食无明显的昼夜节律,与鱼类不同。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克氏原螯虾的投喂管理、鱼虾混养和水质调控等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5.
栖息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口池各放克氏原螯虾100尾,分别给予不同的栖息环境,对人工创造生态环境对克氏原螯虾抱卵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认为池塘具备良好的土质洞穴环境可明显地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6.
熊青海  陈婷  郭建英  黄成 《水产科学》2012,31(3):147-151
研究了洞穴、角落、空旷3种生境下,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混养的存活率和残肢率,以探究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采集在室外池塘下,虾蟹混养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回捕率,分析自然条件下两者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混养时克氏原螯虾在洞穴型和空旷型生境下,存活率显著提高,残肢率显著下降;而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则显著下降,在洞穴型生境下残肢率显著提高;在角落型生境下,虾、蟹混养会导致克氏原螯虾存活率显著降低,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在野外池塘条件下,虾蟹混养组最终的克氏原螯虾收获量和克氏原螯虾单养组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虾壳不同部位虾青素的含量,分析克氏原螯虾甲壳颜色与虾青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尾肢壳虾青素总量高于其他部位,头甲壳和钳壳含量相近,足壳中含量最少;克氏原螯虾壳色与游离虾青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游离型虾青素和酯化虾青素的比例可能随着龙虾性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指出,未来可以通过研究虾青素形态变化的基因,进一步探究克氏原螯虾体色变化的具体调控机制,为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湖北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不同养殖群体形态特征差异,本研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湖北省主养区7个克氏原螯虾群体的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鄂州与江陵群体间的欧式距离最短。基于主成分分析,雌雄克氏原螯虾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是86.10%和87.31%,7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体重、头胸甲长、腹长、尾扇长以及第一腹节宽呈现显著性差异,是引起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判别分析显示,7个群体雌性群体判别准确率最高的是江陵群体(83.3%),最低的是石首群体(40.0%),雄性群体判别率最高的是监利群体(90.9%),最低的同样是石首群体(56.7%)。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地区克氏原螯虾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个体丰满、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场售价居高不下,人工养殖前景一直被看好。但由于克氏原螯虾绝对怀卵量较少,生产1亿尾克氏原螯虾虾苗需要亲虾40~50t,因此做好亲虾的育肥管理工作十分必要。现将克氏原螯虾亲虾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2):40-41
第二讲 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地选择与设计 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一些常规的鱼、虾、蟹类不能存活的水域,克氏原螫虾也能生活。克氏原螯虾养殖追求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建立一个克氏原螯虾养殖场,首先要考虑场地是否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与生长,根据克氏原螯虾昼伏夜出,营浅水底栖生活,喜逆水,冬夏穴居,  相似文献   

11.
以体重(2.03±O.19)g克氏原螫虾(Procambarus clarkii)大规格苗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26℃下,27、36、45、55、64、73尾/m~2 6种养殖密度下,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及存活情况。实验周期为32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平均日增重、增重率和存活率都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日增重由0.110 6 g下降到0.067 8 g,存活率由100%下降到6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的增大不利干克氏原螯虾苗种的生长和存活,养殖密度为45尾/m~2是克氏原螯虾大规格苗种生长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项目组在江苏盱眙县明祖陵镇锡丰龙虾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规模化苗种生产试验,试验池面积共130×667m2,为已养殖克氏原螯虾3年的池塘,秋季减小捕捞强度,留足亲本,同时向池中补充平均规格35g/尾野生亲本计750kg,翌年4月初开始捕捞出售,9月底结束,共计出售克氏原螯虾29860kg,1579.99万尾,平均667m2产229.7kg,12.1万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酚氧化酶(PO)为材料,采用L-DOPA为反应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PO活力,研究克氏原螯虾PO的特性,为其免疫学研究及优化PO准确测定方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PO活力最高时的温度为35℃,低于和高于35℃活力逐渐下降,45℃以上活力迅速下降;0℃仍具有最高活力的24%。在pH4.0~9.5内PO均具有活力,鳃组织最佳pH5.5,血清最佳pH6.5。因此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5℃,pH5.5(鳃)或6.5(血清)。以上结果说明冰浴终止反应法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要慎用。  相似文献   

14.
宋光同  丁凤琴  陈静  武松  汪翔 《水产科学》2012,31(9):549-553
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原理,不考虑交互作用,选择L9(3~4)正交表,研究了亲虾规格、隐蔽物、光照度及放养密度4个因素对克氏原螯虾亲虾成活率、抱卵率、产卵量的影响,试验历时57d。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亲虾规格对抱卵量影响显著(P0.05),且规格为35~50g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89.8粒/尾,分别较25~30g、30~35g高20.8%、11.6%;不同隐蔽物种类对亲虾的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使用"水草+石棉瓦+砖块"作为隐蔽物,亲虾平均成活率为95.69%,分别较"水草+石棉瓦+PVC管"、"三角形栖息物"高9.6%、3.5%;光照度为50~500lx,亲虾的平均抱卵量为467.17粒/尾,高于其他两个光照度水平;放养密度为20尾/m2,亲虾的平均抱卵率为64.98%,高于其他两个密度水平。因此,亲虾规格为35~50g、隐蔽物种类为‘水草+石棉瓦+砖块’、光照度为50~500lx、放养密度为20尾/m2"组合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仿野生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karkii)繁殖生态条件,利用水泥池设置不同洞穴和覆盖不同水草进行克氏原螯虾批量产卵试验。在人工洞穴研究试验中,使用石棉瓦洞穴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最终抱卵率可达到75%,其次是砖制洞穴65%,再次是管道洞穴62.5%,无洞穴组抱卵率最低为45%。在水草研究试验中,使用水葫芦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75%,水花生为62.5%,不设水草最差为27.5%。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含肉率及蜕皮周期中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区的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试了不同地点、不同月份的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以及同时期部分小虾和超大型虾的含肉率,分析了螯虾的营养成份,并测试了蜕皮周期中的虾体不同部位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含肉率与食料的丰欠、季节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人工饲养的螯虾含肉率是野外生长的1.4倍,春季含肉率最高,可达(15.33±2.31)%,秋季含肉率最低,仅(5.38±2.15)%,雌雄螯虾含肉率总体差别不显著,雌性比雄性略高。另外,蜕皮周期中克氏原螯虾不同部位的几种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明显,在螯虾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有助于螯虾的生长、发育。文章最后还比较了红、青壳螯虾的含肉率及营养成份,青壳螯虾的含肉率较红壳螯虾的高出1.6倍,但红壳螯虾食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正>克氏原螯虾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现已广泛分布于江苏、湖北、安徽、江西等全国20多个省市,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已近1 330 000 hm~2,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前稻虾综合种养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稻虾连  相似文献   

18.
克氏原螯虾又名淡水小龙虾、龙虾、克氏螯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克氏原螯虾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虾仁出口欧美的供不应求,克氏原螯虾一跃成为水产养殖的炙热品种.本试验就克氏原螯虾在水泥池高密度养殖生产条件下进行了养殖技术的探索,在总结养殖经验技术的同时为以后的大规模养殖生产及工厂化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熊青海  韦维婷  夏爱军  黄成 《水产科技情报》2011,38(3):109-111, 1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在离体条件和抱卵条件下的孵化成功率,以及仔虾在与雌性亲虾隔离和共栖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情况,以探讨克氏原螯虾母性抚育行为和食仔行为对子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亲虾抚育可以显著(P<0.05)提高受精卵的孵化成功率;雌性食仔行为对仔虾的体长和体长变异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会显著降低(P<0.05)仔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及能量蛋白比(E/P)水平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分析比较不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86%、E/P为35.85 kJ/g时,克氏原螯虾生长最快.随着饲料蛋白质含的上升, 克氏原螯虾肠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肝胰脏、胃蛋白酶活力显著增强(P<0.05);饲料E/P水平未引起胃、肠、肝胰脏蛋白酶活力的显著变化(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47%、E/P为40.42 kJ/g时,克氏原螯虾蛋白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