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的进步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越南语双音节越创汉越词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构词特点与汉语中双音节新词汇的构词特点有同有异,其构词方式呈现出几大特征,如主要以表义为主的汉越词语素组合而成。此种构词方式体现了越南语言的丰富性,展示了越南语强大的生命力。今后越南语中的双音节越创汉越词也将继续呈现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运用归纳法和总结法分析双音节越创汉越词的形成路径和发展脉络,以期对越南语中汉越词语素构词有进一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学习者对越南语言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着”字,是一个常见的多音、多词性、多义的词,出现频率高,使用范围广,因此,把汉语“着”字译成日语时,也就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译法。本文按照“着”字的汉语读音、词性、词义的顺序,通过实例就它的日译问题进行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加深,中外词语的对流达到前所未有的频繁。外来语随着广泛的使用,与汉语不断融合,甚至达到汉化的极致。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也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主要对汉语中的外来词汉译形式、汉化翻译现状及汉译原则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便于人们进一步了解“洋”词“汉”借这一语言现象,并且掌握汉语中外来词汇的翻译规律,从而使外来词更好地服务于汉语。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的单位词的使用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一般说来,英语的单位词远比汉语量词丰富,其与名词的搭配亦复杂于汉语单位词,尤其是一些固定短语的使用习惯.本初步比较了英、汉单位词使用的一些特点,并着重就英语群体量词以及英语单位词的词汇意义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转向成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新倾向。通过分析和梳理汉语词英译研究转向的含义及其主要方面,为汉语词英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得出结论,英译汉语词时,需综合考虑转向和传统英译策略两个方面,以实现最佳的英译。  相似文献   

6.
周炎辉 :教授 ,男 ,195 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湖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日本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 1986年至 1990年在日本国立筑波大学任客座教授。已出版专著、教材 2 0多种 ,约 30 0 0多万字。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周炎辉教授主编的《新世纪日汉辞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日汉双语词典 ,共收词 44万。现在主持国家“九五”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日汉语对比研究通论》的研究工作。王诗荣 :教授 ,男 ,1975年湖南大学日语专业毕业 ,1981年至 1982年在北京语言学院日语教师  相似文献   

7.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化的明显差异,出现了英汉互译时的肯定和否定表达法。英语中表达否定的句子比汉语丰富,且英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思路与中国人的不同,故在英汉互译时容易出现不当或错误。本就英语中的全部否定、半否定、部分否定、双重否定、“正说反译,反说正译”及否定转移等方面与汉语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拿云”一词是近代汉语新产生的词汇,具有典型的动词性特点,其内部构造具有明显的动宾关系,可以充当定语、状语、宾语、谓语等成分。该词的语用风格具有典雅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其夸张义、比喻义也比较明显。该词的产生具有深厚的认知基础,具体表现为:基于隐喻的词义引申、语言的陌生化原则和基于构式“拿+X”的扩充。“拿云”的词汇化始于语言的重新分析机制,历程是错综复杂的。“拿云”的词汇化历程体现了部分近代汉语词汇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我校副研究员罗海清,六十年代初从中文情报检索需要出发,步入汉语拼音文字研究.1972年仿日五十音图创造了汉语二十四音图.每个带调的汉语音节均只需1~3个字母拼写出来,它给手工检索资料带来莫大方便.八十年代初考虑计算机输入汉字,他又在拼音的基础上创造出AP(形声)字.每个音节(P)前面加一个表示该字形状的字母(A),即可输入/输出汉字,又可实现机器检索与手工检索一体化.然而AP字仍未解决汉字文本中词的切分问题.中文词的检索(关键词或主题词)需要手工标行,键盘输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黑”和“白”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黑”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分布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汉语中“黑”的隐喻更丰富,投射范围更广;英、汉语中“白”的隐喻投射相差甚远,英语中 “白”的隐喻多是正面、积极的,但在汉语中其隐喻义多是消极的。反映了英、汉两族人民使用“黑”与“白”认识世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严复编写的英文文法著作《英文汉诂》一直未能受到学界较多的关注。该作通过打通表音与表意两种不同造字原则的界限,为中西语言追根溯源,以“中西言语,本为合一”的参证体系推得“欧亚同种”的结论,实现中西“赏文之秘”的互补,在提高汉语地位的同时证明民族生命力的强度。《英文汉诂》赋予了语法更多的“使命”,见证了严复借西语以益国文、借延续古文精气以求民族自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脖子语义场”主导词在近代汉语阶段发生了演变,唐末至明前期脖子语义场的主导词是“颈”和“项”,明末开始发生分化,明清以后北方官话区中“脖”是主导词,而南方官话区主导词则是“颈”,这种两分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3.
从语义来看 ,《朱子语类》副词重叠式与原式相比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义项的减少 ,二是义项的增加 ,三是语义的分化。从语法功能上看 ,原式一般修饰单音节词 ,重叠式一般修饰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或者短语 ;原式后面一般不能带结构助词“地”、“的” ,而重叠式一般可以带结构助词“地”、“的”。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有许多别称词和借代词,本文以“须眉”和“裙钗”为例,分析了别称词与借代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 ,汉语古诗英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分析了古诗中英文表达的差异 ,探讨了汉语古诗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 ,提出了解决不可译性的思考 ,认为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 ,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然后”一词使用情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然后”一词使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增加,成为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的新现象。围绕这一问题,分析“然后”一词使用范围扩大的主要表现,探讨其主要原因,分析“然后”一词在现代口语交际中的积极性功能与消极性功能,并探讨由此所反映出的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汇中表示“视觉认知”的词的语义分析A·谢米纳斯著冯文洁译有"看"的意思的动词,我们归纳为"认知"语义范围。通过从词典中严密地选择,我们得到了属于这一语义范围的动词、被选出来的57个具有"看"的意思的动词,一部分是同义词,一部分是多义词。同一...  相似文献   

18.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鸦片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为界,可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时期。汉语词汇通过中英直接接触或通过中介语传播,以音译、译借、音译加英语词缀等方式进入英语,并在语音、词形和语义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同化。英语向汉语的借词是由英语词项缺位和两种语言接触引起的。目前,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且理论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以音系学原理为取向对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与两种不同的英译版本在意境、音韵和结构形式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把微观的元音音素作为切入点,研究翻译过程中选词所遵循的规律;对英译本在句法结构、形式意义、音节构成的一致性和在音系发音方面的开口度、响音度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描述汉语诗词英译时选词造句的语用因素对语言的制约和影响,并对诗歌译文进行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照应词在句法上的分布及照应释义往往受句法结构限制。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揭示了照应词在句法上的这种特性。英、汉两种语言的照应词在句法中的分布及照应释义,可以由约束理论的照应原则提供合理的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