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为了获取田间作业机车的位置信息和油箱温度信息,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田间作业机车工况监测系统,系统由信息采集端、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组成。信息采集端对GPS接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利用CAN总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发送端。数据发送端对信息采集端上传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打包后,通过GPRS无线传输到上位机。上位机可以实时的对机车运行信息进行监测和存储,为实现田间作业机车精准作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机作业监测与管理存在的监测信息不足、管理不规范、有效监控缺乏等问题,对拖拉机无线远程数据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该无线远程监测系统由边缘计算网关、网络高清摄像头、车载计算机与云端服务器组成。借助网关内的ARM Cortex-A7处理器对农机作业数据进行采集与封装,4G无线通信模块负责将搭建在施肥机上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施肥机作业数据(速度、方向、高程等)传输至云端服务器,通过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机在连续作业数据量大时,系统运行平稳且延时较低,作业数据传输成功率在99%以上,满足复杂的田间工作环境需求。实现了变量施肥机作业状态参数的无线远程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5G网络,在全面提升服务器-用户端之间信息传输速率基础上,结合区块链技术充分增强溯源体系数据真实性与共享性,构建一种基于区块技术的富硒茶质量安全高效追溯体系。结果表明,利用仿真软件对富硒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工作状态进行验证,体系工作时信息传输的可用性、稳定性等,其数据传输效率更高、数据反馈结果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分布式网络中流媒体的实时传输问题,该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环境实时监视网络系统的通信效率、实时性和可靠性.考虑到农业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对流媒体数据传输需要考虑到网络的异构性.通过分析流媒体数据包和音视频帧的依赖关系,建立基于边缘节点的实时传输模型,在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节点计算的实时传输机制.并通过模拟带宽缓慢变化和不规则抖动两种网络环境在玉米大田中进行仿真和试验分析.对所提出的传输机制的迟延和丢包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认证.结果 表明:这种传输机制能够降低动态网络中流媒体数据的传输迟延和丢包现象,为农业环境监视提供了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网络技术的普及和高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高校的教学方式、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式、学习环境及学校的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支持课程内容知识单元碎片化、支持各种网络课程形式、支持多位老师共建一门课程、具备强大的慕课编辑器等特点。方法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特征,利用"一平三端"网络教学平台的自身优势对智慧教学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构建与分析。结果重点从教学大数据、移动分析系统、数据大屏管理3个方面阐述了"一平三端"大数据分析系统。结论借助"一平三端"对智慧教学系统的大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解决教学资源管理和各类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简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北斗信息保障传输系统的架构和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省级北斗收集平台的部署及北斗传输终端的安装过程,为北斗卫星通信在省级气象数据收集中的应用提供了示例。北斗信息保障传输系统在湖南运行正常,利用北斗卫星的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了山洪监测自动气象站全天候传输数据,解决了湖南部分偏远地区气象数据传输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耕地资源优劣现状的研究可以为有效的开发耕地资源提供参考。以安徽省为例,提出了以土地生产效率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为基础的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的概念和模型。并分别计算了其各县域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很好的拟合了安徽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是对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加固,提高内网保护等级,对外网的入侵实施有效隔离。改进的方法是针对外网航空公司等VPN用户,使用网闸进行物理隔离,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并增加IPS入侵防御体系。   根据气象网络服务的用户不同,将气象网络划分内网和外网,分段隔离。所有气象资料数据经网闸传输。网闸实现内外2个网络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单向数据传输,并保证安全隔离装置内外两个系统无电气物理连通。外网经过防火墙和IPS双重过滤,保障内网终端不受侵入,有效地保护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内网的民航气象资料从服务器经网闸以千兆带宽高效、实时传输,此次优化调整提高效能促进气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IPS、防火墙和网闸的建设投入,使民航气象内网的设备安全得到加固,外网的病毒感染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网格计算技术使进销存系统从简单的计算资源集中上升到数据共享层面,并且实现了协作处理和网络节点的高质量的服务,能极大的提高连锁超市间计算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有效破解因计算能力差、数据来源单一或存储资源欠缺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气象信息及时高效地以网格化形式精准靶向发布给决策者或普通用户这一实际需求,常州市气象局依托局内数据共享系统,结合常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常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联动指挥平台,设计研发了气象灾害防御网格化治理平台。该平台可将预警、预报、重要通知、气象防灾减灾等信息高效精准地发布至网格员使用的PC端或APP端,再由网格员扩散。技术上,气象灾害防御网格化治理平台所使用的数据共享系统引入了Token令牌管理机制,软件设计上采用了B/S数据处理架构,数据库依托Oracle,数据调取采用了Mybatis框架提供API服务。实际使用效果表明,系统灵活高效,基本满足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赤峰市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利用气象资料、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赤峰市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助力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程仲雷  海米提·依米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97-21999,22002
水资源承载力是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其平衡与否关系到地区总体规划能否完成。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使用效率整体不高,就目前而言仍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特别是农业灌溉方面的节水潜力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势必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优化水资源配置,采取多种节水措施,降低农业耗水,其水资源承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强对开都河-孔雀河灌区水利管理,使灌区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经验介绍,提出还应采取深化水管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整体改革,促进水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改革水价格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与节水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偿试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促进灌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使开都河-孔雀河灌区和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气象大喇叭在现代农业综合信息全覆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安装气象大喇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着重介绍了气象大喇叭的功能及其在为农服务中发挥的作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同时对办好气象大喇叭节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荣喆  倾继祖  钱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85-16691
尝试利用移动手机短信结合GIS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有效发挥手机短信快捷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和GIS技术准确定位的作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快速联动机制。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区域气象站资料获取、气象灾害阈值检索、气象灾害点在地理信息图上落点和等值线分析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作为输入数据,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预警;从系统框架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分析流程、数据访问、系统功能6个方面进行设计;利用ArcGIS强大的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鉴于国内外图书馆大数据共享性不高,发展到如今仍缺乏跨系统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现状。文章侧重于从技术方面提高数字资源的共享利用,提出了基于Hadoop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模式体系,解决资源共享度不高,缺乏系统性管理的问题,同时为读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系统利用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框架和资源管理系统并行处理数字资源数据,实现资源的快速关联性查找,提高了资源的处理效率,引入基于HDFS图书馆复合大数据存储系统,可保障资源共享系统的存储需求,有效提高读者访问效率,同时解决传统存储技术所面临的可扩展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苏贵岭  杨世昌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594-12595,12598
从地面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环境方面定性讨论对信号传输质量造成的影响,包括大气环境变化、电磁干扰对区域气象观测站信号传输的影响以及电缆感应电动势、地线网造成的电磁干扰对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设备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针对每个影响因子,结合实际情况,简单分析对设备的具体影响作用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心基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然而,在当前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源环境立法保障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保障体系、市场机制建构、立法保护力度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为保护涉粮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国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观与资源环境安全观的指导下,完善涉粮资源环境立法保障体系,积极建构涉粮资源环境市场机制,加强涉粮资源环境立法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对于推进农业部门间的互连互通、协作协同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当前我国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的现状,基础环境不断优化,一批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已经建立,但受体制约束、标准技术缺乏和法律法规滞后等影响,农业大数据的开放共享还存在总量偏低、可读性差、数据更新比例低等问题。鉴于此,在顶层设计、技术条件、内容标准、共享机制和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大数据共享的相关措施,以期加快农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和资源整合,提升现代农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差异。[方法]采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9431)新旧站址2000年1~12月同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日照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南宁新旧站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站址本站气压、气温均低于旧址,相对湿度、风速均高于旧址;降水量、日照差异大,变化无规律。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站址海拔高度、观测环境、站址地形及测站下垫面性质不同等原因造成,且海拔高度及观测环境的不同引起气象要素的差异尤为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南宁国家基本观测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性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