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长株潭地区农业发展模式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弄清长株潭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选取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的2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法、GIS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征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大部分县区农业发展处于可持续起步阶段,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整体提高;从空间格局看可划分为中部优化发展区、北部适度发展区和南部保护发展区3类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并针对不同发展区的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准确地对其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对“两型社会”内涵的深刻理解,以生态园林城市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一套含有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为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于晓梅  高军  李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81-4883,4900
建立了大庆五湖地区土地综合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了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个准则层,下设15个二级指标。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专家打分法计算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法确定15个二级指标的隶属度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模糊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庆五湖地区土地整理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综合效益得分73.74,处于中等水平状态。为了提高大庆五湖地区土地整理二期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制定出相应的补偿方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融资机制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发展追求的全新高级发展形态.从体现"两型社会"建设特征出发,构造经济、社会和制度3个要素,8个方面,61个三级指标的"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指标的说明对象及其关联性.最后,从指标标准的国际对比、前瞻性和统计推算3个方面说明了指标体系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姜翠红  李红  曹均  于振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332-5335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从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2010年韭园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71.2,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59.6,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72.2,处于较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7.7,属二级水平.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韭园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易伟新  谢兰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83-10385
运用SWOT分析法对“长株潭”创意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具备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指出它既有区位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条件突出等优势条件,又有政府与“两型社会”平台的外部支持;但也存在产品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不利因素.强化创意农业理念的运用以加快产品的提质升级将是“长株潭”地区体闲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两型社会"的构建,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已成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相关实际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相关数学模型,最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在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蒲洼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为72.8,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47,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为86.5,处于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5.1,属2级水平.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蒲洼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法的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研究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选取了黑龙江省12个市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14个指标,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农业资源环境较好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在主要资源型城市出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确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对区域企业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调查,总结分析试验区内企业劳动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原因,提出在两型社会构建背景下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区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环境改善为准则层的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并对广西省大新县生态经济建设规划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大新县生态经济建设综合水平将不断提升,到2015年后呈明显加速趋势,预测到2025年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现阶段建设规划把建设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节约等薄弱环节,较好地体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个别指标与总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今后建设中须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生态经济林的发展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重大体现,建立预警预报体系,坚持群防群治科学实施,使生态经济林免受灾害性气候危害,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林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兰天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2-12453
构建了由社会指标、农业经济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4个部分构成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单人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义离差最小的多人参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实例研究,对某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社会指标和农业经济指标的评价得分较高,资源指标一般,而环境指标的评价结果不是很理想,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为0.665 5,评价结果为"好"。  相似文献   

14.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三绿工程”建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三绿工程”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安徽省“三绿工程”建设现状提出了“三绿工程”建设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到来,中国经济在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等严峻的挑战.通过对企业保护环境的必要性、环保责任的实施动力,及目前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实践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揭示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自然、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中国企业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以生态经济学理论和中山市现有规划为依据,将中山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划分为中-东部中心城镇建设与自在生态保护区,西-西北部工业生态发展区,东北部农业生态开敞区和南部环境生态建设区4个生态经济区,对各生态经济区分别进行生态经济评价,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地处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示范区进行了初步研究,天心区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创赢了生态城区建设两种模式,建立了以生态产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社会”城市复合生态体系。初步走上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轨道,为长株潭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科技支撑4个方面2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陇中黄土高原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利用资源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于应用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难点在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周毅  宗刚  赵子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13-1714,1720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协调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迫切需要。西藏普兰县经济发展紧迫、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和敏感,并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实现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