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纹皮蝇和中华皮蝇的幼虫寄生于黄牛或牦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它是危害养牛业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以往常采用注射或涂擦倍硫磷、敌百虫等方法进行防治。2001年起,本站使用新杀蝇蛆制剂一皮蝇净进行试验推广。皮蝇净有3种配方:皮蝇净、皮蝇净PlusⅠ、皮蝇净PlusⅡ。我们用此3种配方进行了驱治效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平山县对500头牛的调查,其中患牛皮蝇蛆病的占82%。病牛生长发育受阻,体躯瘦弱,皮张受损,经济损失很大。在1983和1984年,我们用倍硫磷治疗患牛皮蝇蛆病牛1425头,治愈率97.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牛皮蝇蛆病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牛皮蝇蛆病主要分布于中、东部的锡盟、呼盟、通辽市等地区.侵袭牛的皮蝇主要有两个种,即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m)和牛皮蝇(H.bovis),纹皮蝇较多,占70%~80%.感染率一般在50%以上,多为80%~90%,不少地区高达100%.感染强度40~70个瘤包,最高达770个.牛皮蝇蛆病给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四十余年来,未曾间断过对该病的防治,目前其方法主要采用倍硫磷注射或浇泼,收到一定效果,但并未得到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4.
用皮蝇泼浇剂防治牛皮蝇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皮蝇蛆病在我县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多年来对该病的防治大多采用肌肉注射倍硫磷,效果不错,但由于安全范围小,稍有不甚,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不少地区采用阿维菌素进行防治,但由于剂量难以掌握,加上投喂不便,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不易在牦牛群中推广。1998年10月笔者利用皮蝇泼浇剂对湟源县日月地区100头牦牛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1.1药物:皮蝇泼浇剂(120g/L,由肟硫磷,皮肤渗透剂和有机溶剂组成),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室制,中试产品。1.2供试动物:湟源日月地区…  相似文献   

5.
皮蝇蛆病是危害牦牛饲养业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牦牛分布区广泛流行。牦牛感染皮蝇幼虫后直接影响其产肉、产奶等生产性能和幼年牛存活率,并造成牛皮损伤,给畜牧业生产和制革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国内许多地区首选倍硫磷注射剂防治本病,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然而这  相似文献   

6.
玉树县牛皮蝇病防治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1983—1984年调查的基础上,我县于1984—1985年用倍硫磷(每百公斤体重用0.5毫升原液肌肉注射)对全县9乡的牛只进行了牛皮蝇病的防治。1986年仅对幼年牛进行防治。为了考核防治效果,我们分别于注射后的次年3—5月用手摸牛颈、背、腰、臀  相似文献   

7.
倍硫磷浇泼剂防治牛皮蝇蛆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犁地区是牛皮蝇蛆病高发区,为了防治该病,选了该地区3个县的牛皮蝇蛆病患牛1833头,随机分出1534头为试验牛,沿脊背浇泼倍硫磷浇泼剂,大牛用量30mL,小牛减半;对照牛299头不用药,治疗7个月后触模检查牛背部皮肤,治疗牛均无牛皮蝇蛆结节或疤痕,而对照牛可查觉,说明倍硫磷浇泼剂对该病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伊维菌素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皮蝇蛆病是危害牦牛的首要寄生虫病,使幼龄牛发育受阻,成年牛产肉、产奶量下降,皮革质量下降.以往用倍硫磷注射剂防治本病,效果虽好,但其毒性大,安全范围小,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现已停止应用.目前选择一种高效、低毒、安全的新药防治皮蝇蛆病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伊维菌素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杀虫类抗生素制剂,能驱杀家畜体内、外多种寄生虫.为验证其对牦牛皮蝇蛆幼虫的驱杀效果,笔者于2006年10月在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尚木多村进行了本项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养牛业在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养牛业和商品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牛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 ,牛皮蝇寄生虫病对我县养牛业危害十分严重 ,给畜牧业收入造成巨大损失。我们于2 0 0 0年应用倍硫磷浇泼剂及皮蝇净等驱虫药物在神峪乡进行了大面积驱治试验 ,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药品试验药品为内蒙古科隆生物技术中试所生产的倍硫磷浇泼剂和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学院生产的皮蝇净。1 .2 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神峪乡境内集中连片的 2 0个社 ,按照不同的社分为三组 ,其中皮蝇净注射组92 6头牛 ,…  相似文献   

10.
湟源县寺寨牧场牦牛皮蝇幼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月通过触摸牦牛背部皮蝇三期幼虫瘤胞和虫孔的方法,发现湟源寺寨牧场牦牛皮蝇平均感染率达95.18%,感染强度13.47个;居我们调查各地区之首。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我们用阿力佳(阿维菌素透皮溶液)0.1ml/kg体重背部皮肤浇泼和维力佳(长效阿维菌素片)防治牦牛皮蝇蛆病。经过连续3年的防治,牛皮蝇蛆病在该牧场的感染率逐年下降;2008年3月的防治效果考核中,未发现1例牛皮蝇蛆病,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该方法勿需抓牛,省时、省力,能有效控制牛皮蝇蛆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县于1984年10月全面开展了牛皮蝇病的防治工作,用倍硫磷注射不同年龄牦牛190,735头,注射密度达80%。为了查清对牛皮蝇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85年3月在窝赛乡进行效果考核。该乡防治前牛皮蝇阳性数446头(调查数670头),感染  相似文献   

12.
<正>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属(Hypoderma)的纹皮蝇(H.lineatum)和牛皮蝇(H.bovis)的幼虫(藏语叫"布")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主要在颈肩部、背部、臀部等处)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侵袭性寄生虫病。牛皮蝇蛆病是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也是我县草原放牧牦牛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养牛业在称多县畜牧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是县畜牧业经  相似文献   

13.
海晏县的牛皮蝇幼虫未防治前的感染率为85.17%,感染强度为11.5个。从1983年起连续三年用倍硫磷肌肉注射防治,到1985年考核时,感染率为10.09%,感染强度为0.33个。1985年停止注射倍硫磷。现以1985和1986两年的3、5月份青海湖乡莫湘滩停_}上注射一年后牛皮蝇幼虫的感染情况调查材料(详见表1、2)进行对比分析,提  相似文献   

14.
自1994~1996年对5000多头牛应用倍硫磷浇泼剂防治牛皮蝇蛆病。经治疗过的牛食道中或背部皮下所发现的幼虫数不到未治疗对照牛的3%,杀虫率达97%以上。此外,并发现此种药剂的杀虫效率高于倍硫磷注射剂7%,被治疗牛只未出现任何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5.
牦毛皮蝇蛆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近年来,用倍硫磷注射剂、敌百虫、林丹乳液驱治本病,已获良好效果,但因这些药驱虫效果单一,毒副作用明显,蓄积残留量大,药用剂量控制范围小,不易掌握,稍有不慎,即能引起牦牛组织损伤,甚至死亡。因此,选用高效、广谱、安全、低残留药物控制和净化牛皮蝇蛆病,是保障畜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本试验选用该类药中的伊维菌素与倍硫磷驱治牦牛皮蝇蛆病,以使天祝县农牧民充分认识该类药的诸多优点,为今后筛选驱治牦牛皮蝇蛆病效果最佳的首选药物提供依据,以利本药品在我县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的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患牛消瘦,幼畜发育受阻,产乳量下降,皮革的质量降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久治县自20世纪90年代始进行驱虫工作。为了解久治县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8年对全县1991-2003年间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效果考核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皮蝇幼虫偶尔也能寄生于马、驴和野生动物的背部皮下组织内。由于皮蝇幼虫的寄生,可使患畜消瘦,幼畜发育受阻,母畜泌乳量下降,皮革质量降低,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2014年在我县西山乡加而村首次出现,并相继感染多头牛及马,在区疫控中心家畜诊断科科长熊毅博士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y-poderma bovis)和纹皮蝇(H.lineata)的幼虫寄生于牛的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的寄生虫病。笔者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这些育肥牛大都有牛皮蝇蛆病存在,这不仅影响牛的育肥速度和皮张质量,且给当地的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就此病的症状、诊断、防治作一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同仁县牦牛皮蝇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养牛业,解决因皮蝇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于1983年全面开展了以使用倍硫磷为主的防治工作,现将三年的防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同仁地区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青海高原东南部,地形复杂,海拔2160~4 767米,属冷温半干早气候,平均气温0.3~7℃,降雨量339~527毫米,无霜期67~150天。1986年下半年全县共有各类  相似文献   

20.
奶牛牛皮蝇蛆病最佳防制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组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完成了对内蒙古东部奶牛带(以兴安盟地区为主)牛皮蝇蛆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牛皮蝇蛆病感染率、感染强度都已明显下降,但仍有本病病原——牛皮蝇存在,且为混合感染,纹皮蝇蛆与牛皮蝇蛆的感染比例为4.1∶1,优势蝇种是纹皮蝇。2种病原(牛皮蝇和纹皮蝇)Ⅱ期幼虫12月末已基本全部离开食道。在该地区该病的最佳防制时机为7月末~9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